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肉食者鄙
东北人大多是闯关东的山东人后裔。在困难时期,我家的邻居们常收到从山东寄来的花生和地瓜干,那可是那时候我们小孩子冬天的美食。我觉得,东北人在工业化以后更为粗犷豪放一些,山东人则相对细腻保守一些。实际上,山东为齐鲁文化的发源地,齐文化与鲁文化虽有交融,二者区别还是很大的。
武王弟弟周公旦受封于鲁国曲阜。但为了国事他没有赴任,儿子伯禽于是继位为鲁公。这里的“公”是诸侯在自己封地内的通称,而不代表爵位,其爵为侯,所以国内尊鲁公,朝廷称之鲁侯。姜太公被封于齐。齐当时是落后的夷荒之地,因实行“因俗简礼”“便鱼盐之利”等方针,迅速成长为东方最大的强国。
在文化上,鲁国是孔孟之道的发祥地,注重伦理而尊重传统。齐国则在土著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崇尚功利、讲求革新的实用哲学。这有些像同时代的古希腊并列存在雅典与斯巴达这两大城邦。崇尚艺术和民主的人群终究抵不过商业和冷兵器,齐鲁之间也是如此,齐国在国力上一直占有着优势。
齐襄公在位时政令无常,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待齐襄公死后,二子争位,小白抢得君位,即齐桓公。稍后,鲁庄公领兵护送公子纠回国,被打得大败,枉丢了公子纠的性命。次年,两军再战于长勺。鲁国平民曹沫面君论战,请缨领命,采取一鼓作气的战略将齐军赶了出去,稳定了鲁国国势。
后来,齐桓公成为春秋首位霸主,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会盟天下。他时不时地拿老冤家鲁国开刀,打得鲁国上下惶恐,只好割地议和。曹沫请求随从,鲁庄公说:“你这回三次被人家打败,还好意思去啊?”曹沫说正因为如此,希望能一血旧恨。于是,齐鲁两国举行了著名的“柯邑之盟”。
在盟约仪式上,齐桓公与鲁庄公按照惯例,献酒歃血而盟于坛上。曹沫突然手执匕首劫持了齐桓公。所有人都不敢动。管仲问:“您想干吗?”曹沫说:“齐强鲁弱,齐国欺负我们太厉害了,我们的都城都快被赶到齐国边境上了,这是不是得说道说道啊!”齐桓公应允,把占领的鲁地全部归还。话音刚落,曹沫扔掉匕首就走下坛,站回原位,跟没事儿人儿似的。齐桓公等怒甚,想要反悔。管仲劝道:“算了,贪得一时痛快而弃信于天下诸侯,不值当。”于是,双方继续把酒相谈。盟后,齐国果然将曹沫三战丢掉的土地都还了回来。
《史记》将曹沫放在刺客列传之首,赞其勇毅。韩非子却觉得“侠以武犯禁”,破坏了诸侯国之间的正常规则,应该谴责,相反,齐国的退地守信才是大国做派。现在史家多认为曹沫与曹刿为同一人,还是名军事理论家。我很喜欢其中的一段情节:曹刿请见庄公,朋友们说:“让哪些吃肉的家伙谋划嘛,你何苦去搅合?”曹刿答道: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