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

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并不等于完全把握了这一理论的精神实质。我们认为,正确理解和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主题,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一个总的理论体系,还包含着由各个理论成果构成的子体系,还包含着若干重要的理论课题。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指出:“三十年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三十年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7]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课题展开。这一重要论述表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之下,还至少包括“五个基本问题”,面向未来还有可能包含其他基本问题。迄今为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系统回答了上述“五个基本问题”。换句话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各个子体系对这五个基本问题的探索和回答所形成的理论成果构成了这一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还必须说明的是,这五个基本问题也是分层次的,并非处在一个层面。其中,“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解决的是立场、观点和方法问题,处于最核心的层次,属于哲学基础层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属于基本理论层次,处于理论体系的中间;“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属于理论的表层,是解决路线、方针、政策问题的,是基本理论在实践层面的运用,是理论与实践接壤最紧密的部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是否弄清楚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是否科学对待了马克思主义,取决于我们党是否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取决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是否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我们是否真的搞懂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也取决于我们党的自身建设和治国理政是否成效显著,取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否走了科学化的轨道,是否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整体上共同回答了上述“五个基本问题”,共同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三大规律”的认识,共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这几大理论成果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战略、发展动力、总体布局、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等方面的系统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独创性地提出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因此,在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题时,千万不能将四大理论成果割裂开来,分别论述它们各自的主题,而应该把它们统一起来当作一个整体。

第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一个共同的理论主题,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但每一个理论成果又侧重于探索和解决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从理论演进的阶段性方面看,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拓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崭新境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科学发展观在继续深入回答前两个问题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重大理论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大系统,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其子系统,有各自的理论体系。各个子系统中各自的思想体系之间,以及与整个理论体系的关系,是密切相联系的“科学的内在统一”。由于它们有共同的立场、共同的研究对象、共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共同的哲学基础、共同的最高目标、共同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因此是一个内在统一体。由于它们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的阶段性特征有所不同,需要解决的任务有所不同,制定的方针、政策也有所不同,因而它们又有所差异,带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所以在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既要重视不同阶段理论创新呈现的共性,也要注意不同阶段理论创新的阶段性特征。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开放的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时俱进的进程也不会终止。历史与现实表明,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需要经历若干个不同发展阶段的漫长历史进程,按照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的说法,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全部实践和理论的主题只有一个,这就是在中国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今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随着科学的突飞猛进,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继往开来中不断向前推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将面临更多的阶段性问题,诸如如何治理像中国这样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也将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之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必将在探索和回答实践中提出的许多新课题的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创造性的发展。


注释

[1] 鉴于学术界围绕此问题发表的文章相当多,在此不一一注释。作者本人曾于2008年在接受《高校理论战线》杂志采访时简要谈过此问题。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566.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95.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0.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242.

[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

[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808-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