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法无定法,我们都不过是在盲人摸象
有些人总能口吐金句,是因为他们从不轻易认同那些别人都认为正确的东西,他们总会反复思考,多维度看问题,不迷恋任何人的结论。学习不是堆积知识和接受观点,自己的大脑不要成为装别人思想的容器。不独立思考的大脑,好比一个点钞员,满手是钱,却没有属于自己的钱。一个人成年以后绝不应该以学习和仰视的态度来看书,而应以包容和过滤的态度来审视书,应该自己书写自己的观点。一个人若到三十岁或四十岁还执着于多看书而不多思考,我认为这个思路本身就有问题。书本知识只是输入自己工厂的原材料,只有自己创造了“增加值”,才能计入自己的“GDP”。
巴菲特和芒格都是喜欢读书的人,但他们与别人的主要区别不在于比别人看书多,而在于懂得如何看书,会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思想。没有哪一个伟人会因为看书多而伟大,他们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们自己的思想很伟大。看同样一本书,你比别人看得少,却要想得更多。把一本书从头看到尾不是正确的看书方法。一本书,一位大师,真正重要的不是其具体观点和具体方法。对于任何一个观点,我首先就会想,这是不是一个具体的观点或者结论。如果是,那么我就会进一步想,它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是正确的,在什么情况下又会变成错误的。我记得有大师说过,如果一开始判断错了,就不要加仓了,摊薄成本是交易员犯的最愚蠢的错误之一。我们要不要相信这个观点呢?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具体的结论。在进一步思考并且确认自己真的错了以后,的确不应该加仓,应该立即止损出局。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我们看到价格正处在下跌过程中,量价关系并没有恶化,并且明显地开始有资金介入,最小阻力线的方向发生了变化。那么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增加仓位,降低成本,而不是去恪守什么大师的教条。能独立思考又有大格局的人会以全新的角度诊断问题,以非凡的勇气来预见未来,有时候给人的感觉就像他们在吹牛。吹牛好比借债,能实现的人就能借更多的债。吹大牛又能实现等于是增加了自己借大债的信用。
其实除了道家,佛陀也不主张靠经典获得证悟,佛教经典都是后世高人所著,虽博大精深,却从某种意义上违背了佛陀的本意。佛陀要求弟子不要教条化理解自己的任何观点,正所谓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各行各业的技术都在日新月异。有些古老的理念仍然灿若日月,但绝大部分古老的技术消失得无影无踪,被更好、更新的技术所替代。以前生产某种产品的方法,现在早已经不适用了。
利弗莫尔是一代宗师,号称百年美股第一人,相信他的《股票大作手回忆录》应该是每一个操盘手的案头必备读物。这本书我看过很多遍,深有共鸣,但该书的操盘术部分,我只看过一遍,我也不会把这一部分放在心上,因为具体的方法在博弈的市场会失效。即使是《孙子兵法》这样的千年瑰宝,也只需要记住两句话:一是“兵者,诡道也”;二是“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后来的三十六计都是具体的,实际上都会被别人用策略来破解。交易和打仗一样,没有一个百战百胜的方法。对于《道德经》,我觉得也只需要记住不超过五句话。一百多年前马列主义传入中国的时候,俄国革命取得成功的时候,一些青年去欧洲留学,学习国外的革命思想。而毛泽东在临行前决定留下来,走到农村去,走到工人中去。去国外的青年收获了先进的理念,而在国内的毛泽东却探索到了更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意识到了城市革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国外的成功经验只是具体条件下的产物,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真理。
有的真理都只不过是有待证伪的谬误。人类的认知有局限性,人类不可能完全正确地认知世界。作为人,我们不可能做到没有先入之见。我们的一切知识和信仰实际上都是在不断修正先入之见。换句话说,不管是凡夫俗子,还是贤哲巨擘,做的其实都是盲人摸象的事情。区别只是有的只摸到一条腿,有的却摸到了四条腿和身体,这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承认这一点并不好笑,也不可耻。承认这一点就等于承认法无定法。既然是法无定法,那么我们就不要执迷于大师,不要崇拜。要善于忘记,才能做到无招胜有招。实际上手有万招,见招拆招,变幻无穷。无形融于有形,无形可以理解为无固定模式的执行,万物因势而变,因变而变。无招胜有招不是不出招,而是不拘泥于形式地出招。每种招式都有限制条件,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关键是不要颠倒利弊。本书的所有观点也不过是我的井蛙之见,深深地烙上了A股特殊交易环境的印记。随着时空的变迁,我的观点特别是具体层面的观点将不可避免地变得不合时宜。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没有错,利弗莫尔的依最小阻力线顺势而行也没有错,你和我也没有错,错的是在具体情况下选择了错误的具体方法。生态系统里有不同种类的动物,不能说哺乳动物是动物,毛毛虫就不是动物,股票的世界也是一样的,多样化的生态无优劣之分。你不能说巴菲特的方法是投资,而利弗莫尔的方法就是投机,而且轻蔑地说一声投机不可取。
在金庸先生的小说里,独孤求败20岁时使用世俗宝剑,到40岁时则草木竹石皆可为剑,正是不滞于物,法无定法的境界。这当然是小说给我们虚构的一个意境,而在现实世界里,化繁为简的独孤九剑[1]的境界在各行各业都有。只有顶级的人才可能悟出独孤九剑的境界。譬如梅西就是足球界的风清扬,会各种假动作却从不卖弄花哨,他只会用最符合场上时机的简单动作解决问题,舍弃那些华而不实的假动作。譬如无印良品传递给我们回归自然、闲适、质朴的生活理念,因此它深深地印在了消费者的心中。有些品牌走平民路线,有些品牌走高端路线,两种思路都有赚有亏。在股票交易的世界里,其实没有好股、烂股之分,只有好的操盘手和坏的操盘手之分。有些人在跌破净资产时买入,股价便立即展开反弹,有些人却因此而被深深套牢。有些人在上升通道里亏钱,有些人却在下降通道里赚钱。放量突破有时候是一轮涨势的起点,有时候却是诱多的杀戮。
物理学为了描述微观世界而发明了分子运动速度和分子动能的概念,从微观角度解释了宏观现象。股票交易里的概念也是一样。对于一个操盘手而言,如果仓位、止损、量价、估值等概念牢固地盘踞在你的心里,那就不是“无剑”的状态,“无剑”是眼中看到它们,心中却没有它们。这些概念只是帮助你在战场上拼杀的有形之剑,你心中唯一感受到的除了势以外,应别无一物。《天龙八部》把最厉害的人写成一个扫地的老人,大家对他视而不见,这衬托出了那些名气响当当的人物的无知与可笑。扫地僧不仅用武功震慑了萧远山、慕容博和鸠摩智,更用无边佛法洗去了三个人的执念:他们三个人一个执着于家庭仇恨,一个执着于复国理想,一个执着于武功秘籍,却都走火入魔。
有些人在外人眼里很固执,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其实,开放包容与固执己见应是二律背反,并不矛盾。开放包容就是要容得下各种观点,固执己见就是要过滤各种观点。如果你的观点大概率是正确的,那么为什么不固执一点呢?特别是当你告诉我大师如何做的时候,我怎么会不加分辨地接受呢?在证券交易的世界里,不是你只要做到那些大师反复提倡的价值投资、长期持有、克服人性弱点、逆向思维等人人易懂的大道理就可以做好的。讲大道理的门槛太低了。要做好交易,须兼具数学和哲学的思维,数学可以统计出规律,而哲学可以忘记规律而变异,这同样是二律背反。
要学的是术,要忘掉的也是术,二者一点儿也不矛盾,这就是“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道理。
注释
[1]金庸小说中的一种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