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做真长期主义者
(一)
长期主义,这个词这几年被太多人使用,但很多人对“长期主义”的误解很深。长期主义并非要求我们一定要对某个事物进行遥遥无期的干等,那叫守株待兔,或者叫被套牢。长期主义也并非要我们一定得成为一个只会重复某个动作的机器人,更不是要我们变成一个完全不能有一丝即时反馈和即时满足的苦行僧。
《牛津英语词典》中对长期主义的定义是:
一种为了长期目标或结果而做决定的实践。
真长期主义者是什么样的人呢?在我看来,真长期主义者就是那些内心永远相信并追求爱与梦想的人!真长期主义者能用坚定的信念去追寻遥远的梦想,因为遥远,所以需要长期!而只有内心的爱与梦想才可能真正支撑起这样的“长期”。单纯的物质财富、眼下的蝇头小利,是不足以支撑真正的“长期”的。
梦想虽遥远,但真长期主义者从来都不是纯粹的理想主义者和空想主义者,他们是务实的,他们知道在达到目标的旅途中需要历经多个节点,他们极其关注今天的、眼下的行为对未来会产生的长期影响!
(二)
真长期主义者绝没有无谓的固执。相反,他们最不容易犯“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错误。他们不会拘泥于既定的范式,也会极力避免各种“惯性”。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褒义词”和“贬义词”,褒义词听上去积极或正面,贬义词听上去消极或负面。比如,“坚持”是正面的,“放弃”是负面的;“前进”是正面的,“后退”是负面的;“歌颂”是正面的,“辱骂”是负面的。
很多人都会紧紧地抱着他们所认为的正确或正面,但他们的正确,往往只是短期的正确,并非长期的正确。而只有真长期主义者才能分辨出到底是短期的正确,还是长期的正确,以及短期的正确是否会与长期的正确相冲突。也只有真长期主义者会在短期与长期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为了长期的正确而牺牲短期的正确。
真长期主义者深知,无论是人生中的诸多事物,抑或工作中的诸多目标,往往都需要用短期的后退和隐忍去换取长期的前进,用短期的迂回与妥协去换取长期的胜利!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说过:
“革命和革命战争是进攻的,但是也有防御和后退——这种说法才是完全正确的。为了进攻而防御,为了前进而后退,为了向正面而向侧面,为了走直路而走弯路,是许多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现象,何况军事运动。”
(三)
真长期主义者常常会被误读、不被理解,甚至被排挤和边缘化,这都是正常现象。
因为他们看到的东西,别人不一定能看到。他们的路线和思想,别人按照惯性的短线思维也确实不一定能看懂。
因为真长期主义者不拘泥于教条和形式,对他们来说,再大的存量该放弃时就会果断放弃;再多的苦劳,如果没有功劳就是没有功劳;已经被验证为错误的模式,该修改的就会立刻被修改,不存在任何一成不变的模式。
这样的思想和路线,一些人在情感上不能接受,或能力也匹配不了。那既然接受不了,必然不会给予支持,甚至还会否定和嘲笑。
真长期主义者是不会在意这些的,因为他们知道为了长期的被理解,必然会有短期的不被理解。绝不会因为追求一部分人短期的理解,而牺牲了长期的正确。
(四)
真长期主义者,也绝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有的人对生活看似有点追求,对成长看似有些目标,每天嚷嚷着要学习、要进步、要遇见更好的自己,有自认为的品味和品德,但骨子里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是只为自己的利益,为自己的名利欲望。这不可能是长期主义,从根本上也不可能实现长期价值。
我们说过,真长期主义者必然拥有爱与梦想,这就决定了长期主义是具备利他性的,否则称不上爱与梦想。读完本书,大家也会更深入地知道,仅仅利己而不具备利他性的事情,是根本不可能具备长期性的。
(五)
我们这本书归根结底就是要更深入地讨论上面所说的几点。
我们应当追求怎样的价值?是存量价值的“内卷”与腾挪,还是增量价值的创造与开拓?本书的第一章,其主题是“原理”,这一章是全书的基础,引出了“增量价值”这一概念。
关于第一章的阅读,需要有一定的耐心,最好还要进行一定的衍生学习。因为我们会提及“货币”“商品”等诸多基础概念,如果能通过其他渠道深入理解这些概念,那对全书的理解会更加透彻。
本书第二章的主题是“视角”。我们是一群注定要自己对自己负责的人,应当明白如何看待自己、理解他人,如何看待要做的一些必要的事情。
第三章与第四章则分别聚焦于“个人”与“组织”,介绍了个人应该如何做一些事情,应该具备怎样的思想。同样,也介绍了作为组织的创建者以及组织中的一员,应该具备怎样的思想和掌握哪些方法。
我对本书的定位是,绝不追求它成为一本爆款畅销书,我希望它能成为读者的“常用书”,我认为真长期主义者本身就应当有一些常用书。
所谓“常用书”,就是需要反复翻阅的书,类似工具书。
本书的内容已经决定了它不是一本快速读完一遍就过的书,那样基本是囫囵吞枣,不会有实质性收获。当然有的朋友并不一定认可这本书。这本书确实也并非适用于所有人,这很正常。不认可的事物或者对自己没有帮助的事物,确实也没必要在其上浪费时间。
有的东西要多看几遍才能内化。我建议,对大多数读者来说,应当真正把这本书的作用发挥出来。我并不是一个专业的写书人,我写本书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在于,通过本书把自己的思想加以归纳和体系化。我本人会把本书作为我生活和工作的思想脚手架和行动指南,我对读者的期望自然也是如此,所以大家应该带着自己的理解去真正反复且深入地阅读本书才行。
读完一遍后,大家可以时常不按顺序地翻阅其中的内容。而对于本书中一些不理解的地方,我建议进行更多更深入的思考,多去查询相关资料。有不同的意见也可以指出,此外,对于一些不理解的地方,大家可能会在未来特定的一些实践中有所理解。人生中读过的一些书,听过的一些话,有很多在最初的时候是没什么感觉的,只有真正遇到了某些事才会对书中讲解的内容有真切透彻的理解。如果本书中有一些话语或片段,让你在某些情形下突然想起来或得以验证,那届时应该重温书中相关的内容细节,这样你便会对该细节以及当下的经历有更深的感受和认识。
本书前后的内容具备一定的关联性。我在某章的讲解中会频繁提及或引用其他章节的内容,所以阅读本书的时候,常常需要前后对照阅读。
本书还是一本持续迭代中的书!
人非圣贤,我在这本书里,必然有很多表达不周到,以及思考不全面的地方。我一直认为,纸质书这样的形式是有它的局限性的。一本真正的好书不应该是一次出版印刷就被定格的,它应该是根据作者的认知演化而被反复修改和迭代的,它也应该像一款软件一样可以持续迭代升级。
但纸质书的形式对此并不能很好地支持。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电子书”,本质上也只是把纸质书原封不动地搬到电子设备上,所谓的电子书没有对传统书籍形式进行真正的变革。
好在我们今天拥有Git,Git是一个好工具,程序员都了解,它是一个版本管理系统,它能助力我们长期修改、优化代码或文档,并且保留每一次修改、优化痕迹。大家若有兴趣,可以自行通过搜索引擎了解Git的用途。
所以一段时间以后,我应该会将本书开源发布到GitHub上,这本书目前可以说仅仅是1.0之前的版本,我期待更多读者朋友给我反馈和与我沟通,我们一起来完善这本书,并构造基于这本书的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