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产业发展报告(2020)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篇 基础知识

第一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概述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和构成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我国产业形成竞争优势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做出重大战略部署。“十三五”时期,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壮大,技术创新步伐加快,培育形成了一大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优质企业和产业集群,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要紧抓国家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契机,重点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将江苏打造成为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高地。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42%。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供应链抗风险能力,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进一步提升江苏省产业发展韧性,保障经济行稳致远。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

王永顺、沈炯等(2012)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和长远影响,有可能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并在经济发展全局中居主导地位,正处于高成长过程中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现了前沿科技领域的革命性突破与社会经济发展中日益紧迫的主流性需求,代表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方向[1]。李秋婵、韩周瑜等(2015)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满足符合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要求,具备重大科技创新能力,能够带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支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等条件[2]。从概念上看,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一般新兴产业相对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明显的主导作用,具有前瞻性和宽泛性等特质,体现了最具方向性的科技领域重大突破,也面临技术发展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首先是能够指引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向的产业,是未来科技创新的风向标,并且会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能够不断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同时它也受技术发展的制约。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构成

在不同时期,国家和地区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分类和定位存在差异。《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中,明确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七大产业。《“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对于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等领域有了更细致而具体的要求,提出了宽带乡村示范工程、“互联网+”工程、大数据发展工程、集成电路发展工程、人工智能创新工程、重点领域智能工厂应用示范工程、新一代民用飞机创新工程、空间信息智能感知工程、海洋工程装备创新发展工程、新材料提质和协同应用工程、新药创制与产业化工程、生物技术惠民工程、生物产业创新发展平台建设工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提升工程、新能源高比例发展工程、节能技术装备发展工程、绿色低碳技术综合创新示范工程、资源循环替代体系示范工程、数字文化创意技术装备创新提升工程、数字内容创新发展工程以及创新设计发展工程等21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程,并前瞻布局空天海洋、信息网络、生物技术和核技术领域,培育未来发展优势。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发展,鼓励企业兼并重组,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发展方式以及推进路径做出了详细规划,超前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把握产业属性和发展规律,重点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强化技术攻关、试点示范和场景应用,加快技术迭代和产业升级,大力推动产业化规模化,倾力打造并努力使其成为主导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融合应用,形成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实施未来产业培育计划,前瞻布局第三代半导体、基因技术、空天与海洋开发、量子科技、氢能与储能等领域,积极开发商业化应用场景,抢占产业竞争发展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