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计指数研究报告(2018)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5 按地区分析

对上市公司价值创造额和价值创造效率进行分地区分析,可以反映全国不同地区的上市公司在企业发展和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的情况,为国家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和资源分配政策提供参考。本研究参考常见的区域划分标准,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为华东、华南、华中、华北、西北、西南和东北七大地区,其中,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上海,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华中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西北地区包括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甘肃,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在按地区分析的过程中,剔除了金融业的样本。

表2-6列示了各地区上市公司的季均样本量、季均总资产规模、单个公司季均总资产规模、季均价值创造额和单个公司季均价值创造额。由表2-6可知,华北地区季均总资产突破10万亿元,高居七大地区榜首,此外,华北地区单个公司季均总资产、季均价值创造额和单个公司季均价值创造额也均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紧随华北的是华东地区,而其他地区不论在季均总资产还是在季均价值创造额上都远远小于这两个地区,尤其是东北和西北两个地区,季均总资产只达到1万亿元左右,产业发展规模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应该重点开发和支持。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仍未得到圆满解决,这与我国主要经济产业主要分布在华北和华东区域,其他地区缺乏相应的经济支柱密切相关。为了调动各区域发展积极性,应充分发挥各区域地理资源优势,促进各区域平衡发展。

表2-6 全样本分地区描述性统计

picture

2.5.1 分地区价值创造额指数分析

图2-8揭示了各地区上市公司价值创造额指数的变动情况。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各地区价值创造额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华南地区的总体增长幅度最大,并且从2016年开始增长幅度进一步扩大,在2017年第4季度价值创造额指数达到最高值909点。西南地区在2016年以前保持缓慢增长的态势,进入2016年第3季度后高速攀升,2017年第4季度价值创造额指数高达615点,接近2016年第3季度的两倍。华东和华中地区一直呈中速缓慢发展,而且增长幅度极其相似,进入2016年后都有一个较快的增长。东北和华北地区近年来增长幅度则相对平缓,十年来价值创造额指数仍然只在300点以下徘徊,因此在推动各地区不断发展的同时,应关注华北和东北地区新的增长点。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推进,西北地区价值创造额指数呈现大幅上升趋势,但也出现较大的波动,这主要是由于西北地区样本数量较少,价值创造额指数容易受单个企业价值创造额波动的影响。

picture

图2-8 全样本分地区价值创造额指数变化趋势(剔除金融业)

2.5.2 分地区价值创造效率指数分析

图2-9揭示了各地区上市公司价值创造效率指数的整体情况。由图可知,七个地区的价值创造效率指数自2011年第1季度起总体处于下降走势,且呈现出明显的分层和季度周期性波动的特点。与价值创造额指数处于低位相似,华北和东北地区的价值创造效率指数也处于最下层,总体水平偏低,这表明华北和东北地区的经济活力尚未得到充分释放,资源优势有待进一步发挥。西北地区价值创造效率指数自2007年起快速下滑,直至2015年才开始趋于平缓,但是只在40点左右,这意味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在支持西部发展的过程中投入大量的资源,但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有待进一步提高。华中、西南和华东地区的价值创造效率指数处于中层,在2015年之前一直处于缓慢下滑态势,2015—2017年间在70点上下浮动,没有进一步恶化。华南地区的价值创造效率指数处于最上层,并且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波动,每年几乎是从第1季度逐渐上升至第4季度,在其他地区价值创造效率指数远远低于100点时,华南地区表现出优良的经济活力,价值创造效率指数一年中至少有三个季度保持在100点以上。就各地区价值创造效率指数的波动情况来看,华北地区波动最小;东北、华东、华中、西南地区波动稍大;华南地区整体波动较大,且第2、第4季度“翘尾”现象明显;西北地区在七个地区中波动幅度最大,这与其样本量较少有关。

picture

图2-9 全样本分地区价值创造效率指数变化趋势(剔除金融业)

通过按地区的价值创造额和价值创造效率分析,可以看出,华南地区经济发展态势最佳,西南、华东、华中地区发展良好,西北地区发展不够稳定,东北、华北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较为平缓。因此,我们认为要努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更好辐射带动其他地区;加大国家支持力度,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西部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强化生态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