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打赢校园“保卫战”
人类与瘟疫的博弈在历史上从未停歇。现代社会发展推动了前所未有的人口流动和知识交往,既为瘟疫扩散提供了条件,也为科学防疫积累了理性。大学是现代社会的“高地”,集文化“土壤”、人才“温室”、创新“工场”与品德“熔炉”于一身,但同时也是风险社会中较为脆弱的“软肋”。近年来,在“非典”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人员密集、场所封闭、流动性强、社会关注度高的大学校园,始终是疫情防控的重要阵地。2019年末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传染性强、潜伏期长、部分病患症状不明显,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变化,各项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春季开学返程时,部分地区疫情大概率尚未消除,存在交叉传染的显著风险。打好这场疫情防控的高校攻坚战,需要我们真正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把风险想得大一些,把问题想得重一些,把困难想得多一些,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大考”中厚植爱人之仁,坚守护人之责,不忘育人之本,打赢校园“保卫战”。
要重点聚焦师生,打破部门归属隔阂,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贯通上下、串联条块”“一人一格”“一日一报”的信息综合台账,确保人员管控无死角、无盲区。要全力保障物资,加强地方有关部门与教育主管部门联动,结合疫情发展做好防疫物资保障统筹调度,提升学校物资储备信心底气,按区域制定相应标准、确保兜底供应、优化资源分配。要精准守好空间,建立学校与辖区行政单位联席机制,统筹协调校园安全防控,实名化、封闭式严格管理校园;采取预留酒店、堂馆等方式为学校高密度人群转移腾挪空间,制定详细隔离预案;可由相关医院在高校设置移动发热门诊,增设公安流动岗哨,提升学生的安全感与信心。要用心稳住人心,针对大学生处于思想活跃期,情绪波动大、批判意识强、信息渠道多、社群属性明显等特点,要主动公开防疫信息,设置信息专栏和辟谣专区,高度关注心理防疫援助,针对不同舆论场采取不同方式手段,回应师生关切。要科学统筹教学,避免“一刀切”地完全依托网络在线教学引发一系列新问题,因校因课施策,统筹调整教学计划,重点研究解决普遍性学业、就业、国际交流等问题。要系统防范风险,注意排查学校管理、教师队伍、教学与科研管理、学生管理、后勤保障等工作中存在的短板问题,避免因疫情防控带来次生舆情,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高校治理的一次大考。这本身既是对爱人之仁的淬炼,也是对护人之责的考验,更是对育人之本的“体检”。我们要齐心协力为这方深爱的校园穿上坚韧的“盔甲”,守护这个我们共同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