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外语教学与研究(2019)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部分 教师职业发展

我国近二十年教师发展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Teacher Development Research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in China

中国农业科学院 赵轶洁

摘 要:为了全面了解和分析我国教师发展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教师发展”文献为数据源,基于数量和关键词从时间、作者、期刊等多维度对“教师发展”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通过科学文献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工具,绘制“教师发展”领域的知识图谱,得出“教师发展”领域的研究热点集中于“高校教师”“高职院校”“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等方面,以期为教师发展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师发展 研究现状 研究热点 CiteSpace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be into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focus in the field of teacher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author conducted a bibliom etric analysis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from China National Know 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 from dimensions of time, author, journal, and with the help of CiteSpace,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 visualization tool, the author drew a know ledge domain map in “teacher development.” It turns out that “college faculty,”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er education” and “curricular reform”are the research focuses in the field of teacher development.

Keywords: Teacher development; Research status; Research focus; CiteSpace

一、引言

教学改革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作为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关键,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是亟须深入发展的课题。

为了深入了解和分析教师发展研究的历史、现状及热点,本文借助文献计量学的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我国近二十年(1997—2017年)教师发展研究领域的主要学者、重要文献、研究热点与前沿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考量,并绘制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呈现。

二、研究工具与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科学文献可视化软件CiteSpace由当代信息可视化和科学知识图谱学术领域的国际顶尖领军人物陈超美教授开发,利用了Java语言,基于科学发展模式理论、科学前沿理论、引文分析理论,软件通过可视化手段呈现科学知识的结构、规律和分布情况(Chen 2006;陈锐 等2014;李杰 等2016)。

本文研究的数据来源为中国知网(CNKI),在数据库中以“教师发展”(精确匹配)为关键词进行高级检索,发表时间选择1997至2017年,期刊来源类别选择SCI、EI、CSSCI与核心期刊,共检索到文献589篇(数据最终下载于2016年6月15日)。

三、结果分析

1.论文数量变化趋势

CNKI数据库收录的教师发展相关研究文献共589篇,年度发文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见图1)。从1997年开始,教师发展领域的研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零星到规模的历程。1997—2004年在教师发展领域发表的论文仅为个位数,从2005年开始呈现急剧上升趋势,并保持强劲势头,于2016年达到峰值69篇。文献量的总体变化说明,我国学术界对于教师发展领域给予了高度重视,呈现出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

图1 我国教师发展相关研究论文数量年度变化趋势(1997—2017年)

2.高发文研究机构及学者分析

近二十年来在教师发展研究领域发表论文数量排名前10位的高发文机构共发表论文145篇,占总量的24.618%(表1)。其中师范类机构共6所,成为高发文机构的主体,包括北京师范大学22篇(占3.74%)、东北师范大学21篇(占3.57%)、华东师范大学20篇(占3.40%)、杭州师范大学14篇(占2.38%)、华南师范大学10篇(占1.70%)与南京师范大学8篇(占1.36%),其余四所高发文机构为综合性重点大学与外国语大学,分别为厦门大学17篇(占2.89%)、西南大学13篇(占2.21%)、 北京外国语大学11篇(占1.87%)与北华大学9篇(占1.53%)。

表1 我国教师发展研究领域论文发表数量排名前10 位的机构列表(1997—2017年)

对我国近二十年教师发展研究领域的高发文学者进行分析,发文量最高的为东北师范大学的饶从满,发文9篇,占总量的1.53%,紧随其后的为杭州师范大学的肖正德,发文8篇(占1.36%)、北华大学的张德良,发文7篇(占1.19%),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杨晓平,发文5篇(占0.85%)(见表2)。对发文量排名前20位的学者进行作者合作网络分析,对合作1次以上的作者节点进行过滤,发现饶从满同张贵新与董辉、李芒同李子运与徐岚、吴一安同周燕、肖正德、同张素琪有良好的合作关系(见图2)。

表2 我国教师发展研究领域论文发表数量排名前20位的作者列表(1997—2017年)

续前表

注:2005年西南师范大学与其他院校合并共同组建了西南大学。

图2 我国教师发展研究领域高发文学者合作网络(1997—2017年)

3.高发文期刊分析

近二十年来我国共有352种期刊发表了与教师发展相关的研究论文,该领域发文量前10位的期刊发文量总和为157篇,占总量的26.66%(表3)。其中《中国教育学刊》发文42篇,高居榜首,是第二位的近2倍之多,可见该刊对于教师发展领域研究的重视。

表3 我国教师发展研究领域论文发表数量排名前10 位的期刊列表(1997—2017年)

4.高被引论文分析

被引频次是文献计量学中反映文献质量和影响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进一步对教师发展领域高被引论文进行归类分析,结果显示,高被引论文来源相对集中,《课程·教材·教法》发表3篇,位居榜首,其次是《教育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教育研究》、《外语界》与《外语研究》,分别发文2篇;高被引论文来源的研究领域高度集中,外国语言文学类期刊发表11篇,占55.0%,教育类期刊发表9篇,占45.0%(见表4),这说明教育类期刊与外国语言文学类期刊对教师发展研究高度重视,特别是外国语言文学类期刊尤其关注外语教师的专业素质与专业发展。

表4 我国教师发展研究领域高被引论文前20位列表(1997—2017年)

续前表

5.基于CiteSpace的研究热点分析

研究热点指的是在某一领域,学者共同关注的一个或多个研究话题,可以利用CiteSpace软件的聚类分析进行可视化呈现。在CNKI中将589条检索结果以Refworks格式导出并进行格式转换,导入CiteSpace 5.1.R3 SE,节点类型选择Keyword(关键词共现);设定时间阈值为1997—2017年,时间区间为1,即每一年为一个时间分区;设定节点阈值,在“Top N per slice”输入40,表示选择在1997—2007年这一时间段中被引频次或出现频次最高的40个节点数据。运行软件,生成教师研究领域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见图3)。网络中包含79个节点和114条边,并形成17个聚类(Cluster),其中聚类的模块值(Modularity Q)为0.434 2,平均轮廓值(Mean Silhouette)为0.964 3[2]。由于本文的研究对象选取的是“教师发展”领域,为了避免对研究热点分析的干扰,删除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教师发展”,得到最高频次的关键词“高校教师”,出现频次为16次,这充分体现了高校教师与高等院校对教师发展领域的充分重视,也说明在互联网+的环境下,知识更新速度加快,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通路成为广泛关注的话题。

图3 我国近二十年“教师发展”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基于前文对教师发展相关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与聚类信息的分析,结合教师发展领域专家学者的建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高校教师”是教师发展领域最重要的研究热点。聚类#1包括对高校教师发展理论与实践、政策制度、模式与路径、评价体系进行探讨(李红惠 2014;陈德良 等2011;喻方元 2008),结合世界高校教师发展的案例、经验与启示对我国高校教师发展进行对比研究,其中美国、英国是最为关注的典型案例国家,典型院校包括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丹佛大都会独立学院等公、私立大学与英国杜伦大学等(徐延宇 2011;余斌 等2011;熊晶晶 2013;吴薇 等2013);特别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日益紧密,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高校教师发展也成为教师发展研究领域的新兴热点课题(李艳 2008;李芒 等2017)。

“高职教育”是教师发展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高等职业教育由于其职业化、应用化的培养需求,教师发展更加注重教学、研究与应用各方面的相互联动(方向阳 等2015),聚类#2也包括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的模式、绩效考核、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发展中心运行机制与功能结构等课题(程华 2012;骆秋琴 2014;潘玲珍 2014;柏淑艳 2015)。

“教师教育”是教师发展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是实现教师发展的主要通路。聚类#3主要包括教师教育的主要模式与途径,强调教师个体在行动中反思、教师群体在合作中形成专业共同体以及接受校本培训完成从业前与从业中的全程培训(王光伟 2005;张健稳等2007),其中校本督导模式(School-Based Autonomous Supervision, SBAS)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该模式强调以学校为中心,以教师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与合作为核心,以多样化与连续性为特征进行教师教育(傅建明 2006)。

“课程改革”是教师发展领域研究的推动力,并起到重要的反拨作用。聚类#4包含了课程改革背景下对教师发展主要矛盾的探讨,以及如何形成课程改革与教师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等问题(陈彩燕 等2007;张莲 等2013)。

四、结语

本文借用文献计量学的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对我国教师发展研究的时间分布、机构分布、主要学者等内容进行了分析考量,探析了该领域研究现状与热点。结果显示,“高校教师”“高职院校”“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是教师发展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有待学者继续深入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 柏淑艳,2015.教师发展视角下的高职体育师资队伍建设[J].教育与职业,(33):59–61.

[2] 陈彩燕,2007.教师生存现状与教师发展——课程改革中教师发展主要矛盾的思考[J].教育导刊,(8):51–53.

[3] 陈德良,周萍,2011.教师教学发展的路径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9):47–49.

[4] 陈悦,陈超美,胡志刚,等,2014.引文空间分析原理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5] 程华,2012.高职示范院校教师发展模式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44–245.

[6] 方向阳,苏益南,桂德怀,2015.“教研用”联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创新[J].教育与职业,(3):82–84.

[7] 傅建明,2006.校本自主督导:一种教师教育模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5):45–48.

[8] 李红惠,2014.美国高校的学术休假制度透视[J].当代教育科学,(13):41–45.

[9] 李杰,陈超美,2016.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10] 李芒,郑春萍,李子运,等,2017.“互联网+”时代高校卓越教师的核心特征[J].中国电化教育,(1):39–44.

[11] 李艳,2008.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对影响大学英语教师使用教字化外语教学平台动因的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21–25.

[12] 骆秋琴,2014.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探究[J].教育评论,(5):54–56.

[13] 潘玲珍,2014.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运行机制与功能结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6):172–177.

[14] 王光伟,2005.校本培训与教师专业化发展[J].中小学教师培训,(3):12–14.

[15] 吴薇,赵莉,2013.美国公私立大学教师发展特点比较——以哈佛大学和密歇根大学为例[J].高教发展与评估,(4):95–102.

[16] 熊晶晶,2013.中美高校教师发展比较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5):76–81.

[17] 徐延宇,2011.美国高校教师发展浅析——以密歇根大学学习和教学研究中心为案例[J].比较教育研究,(11):81–85.

[18] 余斌,夏琍,2011.地方本科高校教师发展——美国丹佛大都会州立学院的经验[J].教育发展研究,(11):66–70.

[19] 喻方元,2008.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80–85.

[20] 张健稳,王晓玲,2007.在行动研究中反思:外语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J].教育与职业,(36):92–94.

[21] 张莲,吴一安,金利民,等,2013.英语专业课程改革与教师发展良性互动机制的构建——以北外英语学院为例[J].外语与外语教学,(3):30–33.

[22] Chen C.2006.CiteSpace Ⅱ: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57 (3): 359–377.


注释

[*]本文系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项目“研究生英语教师发展及能力提升研究”(1610042017003)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2]CiteSpace中的模块值是网络模块化的评价指标,一个网络的模块值越大,表示网络得到的聚类越好,Q的取值区间为[0,1],Q≥0.3意味着得到的网络社团结构是显著的;平均轮廓值是衡量网络同质性的指标,越接近1,网络的同质性越高,该值在0.7以上时,聚类结果是具有高信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