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述门三类
论著类
孟子·孔子在陈章
【题解】
本章选自《孟子·尽心下》,记述了孟子与其弟子万章关于交友与处世之道的对话。孟子把士大夫分为四类,即中行之士、狂放之人、狷介之士和好好先生。在这四种人中,孟子认为最好的是一切都合于仁义道德的中行之士,其次是向前进取的狂放之人,再次是洁身自好的狷介之士,最差的是“阉然媚于世”的好好先生。显然孟子是把仁义道德作为衡量人的标准。孟子对好好先生做了严厉而尖锐的抨击,以为这种人完全违背了尧舜之道,因而是贼害道德的人。
万章问曰①:“孔子在陈,曰:‘盍归乎来!吾党之士狂简②,进取不忘其初。’孔子在陈,何思鲁之狂士?”孟子曰:“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③!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
【注释】
①万章:孟子弟子,战国时人。
②狂简:志大而略于事。
③狷(juàn):拘谨无为。引申为孤洁。
【译文】
万章问道:“孔子在陈国说:‘何不回去呢!我的那些学生志大而狂放,进取而不忘本。’孔子在陈国,为何还想着鲁国的那些狂放之人呢?”孟子回答说:“孔子‘得不到中行之士与之交往,就一定要和狂放之人、狷介之士交往吧!狂放之人日思进取,狷介之士则有所不为’。孔子难道不想与中行之士交往吗?只因难以寻得,所以只好想次一等的了。”
“敢问何如斯可谓狂矣?”曰:“如琴张、曾晳、牧皮者①,孔子之所谓狂矣。”“何以谓之狂也?”曰:“其志嘐嘐然②,曰:‘古之人,古之人!’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
【注释】
①琴张:名牢,字子开,一字张。春秋时卫国人。孔子弟子。与子桑户、孟之反友善。子桑户死的时候,琴张临其丧而歌。曾晳:即曾点,字晳。春秋时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人。孔子弟子,曾参之父。季武子死的时候,曾晳倚其门而歌。牧皮:春秋时人。事孔子,与琴张、曾晳均被孔子称为狂士。
②嘐嘐(xiāo):形容志大而言夸。
【译文】
“请问什么样的人才称之为狂放之人呢?”孟子答道:“诸如琴张、曾晳、牧皮这样的人,就是孔子所说的狂放之人。”“为何说他们是狂放之人呢?”孟子回答说:“他们志高言大,总是说:‘古人啊,古人啊!’然而考察他们的行为,却与其言不合。
“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洁之士而与之,是狷也,是又其次也。以上狂狷。
【译文】
“如果狂放之人不能得到,就想和洁身自好的人交往,这就是狷介之士,这又是次一等的了。以上讲的是狂狷。
“孔子曰:‘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原乎①!乡原,德之贼也。’”
【注释】
①乡原:指乡中貌似忠诚谨慎,实为与流俗合污、欺世盗名的伪善者。原,同“愿”。
【译文】
“孔子曾说:‘经过我家门而不进入我家屋里,我并不感到遗憾的,大概只有好好先生啊!好好先生是贼害道德的人。’”
曰:“何如斯可谓之乡原矣?”曰:“何以是嘐嘐也?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行何为踽踽凉凉①?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阉然媚于世也者②,是乡原也。”以上乡原。
【注释】
①踽踽(jǔ)凉凉:落落寡合貌,独行貌。
②阉(yān)然:曲意逢迎貌。
【译文】
万章又问道:“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好好先生呢?”孟子答道:“好好先生讥笑狂放之人说:为何如此志高言大呢?行为与言语不合,言语与行为不一,动不动就说:‘古人啊,古人啊!’又批评狷介之士说:‘为何其行为落落寡合呢?生在这个世界上,就是这个世界的人,为善就可以了。’曲意逢迎,讨好谄媚世人,这就是好好先生。”以上讲的是乡愿之人。
万章曰:“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
【译文】
万章问道:“一乡之人都说他是好人,他也到处表现出是一个好人,可孔子却把这种人视为贼害道德的人,这是为什么呢?”孟子答道:“想非难这种人,却举不出什么来;想责骂这种人,却也没有什么可骂的。他只是同流合污。为人似乎忠诚老实,行为似乎清正廉洁,众人也喜欢他,他也自以为是,然而却完全违背了尧舜之道,因此孔子说‘他是贼害道德的人’。”
“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恶佞,恐其乱义也;恶利口,恐其乱信也;恶郑声①,恐其乱乐也;恶紫,恐其乱朱也;恶乡原,恐其乱德也。’以上乡原之可恶。
【注释】
①郑声:原指春秋战国时郑国的音乐。因与孔子等提倡的雅乐不同,故受儒家排斥。此后,凡与雅乐相背离的音乐,均为崇“雅”黜“俗”者斥为“郑声”。
【译文】
“孔子说:‘厌恶那种似是而非的东西:厌恶杂草,是因为怕它扰乱了禾苗;厌恶巧言谄媚,是因为怕它扰乱了仁义;厌恶夸夸其谈,是因为怕它扰乱了诚实;厌恶郑国的音乐,是因为怕它扰乱了高雅的音乐;厌恶紫色,是因为怕它扰乱了朱红的颜色;厌恶好好先生,是因为怕他扰乱了道德。’以上讲乡愿之人之可恶。
君子反经而已矣①。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
【注释】
①反经:归于常道。反,同“返”。
【译文】
君子,能够归于常道而已。常道既正,百姓就会兴起有作为,百姓兴起有作为,就不会被邪恶所蒙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