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语的示证策略(1)
林 苑 潘家荣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提要:本研究从语言类型学视角考察仡佬语信息来源表达方式。研究结果显示,仡佬语虽没有严格定义的示证范畴,但其示证策略表现丰富且有类型学特点。仡佬语示证的语义可分为亲知(direct)、推断(inferred)和报道(reported)三种。亲知信息包括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感官获取的信息;推断信息为基于常识或证据获得的信息;报道信息包括指明具体信息来源和未指明具体信息来源的情况。仡佬语表达示证策略的手段包括感官动词、认知动词、情态动词及言说动词四种手段。其中感官动词表达的信息是说话人利用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亲自感知的,一般对信息真实性呈肯定态度。认知动词表示说话人对信息真实性呈怀疑态度。搭配情态动词使用,仡佬语的信息来源可反映说话人对信息来源的不同态度,包括肯定、怀疑与否定。言说动词传达通过报道得到的信息,根据是否指明具体信息来源表现说话人对信息真实性负责任的不同程度。本研究展示仡佬语的示证策略特点,填补仡佬语示证研究的空白。
关键词:仡佬语;示证;亲知;推测;报道
一、引言(2)
每种语言都有表达信息来源的方式:有的语言使用示证范畴(evidentiality),即标明语言中信息来源的语法范畴;有的语言使用示证策略(evidential strategy),如非直陈语气、情态、被动态等;有的语言示证范畴和示证策略兼而有之。Franz Boas(1911)在描写Kwakiutl语中首次提出存在反映说话人信息来源的语法范畴,Jakobson(1957)明确指出编码信息来源的语法范畴为“示证范畴”。Wallace Chafe和Johanna Nichols(1986)整理了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召开的“第一届示证范畴专题研讨会”的会议论文,让示证研究获得进一步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界掀起了示证研究的热潮。尤以Aikhenvald教授为代表,已出版五部示证专著,分别为《示证研究》(Studies in Evidentiality)(2003),《示证》(Evidentiality)(2004),《类型学视角下的示证研究》(The Grammar of Knowledge:A Cross-Linguistic Typology)(2014),《牛津示证范畴手册》(The Oxford Handbook of Evidentiality)(2018)以及《信息网络:处于中心的示证范畴》(The Web of Knowled ge:Evidentiality at the Cross-Roads)(2021)。其中Aikhenvald(2004)从类型学的角度对五百余种语言的示证系统进行了描述和分析,为示证研究提供了研究框架,提供了示证研究调查问卷,为示证研究的里程碑,是目前示证研究必须参考的研究书目。当前,示证是类型学研究热点。
仡佬族是长期居住在贵州地区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据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仡佬族有677521人,主要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和越南北部。其中大部分分布在贵州省北部、东北部的道真、务川、石阡、正安等县,分布呈小聚居、大杂居、点状特征。仡佬语属壮侗语仡央语支,内部分为多罗、哈给、阿欧、稿四个方言,使用人口约为5000—6000人(3),不足仡佬族总人口的1%,语言活力属于濒危级别(endangered)。
在类型学特征上,仡佬语属于孤立语,缺乏形态变化,多通过语序和虚词表达语法关系。音系方面,仡佬语的音系根据方言点的不同而显示出巨大的差别。仡佬语最大的音节结构为C1 C2 V1 V2 C3(V3)T。声、韵、调的个数随方言点的变化而变化。根据现有研究,声母最多的有48个,最少有26个,均有复辅音。韵母从15个到36个不等,一般有6—9个单元音韵母。声调一般有3—6个,均为平调或升降调,没有曲折调(何彦诚2008,李霞2009,李锦芳和阳柳艳等2015,李锦芳和阳柳艳2016,康忠德2011,韦名应2008等)。构词方式包括加缀、重叠、复合及变调,开放性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封闭性词类包括代词、副词、助词、连词、分类词等。句法方面,仡佬语四种方言在句法表现上比较一致。基本语序为SV和AVO(4)。修饰成分一般处于被修饰成分之后。分类词丰富,连动结构显赫。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仡佬语主要通过词汇手段表达信息来源。目前学界尚未发表仡佬语示证的相关研究。
二、仡佬语的示证系统
Aikhenvald(2004,2018)是现今关于示证研究最全面的专著。它从跨语言角度,通过信息来源的途径将世界语言的示证划分为六种语义,包括:
(1)视觉(visual):通过视觉获得的信息;
(2)感官(sensory):通过除视觉外其他感官获得的信息;
(3)推断(inferred):通过可感知的证据获得的信息;
(4)假设(assumption):通过逻辑推理、假设和常识获得的信息;
(5)报道(reported):通过报道获得的信息,且没有指明信息来源;
(6)引述(quotative):通过报道获得的信息,且指明信息来源。
Aikhenvald(2018)划分的示证语义参数基于具有语法表现的示证范畴的语义分类。仡佬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示证范畴,只有表达信息来源的词汇手段,也被称为示证策略。我们将仡佬语示证策略语义系统划分为亲知(direct)、推断(inferred)和报道(reported)三种。其中表达亲知的信息为通过感官获得的信息,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表达推断的信息为基于证据,通过逻辑推理或常识推测得出的信息;报道信息为通过报道得到的信息,有的指明信息来源,有的未指明信息来源。
2.1 亲知信息
亲知信息指信息源自人的感官,包括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感官获得的信息。狭义示证范畴的核心语义为信息来源,一般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做担保。亲知信息的语义是信息源自个人的亲身经历,由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等感官亲自获取,一般暗含信息可信度较高的意思。
比工仡佬语用词汇手段zai33 qa31“看见”和zai33“看”标示亲眼看到的信息。
例(1)中说话人亲眼看见了它的脚,例(2)ve13“她”看到了龙姑娘关门,因此用感官动词zai33 qa31“看见”表达亲眼看到的信息。由于“它的脚”“龙四姑娘关门”的情况是通过说话人亲眼看见的,也暗含消息比较可信之义。
看见它的脚了。(比工仡佬语 李霞2009:89)
她看见龙四姑娘关门。(比工仡佬语 李霞2009:106)
比工仡佬语表示听觉的是词语ʑi31 qa31“听见”,表示亲耳听到的信息。例(3)使用感官动词ʑi31 qa31“听见”表示响声是龙王的四女儿亲耳听见的。例(4)中老奶奶通过听觉ʑi31 qa31“听见”获取信息,同时“那姑娘放头发下来梳”的信息是通过视觉动作zai33“看”实现的。
龙王的四女儿听见叮当的响声。(比工仡佬语 李霞2009:211)
老太太听见响了,悄悄伸头看,那姑娘放头发下来梳。(比工仡佬语 李霞2009:118)
在多罗仡佬语中,表示嗅觉感知的是mu35“闻”,表达具体信息是通过嗅觉获得。例(5)花是否香,需要通过闻的动作才能感知。
来闻闻这朵花香不香!(多罗仡佬语 康忠德2011:142)
比工仡佬语表示味觉的词语是khɤu31“吃”。例(6)wua31“果子”通过吃的动作感知。例(7)对于这种菜不好吃的评价来源于khɤu31“吃”的动作。
他吃了三个果子。(比工仡佬语 李霞2009:116)
我吃过这种菜,不好吃。(比工仡佬语 李霞2009:115)
2.2 推断信息
在日常生活中,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来自自己的亲身感知,有的信息是基于已存在的现象或事实,运用逻辑推理或常识推断而获得的信息。例(8)thəɯ44 mən33 zau44“下雨”的推测基于地上湿的现象,结合“一般地上湿是由于下过雨”的常识推理而来。
昨晚下雨了,地上湿湿的。
例(9)jəu31 laŋ31“(天)要黑”的信息基于常识,到了天快黑的时间。
(天)要黑了,回去吧。(比工仡佬语 李霞2009:119)
2.3 报道信息
仡佬语中还有一类表达信息来源的语义,这类语义表示信息源自他者,有的指明了具体的人,如例(10)和(11)。例(10)中“猪生崽”的信息指明信息具体来源为mɔ21 mu21“你母亲”,例(11)中引号内信息源自qən13 th ai44 ni21“这只老虎”的话语。
听你母亲说,这几天你家猪生崽了。
这只老虎说:“你是(我)的哥。”
有些表达报道信息的情况没有指明具体的人,如例(12),“要有点福气(的人)才能摸(得到)”的信息是ʁəɯ13ɭa31“人家”说的,可能说话人不清楚“人家”所指具体是谁,也有可能是不想说明具体的信息来源。又如例(13),“昨天你和别人打架”的信息是说话人听别人说的,没有指明具体的人,有可能是说话人想隐瞒信息来源。
人家说,要有点福气(的人)才能摸(得到)。(比工仡佬语 李霞2009:91)
听说,昨天你和别人打架。(多罗仡佬语康忠德2011:191)
三、仡佬语表达示证策略的手段
仡佬语表达示证策略的手段包括感官动词、认知动词、情态动词及言说动词四种。
3.1 感官动词
仡佬语的感官动词可传达信息来源。例(14)的感官动词nʨi44 xa33“听见”表达“老太婆把妹妹手指吃了”的信息是通过听觉获取的。
老太婆来和两姐妹睡,把妹妹吃了,吃手指,姐姐听到了。
3.2 认知动词
认知动词可表达信息来源。例(15)的认知动词dɯ31“想”表示信息源自说话人的推测。
我想,明天不会再下雨了吧!(多罗仡佬语康忠德2011:191)
例(16)中,tsu21“看”为认知动词,狗场仡佬语的感官动词tsu21“看”可以延伸出认知语义。例(16)tsu21为认知义,表达信息是说话人经过推测得来,“这个办法”经过说话人的考量认为是好的。
我看这个办法好。
3.3 情态动词
仡佬语的情态动词tsi33 hui13“可能”可表达信息来源。例(17)指明“明天来雪”的信息源自说话人的推断。
明天可能来雪。(比工仡佬语 李霞2009:134)
3.4 言说动词
言说动词tsaŋ42ʑu21“听说”表示信息源自他人。例(18)指明“我们大狗场住在田坝那边”的信息源自别人的言语。
我们听老人说过,我们大狗场住在田坝那边。
四、仡佬语示证策略的语义延伸
不同感官动词的补足语小句可传达亲知信息,直接表达不同的信息来源。由于感官动词一般是说话人利用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亲自感知的,一般对信息真实性呈肯定态度。例(19)中təɯ33 qɔ13 ve13“它的脚”是通过视觉看到的,说话人对这一信息者真实性持肯定态度。
看见它的脚了。(比工仡佬语 李霞2009:90)
认知动词可对信息真实性呈怀疑态度。例(20)同例(16),tsu21“看”原本是感官动词,这里发展出了认知义,意思是“观察并加以判断”,是说话人对信息进行的推测,对信息真实性呈不确定的态度。
我看这个办法好。
搭配情态动词使用,仡佬语表达对信息来源的态度不一,说话人对信息的真实性可以持肯定、怀疑或否定的态度。情态动词可以表达说话人对信息真实性呈肯定态度。例(21)情态动词ma3 1“要”表达说话人对“他明天来”这个事件持肯定态度。
他明天要来。
情态动词也可以表达对信息真实性的怀疑态度。例(22)的情态动词tsi33 hui13“可能”表达对“明天下雪”这件事呈怀疑、不确定的态度。说话人认为雪可能会下,也可能不会下。
明天可能来雪。(比工仡佬语 李霞2009:134)
情态动词还可以表达对信息真实性持否定态度。例(23)的情态动词la55“会”加上否定小词əɯ33表示对信息“今天晚上下雨”持否定态度。
今天晚上不会下雨。
言说动词传达通过报道得到的信息,此种信息源自他者,分为有明确信息来源的报道信息和未有明确信息来源的报道信息。信息来源明确与否影响信息可靠度的解读以及说话人对信息的负责任程度,见例(24)和(25)。例(24)指明了信息来源为mɔ21 mu21“你母亲”,表达“昨天你骂他”的信息可靠程度较高,说话人对信息负责程度高。例(25)的信息来源不确定,说话人可能明知信息来源,故意模糊信息,反映说话人不想对信息可靠程度负责。
听你母亲说,昨天你骂他。
听说,今年你爱打架。
五、结语
本研究基于Aikhenvald(2004、2018)的示证研究理论和研究框架,聚焦仡佬语的示证策略表现,主要关注其语义参数、表达手段及语义延伸,详见表1。
表1:仡佬语示证策略语义参数及其表达手段对应表
仡佬语示证策略为表达亲知(direct)、推断(inferred)和报道(reported)三种信息语义的三分系统。文章还考察了仡佬语示证策略的表达手段及其内隐的对信息真实性的态度。仡佬语示证策略的表达手段包括感官动词、认知动词、情态动词及言说动词。这些表达手段与对信息的态度也有较为紧密的关系。其中感官动词一般是说话人利用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亲自感知的,一般对信息真实性呈肯定态度。认知动词标示的示证信息表示说话人对信息真实性呈怀疑态度。搭配情态动词的示证表达则标明说话人对信息来源态度不一,可以持肯定、怀疑或否定的态度。言说动词对信息来源的真实性根据是否指明具体的信息来源有所差别。
由于现今没有仡佬语示证研究,我们的研究可以填补这一空白,为示证类型学研究提供语言材料,深化学界对仡佬语的认识,并从类型学角度展示其信息表达的特点。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仡佬语有四种方言,现阶段关于这四种方言的语法描写和参考语法较少,因此相关语料有限。二是示证作为区域性语言特征,而仡佬族所在地区一般为多民族混居地区,因此应注意与苗语、彝语、布依语等语言示证情况的对比研究。最后,学界关于示证范畴与人称、自知范畴和意外范畴等的关系研究较多,本文囿于语料问题和笔者目前的研究水平,对上述问题没有讨论。上述不足将是我们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附:语法术语缩略
参考文献:
Aikhenvald,Alexandra Y. Evidentiality.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
Aikhenvald,Alexandra Y.(ed.). The Oxford Handbook of Evidentiality.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8.
Aikhenvald,Alexandra Y. & Dixon,R. M. W.(eds.). Studies in Evidentiality. 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3.
——The Grammar of Knowledge:A Cross-Linguistic Typology.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4.
Boas,Franz. Kwakiutl. In Franz Boas(ed.). Handbook of American Indian Languages. Part 1:423-557. Burequ of American Ethnology Bulletin 40. Washington,DC:Smithsonian Institution.1911.
Chafe,Wallace. & Nichols,Johanna.(eds.). Evidentiality:The Linguistic Coding of E pistemology. New Jersey:Ablex Publishing Corporation.1986.
Jakobson,Roman. Shifters,Verbal Categories and the Russian Verb.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1957.
何彦诚:《红丰仡佬语概况》,《民族语文》,2008年第6期。
李锦芳主编:《仡佬语布央语语法标注话语材料集》,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
李锦芳、阳柳艳:《贵州水城仡佬语初探》,《民族语文》,2016年第3期。
李锦芳、阳柳艳、王吉增:《关岭麻洼仡佬语记录研究》,《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
康忠德:《居都仡佬语参考语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
李 霞:《比工仡佬语参考语法》,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博士毕业论文,2009年。
梁 敏:《仡央语群的系属问题》,《民族语文》,1990年第6期。
潘家荣:《示证范畴研究梳理与其考察议题》,《基本语言学理论研究——示证范畴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21年。
韦名应:《仡佬语方言土语划分》,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8年。
张济民:《仡佬语研究》,贵州:贵州大学出版社,2013年。
Evidential Strategies in Gelao
Yuan Lin Chia-Jung Pa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xpression of information source in Gelao. Although evidentiality is not an independent grammatical category in Gelao, there are some evidential strategies. The semantic types of information source cover direct, inferred and reported. The direct type includes information obtained through the senses such as visual, audio, smell and taste;the inferred type is information obtained based on common sense or evidence;the reported type includes information source that is overtly specified and information source that is not clearly indicated. The four means of evidential strategies in Gelao include perception verbs, cognition verbs, modal verbs, and verbs of‘saying’. The speaker is generally positive about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information expressed via perception verbs. Cognition verbs express the speaker's scepticism about the veracity of the message. Modal verbs conveying the speaker's attitude towards the source of the information vary, and can be positive, skeptical or negative. Verbs of‘saying’convey information acquired from reports, and the speaker is generally not responsible for the veracity of the discour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lao's evidential strategies and bridges the gap of evidentiality research in Gelao.
Keywords:Gelao;evidential;direct;inferred;reported
(1) 本文获黄成龙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民族语言形态句法类型学研究”(编号18ZDA298)的资助。本文的通讯作者潘家荣教授为其子课题负责人。文章初稿曾在2022年5月7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第一届京港澳高校中文学科研究生论坛“中国语言学研究的新视野”上宣读,并得到与会专家指正,特此致谢。文中错漏,概由笔者负责。
(2) 文章引用示证语料主要源自仡佬语参考语法、语言简志及相关研究文献。其中贵州省贵安新区高峰镇狗场村仡佬语(稿方言)为笔者于2022年5月至9月期间田野调查所获第一手自然语料,语料主要来自5位发音合作人,年龄分别为85岁(女)、85岁(男)、84岁(女)、71岁(女)及66岁(男)。语料内容主要包括传说故事、民歌及自然对话等。文章未注明引用来源的语料均来自笔者田野调查所获的狗场稿方言仡佬语一手语料。
(3) 李锦芳:《西南地区濒危语言调查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8页。
(4) 可参阅Dixon,R·M·W. Basic Linguistic Theory:Volume One. Methodology:72-73.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