第2章 天命汗篇——太祖建国(1)
没被尊为祖皇帝的关键性人物
1
中国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无论是承袭正朔,还是自立建国,差不多都会将先祖追尊为皇帝,以示自己的天命有渊源。
这是胜利者要往自己的脸上贴金,也让先人享受一回后世的荣耀。
这是汉人儒家礼制。
努尔哈赤创立后金,没有推行这种礼遇计划。皇太极称帝后,也只对先人选择性封王。
顺治五年(1648)十一月戊辰,顺治帝于圜丘祀天,以太祖武皇帝配,追尊太祖以上四世:六世祖猛哥帖木儿为肇祖原皇帝,曾祖福满为兴祖直皇帝,祖父觉昌安为景祖翼皇帝,父亲塔克世为显祖宣皇帝。
他们是努尔哈赤的六世祖、曾祖、祖父和父亲,也是顺治皇帝的先人。
顺治帝至太庙跪拜,敬奉册书和宝玺。
奉太祖祭天,四祖入庙,大赦天下。
这不是顺治帝的决定,而是多尔衮的主意。但,顺治按部就班地敬天法祖,还是开心的。虽然即将要将皇叔父摄政王多尔衮晋升为皇父摄政王,非其所愿,然给先人尊庙号、赠谥号,也是顺治帝完成了太祖、太宗未竟的事业。
猛哥帖木儿为努尔哈赤的六世祖,即其曾祖父福满的曾祖父。
在福满上面,还有其父锡宝齐篇古与其祖董山(童仓)。
锡宝齐篇古的生平履历,不见诸历史记载:一是此期女真人的文字已遗失,事迹靠口传;二是锡宝齐篇古并未承袭其父董山(童仓)的建州左卫都督职位,而由其长兄妥罗(脱罗、土老)继承,传至其子脱原保。
锡宝齐篇古的政治作为不突出,而脱罗父子在董山被明廷处死后,主动与明朝搞好关系,不扰边图谋自立,而是积极朝贡马匹和貂皮,不定期朝拜明廷的天皇帝。
《明实录》中对脱罗父子的来贡,有着明确的记载,然而在嘉靖二年(1523)
七月,实录中记载的建州左卫首领,换成了章成。而且《明世宗实录》卷四十记载:“嘉靖三年六月甲辰,建州左卫女直都督章成等四十七人,入朝贡马,赐缎、绢、衣、靴鞋有差。”
章成之后,建州女真断断续续换了几任首领,传至锡宝齐篇古之子福满,做了建州左卫都督。福满生子六人,各有城池,是为宁古塔贝勒,又为后世所说的六祖。
此六祖之称,不为皇家庙号,而是作为努尔哈赤的六个祖父。他们很团结,又以居住在赫图阿拉的老四觉昌安最有才智,颇具声望,还和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拉上了关系。
李成梁要操控女真各部,奉行朝廷的既定方针“各自雄长,不使归一”(《明英宗实录》卷八十九),于是力挺觉昌安,使之日见壮大,利用他和他的儿子塔克世为向导,不时出兵惩罚称雄不称臣的女真“异端”,却没想到最后成就了觉昌安之孙努尔哈赤的帝王事业。
努尔哈赤起兵反抗,打出的旗号是其祖觉昌安和其父塔克世,死于李成梁伙同图伦城主尼堪外兰制造的一场阴谋。明军之所以对女真豪强加强彼此制约、助长群殴,也是因成化三年(1467)董山挑起的丁亥之变,使明朝的皇帝集群吃一堑长一智,对待辽东日见崛起的女真势力,强化民族歧视和民族分裂政策。
可以多给官职、敕书、彩帛和金银,哪怕是对管辖几百人的头人也给一个都督的名分。“分其枝,离其势,互令争长仇杀,以贻中国之安!”(《神庙留中奏疏汇要》第1卷《兵部类》)
一旦羁縻政策失效,谁冒头,就打谁。
清前的辽东,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打地鼠游戏。
董山死于斯。
王杲亡于斯。
清佳努和杨吉努灭于斯。(《清史稿》作“清佳砮”“杨吉砮”)
努尔哈赤侥幸躲过明朝的武力镇压,成就了后世子孙的皇帝梦。
多尔衮和顺治帝这一对叔侄,在现实的权力场上明争暗斗,但在追尊先人的意见上还是统一的。他们一同将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祖父觉昌安和曾祖福满抬入太庙祭祀,却跳过了董山、锡宝齐篇古父子,直接将六世祖猛哥帖木儿尊为肇启皇家的源头皇帝。
锡宝齐篇古政治作为不显,不被追尊,无可厚非。有学者认为他是一个虚构人物。
董山(童仓)则不然。他是一个关键性人物。
如果不是董山(童仓)在一场女真内讧中劫后余生,挑起一场著名的“卫印之争”,那么努尔哈赤世系也未必能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的皇族。
2
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在纷争的元明之际,聪明地接受明成祖使者的邀请,将部族由朝鲜带回了中国,于永乐四年(1406)成为明帝御封赏赐的建州左卫指挥使。
宣德八年(1433)二月,建州左卫都督佥事猛哥帖木儿再次朝贡,被封为右都督、都指挥佥事,成了大明王朝的正一品武官。
这是明廷对忠诚的猛哥帖木儿“报效朝廷之诚心”的奖励!
与此同时,朝廷命令猛哥帖木儿协助明辽东都指挥佥事裴俊,招抚不受约束、经常扰边的女真豪强杨木答兀。
是年闰八月二十五日,杨木答兀联合七姓野人,率三百余人,突袭驻扎在斡木河畔的猛哥帖木儿与裴俊的招抚团。
一番激战,杨木答兀失利逃走。
招抚团追击,杨木答兀整兵再战。
猛哥帖木儿及其长子权豆被杀,次子董山被掳,兄弟凡察逃脱。
这就是清前女真历史上一起大事件:斡木河之变,又称斡木河之难。
第二年,凡察向宣德帝朝贡。他在明朝的武官序列中有正式的编制,曾被封为建州左卫指挥佥事、都指挥佥事。斡木河之变发生时,他官拜都指挥使。
他大难不死,自然要对宣德帝大肆诉苦。宣德帝对于这位忠于朝廷的酋长,很是感动,于是颁旨,将凡察破格升为建州左卫都督佥事,独掌卫事。
一纸任命状,钦定了凡察为建州左卫首领的位置,也算是兄终弟及。
旧印不知所踪,朝廷颁发新印。
让明廷和凡察都没想到的是,董山也是大难不死,被毛怜卫指挥哈儿秃重金赎回。家园残破,董山投靠叔父,却暗地里与大哥留下的寡嫂结成了利益集团。
正当凡察几度迁徙,不断强大时,董山获得了大多数部众的暗中支持。于是,董山向朝廷报告:建州左卫的旧印在他手中。
他要改变兄终弟及的局面,重新续写子承父业的历史。
一卫二印,叔侄之间互不相让。
董山宣扬“旧印已获”。
凡察坚持“欲留新印”。
新与旧,无非权力之争。
卫印之争,迫使朝廷出面干预:“诸司无一卫二印之理,此必尔二人以私意相争,然朝廷法度,已有定制。”(《明英宗实录》卷七十三)
明英宗下旨:“尔凡察仍掌旧印,尔董山护封如旧,协心管事,即将新印遣人进缴,不许虚文延缓,以取罪愆!”
明都指挥李章加等力挺凡察独掌卫事,英宗主张凡察、董山叔侄同署都督佥事,但必须交出新印。
英宗命辽东总兵曹义,前往建州左卫调查情况。
曹义回报,民心支持董山,故请新设建州右卫,安置凡察。
董山成了最后的胜利者,于正统七年(1442)二月升为都督同知,掌建州左卫事务。
董山的建州左卫,凡察的建州右卫,以及李满住的建州卫,杂居一起,并无严格行政区划。
李满住娶了董山的寡嫂,董山娶了李满住的女儿,亲上加亲,姻盟一统。李满住日渐衰老,董山势力大振,成为三卫的实际领导人。
董山做大做强,明里暗里叫板明廷,最后在成化三年不敌明军“捣其巢穴,绝其种类”的全面围剿。
明宪宗下达了“种族屠杀令”,董山被迫入京请罪,死于非命。但,他挽回的左卫,留下的基业,为后来努尔哈赤的起事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当初董山若非据印力争,只会导致家族世系衰落,未必有后来努尔哈赤的壮大。然而,这样一个关键性人物,作用不在福满、觉昌安和塔克世之下,却没有被后世追尊为某祖。
3
《礼记·王制度》有云:“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
七庙,当是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祖与父)和始祖庙。这是历代帝王敬天法祖、尊奉先人、传递忠孝的精神寄托。
多尔衮以顺治帝的名义,为大清王朝立太庙,除开太祖、太宗,往上选择性追尊四代。
董山未被追尊为祖、奉入太庙,虽是多尔衮和顺治帝的举措,而他们也是遵从太宗遗命。
崇德元年(1636)夏四月,皇太极改元称帝,“始定祀天太牢用熟荐。遣官以建太庙追尊列祖祭告山陵。丙戌,追尊始祖为泽王,高祖为庆王,曾祖为昌王,祖为福王,考谥曰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庙号太祖。”(《清史稿·太宗本纪二》)
皇太极追尊父亲努尔哈赤为太祖武皇帝,同时追尊祖上四世为王。此“四王”各有对应,始祖泽王即猛哥帖木儿,高祖庆王为福满,曾祖昌王为觉昌安,祖父福王为塔克世。
皇太极不将四祖奉为有功之祖,却为后世追尊叙功指明了对象。
《孔子家语·庙制》有云:“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谓之祖宗者,其庙皆不毁。”董山之功,也算厥伟,但不被重视,为后世空出了一个位置。
这是多尔衮想给自己留,还是以便顺治帝被后世追尊为祖,崇隆入主中原、问鼎燕京之丰功,当是一个历史谜团。
多尔衮很快身败名裂。顺治帝身后果然被康熙帝追尊为世祖,在太庙享有独立的宗庙。此外,康熙帝也被后继之君雍正尊为圣祖。
清宫七庙,清朝七祖。
五大臣是佟佳氏元妃的家将吗?
1
尤小刚导演、马景涛主演的《太祖秘史》,是讲清太祖努尔哈赤和五个女人的故事,虽然名曰秘史,但大多数人物和事件,都是与历史相符的。
在那火与血的纷争岁月,在那口口相授的蛮荒年代,大情大性的情与爱,多半是一种说不清的情缘和奇缘。
既然是艺术创造,就会有大量的虚构。至于努尔哈赤之所以能在明王朝还算强大的狭缝里,在辽东创建后金,自然与其天纵英才有关联,但开国五大臣也功不可没。
此五人,为额亦都、费英东、何和礼(又作何和理)、安费扬古和扈尔汉。
《清史稿》专门把五人的史传,编成一卷,评价说:“国初置五大臣以理政听讼,有征伐则帅师以出,盖实兼将帅之重焉。额亦都归太祖最早,巍然元从,战阀亦最多。费英东尤以忠谠著,历朝褒许,称佐命第一。何和礼、安费扬古、扈尔汉先后奔走,共成筚路蓝缕之烈,积三十年,辅成大业,功施烂然。太祖建号后,诸子皆长且才,故五大臣没而四大贝勒执政。他塔喇希福祖罗屯,传言列五大臣,或初阙员时尝简补欤?草昧传闻,盖不可深考矣。”(《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五)
五大臣各有优长,助太祖佐理国事,在他们之后才有著名的代善、莽古尔泰、阿敏和皇太极四大贝勒执政。
《太祖秘史》重在讲述努尔哈赤的情事,用清朝开国史串联起来,索性将此五人的出现,一股脑地弄在一起——
他们是努尔哈赤给做上门女婿的佟家庄园的五家将。
他们虽认努尔哈赤为带头大哥、功夫教练,但在努尔哈赤因隐瞒出身而被赶出佟家庄园时,他们选择了继续追随佟家继承人佟佳·清娅,使努尔哈赤成了被妻子赶走、被儿子鄙夷、被兄弟遗弃的孤狼。
电视剧中五兄弟完全是誓死效忠佟佳氏,而对于给他们名与利的大哥的忠诚,似乎显得弱了许多,故而让努尔哈赤敢怒而不敢言。
2
开国五功臣,真是佟佳氏元妃从佟家庄园带给努尔哈赤的吗?
《清史稿》对元妃的介绍很简单:“元妃,佟佳氏。归太祖最早。子二:褚英、代善。女一,下嫁何和礼。”但,皇太极时汇编的《满文老档》还是多说了一些,如:其满名为哈哈纳扎青(《太祖秘史》中的“清娅”应该由此而来),她为女真人,冒姓佟(辽东多有佟姓汉人,故女真佟佳是冒姓),努尔哈赤为她家的上门女婿(努尔哈赤并不讳言,明朝官文中也写着“佟努尔哈赤”)。皇太极继位后,为抬高其生母那拉氏本为侧妃的身份,故而隐匿了佟佳氏元妃的许多事迹,后世之君为了掩盖太祖为赘婿的事实,也希望把这些抹净。但不论怎样掩盖隐匿,佟佳氏作为清太祖元妃的事实还是存在的。若非如此,她给努尔哈赤所生的两个儿子褚英、代善,又怎能先后被立为储君呢?
努尔哈赤对嫡妻佟佳氏是很有感情的。《太祖秘史》对此表现得合乎情理,佟佳氏对努尔哈赤爱得深沉,而努尔哈赤对佟佳氏爱得敬重。二人的情感戏,很容易让人想到前朝朱元璋和马皇后的情事。马氏还是做了十五年皇后,而佟佳氏在努尔哈赤起兵初期[万历二十年(1592)]就病逝了,所以《太祖秘史》对于佟佳氏作为大妃的故事是虚构的,她没有等到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建国称汗。
虚构的,不止这些。五大臣是真实存在的,但他们追随努尔哈赤,并非出于是佟家家将的缘故。
3
万历十六年,即努尔哈赤起兵第六年,苏完部长索尔果、董鄂部长何和礼、雅尔古部长扈尔汉率三部军民归附努尔哈赤,使其声势大震。努尔哈赤厚待来投之诸部首领,以索尔果之子费英东为一等大臣,将长女许配给何和礼,并收扈尔汉为养子,赐姓觉罗。
费英东、何和礼、扈尔汉与努尔哈赤起兵时的麾下猛将额亦都、安费扬古,并称“五大臣”,成为努尔哈赤政权中的中流砥柱。
额亦都,世居长白山英锷峪,姓钮祜禄氏。他出生于富贵之家,父母遭仇人嫉妒,被杀。他十三岁手刃仇人,逃至身为嘉木瑚寨寨主的姑父家。万历八年,努尔哈赤路过嘉木瑚寨,额亦都“心知非常人”,决定跟努尔哈赤出去闯世界。他说:“大丈夫生世间,能以碌碌终乎?”(《清史稿·额亦都传》)额亦都随努尔哈赤征战,未尝遭败绩,每次受到封赏,都分给有功将士,从不独占。努尔哈赤对他非常优厚,先后将自己的族妹、皇四女嫁给他。
费英东,瓜尔佳氏,从小习武,骁勇而精于骑射,十二岁时就能拉开十余石的强弓。戊子年四月,索尔果带领苏完部五百余户归顺努尔哈赤。努尔哈赤见年轻的费英东英气逼人,十分喜爱。
何和礼,董鄂氏。万历十四年,何和礼成为董鄂部贝勒。当时,努尔哈赤已统一建州大部,与董鄂部有争战。董鄂部素强,兵马精壮,努尔哈赤一心想将其招纳。何和礼知努尔哈赤乃枭雄,与之接触,感知其雄才大略,礼贤下士,将来必为英主。何和礼力排众议,率领本部军民万余人马投奔,使努尔哈赤实力陡然大增。何有妻室,努尔哈赤复以十一岁的长女东果格格嫁之,何妻不干,武力相向,努尔哈赤力劝之,可见对何和礼的重视。
安费扬古,觉尔察氏,世居瑚济寨。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起兵,安费扬古便同父亲完布禄参与,追杀尼堪外兰。安费扬古英勇善战,屡立战功,强调以智取胜,很有军事思想。
扈尔汉,佟佳氏,世居雅尔古寨,从其父扈喇虎归顺建州。努尔哈赤收为养子,赐号觉罗氏。《清史稿·扈尔汉》记载:“扈尔汉感太祖抚育恩,誓效死,战辄为前锋。”
五大臣追随努尔哈赤,前后不一。《清史稿·太祖本纪》对此有记载:
“太祖既归,有甲十三。五城族人龙敦等忌之,以畏明为辞,屡谋侵害,遣人中夜狙击,侍卫帕海死焉。额亦都、安费扬古备御甚谨。”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凭借父祖遗产十三副铠甲筹备起兵,额亦都、安费扬古就是左右护卫。
“戊子夏四月,哈达贝勒扈尔干以女来归,苏完部索尔果率其子费英东等、雅尔古寨扈拉虎率子扈尔汉、董鄂部何和礼俱率所部来归,皆厚抚之。”费英东、扈尔汉和何和礼来归,这已是万历十六年的事情了。在此之前,努尔哈赤万历十四年已经剿灭了尼堪外兰,所以也就没有五虎随征尼堪外兰一说了。
费英东、何和礼及扈尔汉是部落首领或首领之子,自然就不会是努尔哈赤做上门女婿的佟家庄园的家将了。
而额亦都、何和礼为努尔哈赤的女婿,扈尔汉为努尔哈赤的养子,又怎么会有五大臣与努尔哈赤结义为兄弟之事呢?当然,结义兄弟娶侄女,并非乱伦,也有发生。五大臣与努尔哈赤结义,并不见史料。而且,让实力强大的努尔哈赤重认以弱势投奔的养子扈尔汉为兄弟,他不会干,扈尔汉也不敢。
4
努尔哈赤为了扩充自己的势力,笼络五大臣的手段也很高明。他不惜以幼小的嫡女,以婚配的形式拉拢何和礼,就是一个经典的案例。
努尔哈赤妻妾成群,子女成群,但最爱的莫过于元妃佟佳氏及其所生的两男一女。何以见得?
关于佟佳氏留下的史料不多,而且她年纪轻轻便病逝,甚至留下了努尔哈赤入赘的证据(有明朝文献记述努尔哈赤曾姓佟,夫随妻姓)。
上门女婿努尔哈赤并未以此为耻,而是甚为珍视佟佳氏的儿女。他们是嫡子嫡女。
努尔哈赤又先后续娶堪称贤内助的富察氏衮代、视作爱妻的叶赫那拉氏孟古和风姿绰约的乌拉那拉氏阿巴亥为大妃,将他们的儿子封为贝勒,列入共治国政的八和硕贝勒之列,然其正式指定的接班人,只有佟佳氏所生的长子褚英、次子代善。
努尔哈赤将阴谋篡位的褚英处死后,哪怕代善两次与继母发生不伦之恋被揭发,努尔哈赤仍是寡情地将大妃休弃,而不严惩元妃幸存的爱子。
女人如衣服,儿子是宝贝。
此中缘故,努尔哈赤曾在代善虐待前妻所生二子案发后说:“你也是前妻所生的儿子,何不想想我不是对你更亲近吗?”
《旧满洲档·昃字档》记载:代善“先前袭父之国,故曾立为太子,现废除太子,将其专主之僚友、部众,尽行夺取”,但努尔哈赤还是保留了代善位高权重的大贝勒之位,让他继续做两红旗的共主。
努尔哈赤对前妻所生二子如此,对她所生的女儿也尽情地发挥最大作用。
努尔哈赤的长女,即东果格格,是诸子女中的老大。
东果格格生于明万历六年二月二十二日,当时努尔哈赤还不到二十岁,正在佟佳氏元妃家做入赘姑爷。
十一年后,努尔哈赤却让东果嫁给董鄂部长何和礼。
东果十一岁,何和礼已二十八岁,只比岳父努尔哈赤小两岁。
部落之间的政治联姻,是不讲究年龄和辈分的,当然也不会是因为爱情。
努尔哈赤起兵前,女真分建州、海西、东海和长白山四大部。建州女真又分苏克苏浒河部、哲陈部、浑河部、董鄂部、完颜部等。尽管都是建州本部的小部,然努尔哈赤所在的苏克苏浒河部与何和礼所在的董鄂部宿怨日久,多次相互攻伐。
他们互为部落敌人,也是竞争对手。
万历十二年九月,也就是努尔哈赤起兵的第二年,努尔哈赤率兵五百大败董鄂齐吉答城主阿海巴颜后,中途袭击董鄂部另一座瓮郭落城,结果差点丢了性命。
守城二将,一个叫鄂尔果尼,一个叫罗科,都是射箭高手,先后射中努尔哈赤的脑袋。前者射得努尔哈赤“流血至足”,后者的成绩是“血肉并落”“血涌如注”。(《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甲申秋九月甲戌)最后伤愈破城的努尔哈赤,没有按群臣的建议对二位凶手处以乱箭穿胸酷刑,而是授职牛录额真统辖三百人。
这样的彰显大度、以德报怨,打动了董鄂部新任首领何和礼。
对于何和礼,努尔哈赤仰慕已久。董鄂部兵强马壮,是建州的劲旅。可惜各城主各自为战,弄得前任首领、也就是何和礼的兄长屯珠鲁巴颜约束不住。阿海巴颜就是一个典型,曾不听劝阻,谋划着与努尔哈赤抢夺地盘。
瓮郭落城破后,屯珠鲁巴颜变得消极了,最后让位给了弟弟何和礼。
何和礼领导善战的董鄂部,努尔哈赤极力拉拢。为了表示最大的真诚,努尔哈赤将尚是少女的长女东果许配给他做老婆。
何和礼已娶妻,妻子泼辣彪悍。当她听说被请去哈达喝迎亲喜酒的何和礼,做了努尔哈赤女儿的新郎,勃然大怒,立即率领本部人马前往问罪。
何和礼娶妻心虚。努尔哈赤为了彻底收服何和礼和董鄂部,于是撇下新婚的侧室,去迎接女婿的发妻。
何和礼的发妻被努尔哈赤说服了,但此一闹,也将自己正妻的位置让给了新来的东果。
这还不打紧,等努尔哈赤与何和礼的关系更为融洽,何和礼成为著名五大臣之后,努尔哈赤家族开始不待见这位被迫让位的何氏原配了。
努尔哈赤次子代善的六世孙昭梿公然在《啸亭杂录》卷二《何温顺公》中说:何和礼的前妻冲冠一怒,被太祖说服罢兵归降,但何和礼世系“今袭世爵者,皆系公主所出,其前夫人所生者,不许列名。普通话呼为‘厄吓妈妈’,盖讥其鲜德让之风也”。
这个“公主”,即东果格格,康熙五十五年追谥端庄,即为固伦端庄公主。后世又称其为东果公主。
东果在顺治九年(1652)七月以七十五岁高龄而逝,但她却是一个典型的皇家牺牲品。
努尔哈赤主动牺牲元妃所生的长女,也是对何和礼寄予重望、赋予重任。
对此,清室毒舌昭梿有话要说。
他不怕给努尔哈赤最初起兵揭短,说他重整旧部的兵力严重不足,而董鄂部长何和礼“兵马精壮,雄长一方”(昭梿《啸亭杂录》卷二《何温顺公》)。因而,努尔哈赤盛情邀请,敬如上宾,“以公主妻之”,就是要借助他强大的兵力。
果然,做了努尔哈赤姑爷的何和礼,“乃率众归降,兵马五万余,我国赖以缔造”,尤其是在“萨尔浒之役,卒以败明师者,皆公兵马之力也”。
努尔哈赤有雄心壮志,但起兵时,除了父祖遗留的十三副盔甲,就是包括安布禄、安费扬古父子在内的几十个人,后来随着额亦都的加盟,逐渐壮大,但仍势单力薄。
何和礼率部加盟,带来了五万多人马,夯实了努尔哈赤逐鹿辽东的基础。
所以,努尔哈赤的赏识,东果格格的下嫁,激励着何和礼屡建殊功,总管正红旗兵力,与旗主贝勒兼小舅子代善和衷共济,为努尔哈赤的统一女真大业倾情倾力。
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何和礼不称霸,最后成就了努尔哈赤的雄才大略。
这样的联姻,就是一种联盟的手段。
努尔哈赤不但将长女嫁给了何和礼,而且将代善之女指婚给何和礼的儿子,使得这样的联姻更加牢靠。
姻盟就是利益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