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本章小结
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中国封建王朝的兴衰是由制度变迁及其效率决定的。制度变迁既可能供给出有效制度也可能供给出无效制度,有效制度导致王朝走向兴盛,无效制度导致王朝走向衰落。
第二,封建王朝在初期能够供给出有效制度,是因为统治者的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是一致的,且统治者面临的变革成本较小。之后,由于制度环境的变化,有效制度可能会渐变为无效制度,加上统治者的制度变革成本大于变革收益,会导致统治者不进行有效制度的供给(即保留无效制度长期存在),最终使社会经济效益下降,社会福利受损,王朝衰亡。
第三,封建王朝的制度变迁主要表现为王朝为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由于统治者有限理性、意识形态刚性、官僚机构问题和利益集团冲突等因素的影响,封建王朝无效制度长期存在直至被锁定。无效制度的长期锁定必将导致王朝的灭亡。
第四,打破制度锁定局面的力量有内部和外部两种,不论是内部以农民起义为代表的诱致性激进式制度变迁,还是外部以游牧民族入侵为代表的强制性激进式制度变迁,他们受制于文化知识存量(人力资本)的约束,自身很难供给出新的有效制度。一般而言,只有当他们被旧王朝的权贵势力所利用(即与旧王朝的权贵势力结合起来)并建立新王朝后,新的有效率的制度才会被重新供给出来,开始新一轮的循环往复。
[1] [美]道格拉斯·C.诺思、罗伯斯·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第5页。
[2] 杨德才编著:《新制度经济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70—272页。
[3] 郭艳茹:《明代海外贸易管制中的寻租、暴力冲突与国家权力流失》,《世界经济》2008年第2期。
[4] 杜树章:《中国皇权专制社会治乱循环现象的经济学解释》,《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
[5] 俞炜华等:《规模经济、交易成本与中国古代的统一分裂》,《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6] 兰日旭、张琥:《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变迁的经济学分析——以官—民二重结构的动态博弈为视角》,《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
[7] [美]道格拉斯·C.诺思早在《制度变迁的理论:概念与原因》中就进行了供给主体的区分,包括个人、自愿合作和政府安排,此后弗农·拉坦和速水佑次郎在1984年正式提出诱致性制度变迁概念,林毅夫1989年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强制性制度变迁概念 ([美]R.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66、327、371页)。
[8] 张曙光:《论制度均衡和制度变革》,《经济研究》1992年第6期。
[9] [美]R.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第267页。
[10] 李怀:《制度生命周期与制度效率递减——一个从制度经济学文献中读出来的故事》,《管理世界》1999年第3期。黄少安:《关于制度变迁的三个假说及其验证》,《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
[11]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50—58页。
[12] 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载[美]R.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第399页。
[13]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118页。
[14] 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77—78页。
[15] 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69—471页。
[16] 王毅:《中国皇权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版,第101页。
[17] 姚洋:《制度与效率:与诺思对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版,第134页。
[18] [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第28页。
[19] [美]R.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第39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