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生存之道: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理论、策略与实践创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引言

当今世界,少数大型企业与多数中小企业并存已成为各个国家(或地区)企业存在的基本模式。在中国,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中小企业发展势头良好。截至2016年初,全国已在工商部门登记的中小(微)型企业达8500万户,约占企业总数的99%。它们为我国贡献了60%以上国内生产总值(GDP)和50%以上的税收,还提供了近七成的进出口贸易和八成左右的就业岗位,同时实现了全国66%的专利发明、74%的技术创新和82%的新产品开发。由此可见,确保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对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优化产业结构、扩大社会就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中小企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最活跃的微观实体。日本经济学家曾说过“没有中小企业的发展就没有日本的繁荣”,美国政府则赞誉中小企业为“美国经济的脊梁”。

相对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而言,其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可以利用的金融资源则显得十分匮乏。一直以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就是个世界性难题。从1931年英国议员麦克米伦提出《麦克米伦报告》到现在80多年的时间里,从政策扶持到金融支持,从传统融资方式探索到各类金融服务创新,各国政府、各种金融机构,以及相关的社会服务机构一直致力于改善中小企业金融生态环境,拓展融资渠道,却仍然无法从根源上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根据最近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近95%的小微型企业从未与金融机构发生过借贷关系。

由于受其行业规模的制约和“金融市场失灵”的影响,中小企业总是受经济周期性波动影响最大的群体。当经济繁荣的时候,得益于良好的宏观经济形势,它们或许可以有一个生存和发展的春天,但这在大型企业“百花争艳”中仍无优势可言,常常只是昙花一现,发展的持续性差;而一旦经济运行到低谷,首当其冲并陷入困境的总是它们,其中总有一部分企业因无法挺过“寒冬”而凋零,生存的抗风险性弱,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肆意蔓延,导致全球金融体系濒临崩溃,融资风险急剧上升,中小企业的生存压力更是日趋增大。仅2008年上半年,我国倒闭的各类中小企业数量就达到6.7万家。如今,全球经济基本面并没有发生明显的拐点性波动,中小企业的金融处境却比2008年还要艰难。从国际经济发展趋势看,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在持续——美国经济复苏的步伐继续放缓,国家信用下调;日本经济长期呈现负增长;一些新兴经济体受紧缩政策影响,增速放缓;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和企业信贷风险日趋加大;特别是2011年以来,受“欧债危机”的持续影响,我国外贸企业订单锐减。从国内形势看,虽然发展的有利条件较多,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少,经济增速放缓,中小企业融资难、盈利少、成本高等问题日趋显著,甚至一些地区发生民间借贷信用危机,对当地经济发展造成了较大冲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的规模与活力是衡量省域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全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创造税收、扩大投资需求、繁荣城乡消费市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等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总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诸多问题,这既是我国经济实力不强的表现,也是我国经济落后的原因。如今,世界各国都在为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复苏做准备,我国经济也进入企稳回升的关键性发展阶段,要想抓住机遇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然而,就目前国际国内形势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正处于金融瓶颈期,这主要由三方面原因造成:①从宏观经济政策来看,从2015年底开始,特别是2016年以来,为应对通胀压力,中央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为稳健,基础货币供应量的减少,使得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型企业融资压力进一步加大,资金供给不足已成其经营困难的重要因素之一;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贷款利率普遍上浮,加上咨询、评估、担保等费用,中小企业贷款综合成本远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民间借贷利率也因此水涨船高,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③即便是中国人民银行两次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大部分中小企业由于抗风险能力差、缺乏抵押物、金融透明度低等原因,也无法受到央行降息效应影响。

由此,笔者认为在后危机时代,整体金融生态环境趋紧的情况下,我国政府应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综合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引导银行优化信贷结构,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健全我国中小企业金融支撑体系。这将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更有利于中国经济的繁荣发展。本书正是以此为切入点,立足于我国实际情况,紧扣时代特征,深入研究我国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挑战,并结合国际中小企业金融支撑体系的构建经验,搭建符合我国比较优势的中小企业金融支撑体系。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短期内并不会得到根本解决。因此,我们仍需要从根本上转变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理念,大力扶持符合国情以及生态环境要求的、融资透明度高的中小企业;对于那些并不符合绿色环保要求的,或不符合国家产业发展导向的,以及资信等级差的中小企业采取打压策略,以形成真正符合市场经济体制优胜劣汰的竞争体制,合理利用有限的金融资源,满足大多数发展前景较好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加税收、增加就业、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推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逐渐形成常态化模式,国内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单纯依靠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已无法适应全球化的竞争。融资难、融资贵成为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在新时期环境下,研究如何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成为当下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书以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为研究对象,对当前我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金融秩序状况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决策考虑因素的前五位依次为:未来投资及成长机会、产品销售稳定程度、获利能力稳定程度、偿债能力和资产负债比。而公司规模这个因素,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决策时,却是最不被重视的。

根据当前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金融秩序的现实状况,本书从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两个方面进行了理论探讨,并得出了以下结论。①利用生命周期理论,考虑到创业投资方案具有多阶段、多次融资的特色,创业者需要经过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扩张期、稳定期或者衰退期。②讨论了我国最常见的债权融资方式和股权融资方式。每个生命周期呈现阶段性特征,融资方式的多元化给科技型中小企业带来更多的选择空间。③股票上市的时机选择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具有较高难度的决策,若在股市市况不佳的时候上市,不仅正面效果有限,而且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④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筹资的主要来源为银行类金融机构。但是因为信息不对称问题,向银行借贷资金就必须依靠良好的借贷关系与自我信息的完整披露。本书通过提出差异化投融资体系,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借贷关系、解决信息不对称及代理成本高等问题以筹集足够资金提供了借鉴。⑤除了通过加强自身的借贷关系以外,还可以借助风险投资机构。本书通过借鉴国外成功的风险投资体系,着重解决风险资本的退出机制问题,争取为解决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引入风险资本困难提供建议。⑥本书运用系统思维模式,建立融资体系,提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三维动态模型,分别从企业时期维度、融资方法维度、政府政策维度着重阐述了融资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以及相应解决策略。最终得出结论,在三维融资体系中,政府起到承上启下的核心作用。⑦站在政府视角,深入分析政府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推动作用,并且深入探讨政府如何在政策层面让风险投资、点对点网络借款(Peer to Peer,以下简称“P2P网贷”)、众筹等新兴融资手段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型中小企业。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策略进行了实践创新。具体从开发性科技金融、立体式融资、知识产权融资、“互联网+”金融平台、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