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9年底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及其应对,在很多方面体现了我国国家治理的显著制度优势,但同时又暴露了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存在着的诸多问题。问题和灾难本身并不可怕,只要能从问题中汲取教训,从苦难中走向变革,我们就能充满信心地面对任何潜在的威胁。疫情危机要求我们认真审视公共卫生应急方面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全面准确地界定存在的问题,科学合理地明确改革方向,系统严谨地制定改革方案,坚定有力地推动改革实施。对于社会科学工作者,尤其是公共管理研究者来说,这是责无旁贷的任务,光荣重大的使命。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科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双一流”学科。疫情暴发以来,全院师生秉持中国人民大学“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传统,或主动投身抗疫一线,或通过各种渠道为危机化解建言献策,或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捐物捐款。本书是我院教师进行疫情研究的一个缩影。本着发展和完善公共卫生治理的原则,结合疫情中的典型案例,我们试图为疫后重建提出具体可用的政策建议。
执笔之际,英勇的抗疫斗争尚在继续。由于写作的时间只有短短十天,疏漏在所难免,有些建议也不一定合适。不过,危机的发生正说明了人类理性的有限性,对于理论工作者而言,重要的不是等待完美的发现,而是实事求是,敢于发声,推动讨论。政策学习的文献表明,从危机中学习从来不是简单的事,危机事件有很多,引发深刻变革的并不多。希望本书能为推动基于此次疫情的政策学习尽微薄之力。
本书是集体的结晶,大部分章节都是由我的同事们执笔完成。我拟定了总体框架,参与了部分章节的写作,并对全书进行了修订统稿。参与本书的同事们包括:李文钊(第一章)、王虎峰和梁海伦(第二章)、王宏伟(第三章)、王丛虎(第四章)、马亮(第五章)、杨宏山(第六章)、魏娜和王筱昀(第七章)、刘昕(第八章)、吴鹏(第九章)、刘鹏(第十章)、张楠迪扬(第十一章)、刘伟(第十二章)、刘颖(第十三章)。在此对他们表示感谢。本书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地方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影响因素、改革路径与治理效果”(71633004)支持。
同时,要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领导和同事们,没有他们的支持和帮助,本书不可能这么快出版。最后,衷心希望抗疫斗争早日取得胜利,希望我国公共卫生应急治理早日得到完善!
杨开峰
2020年2月19日于时雨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