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是一门有魔力的学问
接纳力是一种能力!人人都可以拥有它,同时还可以不断地提升它。接纳力是一种能让自己持续扩大心胸容量,逐渐能不按某一种要求和条件去接受和理解一个人的能力。
回想起我们宽大的手掌第一次抱着刚出生的婴儿,那种无条件的爱和接纳,便是接纳力的起点。接纳力是一种能让自己持续扩大心胸容量,逐渐能不按某一种要求和条件去接受和理解一个人的能力。
父母的接纳力呈现为虚、弱、柔,如坤为大地,接纳万物。
柔:温和而坚定
“柔”是指具有接纳力的父母,在说话的时候用不着带着情绪,用不着以势压人,温和而坚定地表达自己的期待和要求就好了。
在我的经验中,虚、弱、柔这三个字,我第一个做到的是“柔”。
回想起来,虽然当时我的呈现方式是“柔”,但内心还是相当用力的。那时候,龙儿大约三四岁的样子。我和大多数有责任心的妈妈一样,总想着周末要让孩子多接触些各种人文环境,尤其生活在北京,这个城市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所以浩途俱乐部组织了行走博物馆的活动。会员们基本都办了北京博物馆的通票,每两周去一个博物馆。我每次都很温和而坚定地跟龙儿说,这周我们该去博物馆了。他每次都跟我去了,但是去了之后,他从来都不跟着讲解员走,总喜欢跟在那些孩子们身后疯跑,我的一番苦心都付诸东流了。
在龙儿大约五岁的时候,俱乐部承办了公司的家庭日,其中有一个项目是儿童跳蚤市场。我自认为是很尊重儿童的,当时专门辟出来一个区域,只允许孩子进去,游戏规则是每个孩子进卖场时需要拿十块钱买一个摊位,然后按号摆摊,所有的交易都由孩子自主发生。但是好多父母们在区域外,仍然探着头指手画脚:“妞妞,你不是喜欢那种芭比娃娃吗,快去和姐姐议议价。”“不要拿你的跟他换,那样你就吃亏了……”我是不屑于犯这种错误的,我事先在家里和龙儿整理出了他要卖的玩具,并且做好了标签,我觉得这是对他财商的培养。
没想到,到了跳蚤市场,离卖场就一线之隔,龙儿却坐在自己的玩具包上,死活不肯进去。当时同事问我是不是特别没面子。是啊,那个活动是我组织的,大庭广众之下,我儿子就是不进去。他不哭不闹,只是用我对待他的方式对待了我,很温和而坚定地坐在那里。我一点儿办法都没有。
在做到“柔”的过程中,我有三点体会:一是内心用力代表了我还是只愿意接受某一种结果;二是无论如何,做到“柔”,至少给了孩子反抗和反叛的空间,同时也逼迫我扩大心胸格局,接受和理解预期之外的结果;三是我如何对待孩子,孩子便会如何对待我。我很庆幸,我对他够“柔”。
弱:从示弱到真弱
“弱”是指具有接纳力的父母,用不着在孩子面前逞强,更愿意自己处于弱势,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的力量。
示弱是我一直都会的。龙儿三岁的时候,我带他去超市,有时候我们买了一大桶的油,我就会说:“宝贝儿,你是小男子汉,妈妈拎不动,需要你帮忙。”他会一路拎着那个大桶回到家去。
像这种示弱,我很轻易就能做到。为培养他的男子汉气质,我往后撤一撤而已。我并不觉得我真弱。
但是,有一天,我承认自己是“真弱”了。
当时龙儿刚上小学一年级。一年级家长都懂得,在头一个月,老师会给家长布置作业。龙儿所在学校安排孩子们先学儿歌,通过阅读儿歌不断认字,几乎每天晚上我接到的作业都是指读儿歌。
也许是在职场中凡事求果的习惯,我直接默认指读儿歌的目的就是要把儿歌中的字都认识了。所以我会在指读完后,随机抽查龙儿,看他脱离儿歌是否还能记住字。有一句儿歌是“小白兔记性差”,每次我单点“差”字,他就记不起来这个字念啥了。发现问题,那就解决问题!这点儿事怎么可能难倒我?我制作了字卡,一个字一张卡,并在卡的背面标上了分值。我在“差”这个字卡背后写上了最大的分值99。然后打乱字卡,让龙儿认字。每次看到“差”这个字,他就兴奋地说:“这是那个分值最大的字!”我说:“对呀,是什么字,怎么念?”他却摇摇头说:“不记得了。”
我当时气得简直想拿头撞墙去。我站起身,推开门,走到露台上,狠狠地将足球踢到了墙上。我觉得自己很无能,用了一个晚上竟然没有办法让他记住这个字!过了一小会儿,龙儿跟了出来,站在我身边,小声嘟囔了句:“你才记性差呢。”
很奇怪,他这么一嘟囔,我一下子清醒了过来。我平和地对龙儿说:“不关你的事,妈妈需要独自待一会儿。你收拾书包准备睡觉吧,今天的作业就做到这里了。”
我开始独自在露台溜达,问自己:难道孩子长到十岁、二十岁,还会不认识这个“差”字吗?不可能吧。那就是说教会他认识这个字的人可能不是我。
我承认我没有能力在今晚教会孩子认这个字。这么一想的时候,我完全放松了下来。在夜深人静的露台上,我竟然听到了虫鸣声、风吹树叶的沙沙声。那一刻,月光倾泻下来,我想起了张文亮老师《牵一只蜗牛去散步》那首诗。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
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却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仿佛在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
它流着汗,喘着气,继续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松手吧!
上帝都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
我感受到微风,
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弄错了?
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我承认了我是真弱,我不懂儿子的生命密码,我不知道他长成他自己会是什么样子,我不知道在他的生命中会有怎样的际遇、有多少贵人相助……也许就像这首诗里隐喻的,上帝是让我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更加懂得自己,领略生命的精彩,而不是真的教会孩子什么。
后来我与语文老师通了电话,老师说:“只是请家长指读,没有要求一定要记住字。日积月累孩子自然会记住的,不用刻意。”这再一次印证了我的领悟,我不过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环境而已。孩子终将靠他的力量整合他所遇到的资源和际遇长成他自己。
虚:给孩子空间
“虚”是指具有接纳力的父母,愿意给孩子自由、自主成长的空间。空间是否给够,特别容易验证。只需要看孩子做事情,在父母面前和不在父母面前表现是否一致。表现一致就说明这个方面给的空间足够,孩子已经习得了相应的行为准则,不用避讳父母就可以自如地为事情负责。
一位日本儿科医生,不管对待多小的孩子,他都选择信任孩子能够自律。有一个两岁的孩子特别爱喝奶,由于他对牛奶过敏,每次喝奶都会浑身长奶癣。孩子的妈妈无法劝阻孩子停止喝奶,急得不得了,求助于这位著名的医生。这位医生蹲下身来,直视着孩子的双眼,温和地对孩子说:“为了你的身体健康,你可以做到的。”孩子缓缓地点了点头。果然,之后孩子就不喝奶了。
这位医生当得起这个“虚”字,在这份虚空里,主旋律是信任和放手。
龙儿小学三年级开始独立坐公交车上下学,中间还需要换乘,单程需要四十分钟。如果我开车送他上学单程需要十五分钟左右。哪个更合适呢?当然是他自己上下学合适了。那四十分钟路程,每天都会有不同的事情发生,他在和社会交融中,会获得丰富的给养,不知不觉就成长了。而我需要教导他的是过马路等行为规则和如何与陌生人打交道等注意事项。
“虚、弱、柔”中,“虚”是最难做到的。
就算我能放手让孩子上下学,我却做不到让孩子自由地玩电子游戏。龙儿六岁的时候,亲戚家的一位姐姐到我家小住,龙儿得空便偷偷拿这位姐姐的手机玩游戏。有一次,他玩得专注,听到我的声音时来不及收手,一慌张,手机掉落在地上。那位姐姐觉得好笑,说了句:“没想到龙儿还挺怕妈妈的。”
通常在某个地方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必定是因为背后有一份我们基于人生经验或者信念而生发的恐惧。比如,不让孩子玩iPad或者看电视,可能是因为担心影响视力,可能是因为担心快速的图像转换破坏孩子思维能力的养成,可能是因为担心孩子养不成好的学习习惯。要直面背后的恐惧,将其坦然陈述出来,让孩子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这样才能因地制宜地给孩子创造出一个稳定的成长空间。我们的目标是相信在这个空间里,孩子可以自律,我们可以放手。
那位姐姐的感慨引发了我的反思。我想将这种“怕”的力量转化为孩子自律的力量。享受自由的前提是孩子内化了行为准则。我坦然告知龙儿不让他玩电子游戏的原因,并告知他在十二岁之后可以拥有自己的iPad。
十三岁的龙儿现在玩iPad的时候,肯定会在客厅里找一个舒舒服服的位置很惬意地玩,他不会躲着我,他已经习得了如何为自己的视力和时间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