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赵普:完整话是这样!两道名词解释题!
“半部论语治天下……”
“赵普,你这话,竟然被考场采纳了。”
北宋,太宗朝。
这一题的出现,赵光义、赵德昭等等的目光都落在赵普身上。
出题人,竟然在自己身边。
那他们可要好好问一下了。
“陛下,臣也有些意外的。”
感受到众人目光,赵普都有些不好意思,不学无术竟然都被拿到给前面很多开国皇帝身上了。
哪怕他是成熟的政客,也有点挂不住。
“不说这个了,那这句话,你说对还是不对?”
“考场也有意思……还说了半部《韩非子》治天下……半部春秋……”
“韩非子、春秋、墨子这些东西,能治国?”
赵光义直接问赵普这个原作者,阅读理解,还得看原作者。
“陛下,臣也不敢判断臣这句话对不对。”
面对读书人初具规模的朝堂,还有精通儒学的赵光义,赵普只能硬着头皮回答:“反正,臣觉得……当年王莽,可能就是整部论语治天下,才……那啥的吧。”
“此前……其实考场也提到了,外儒内法……”
“汉宣帝、光武帝他们,也都提过……”
“结合外儒内法,臣这句话准确的意思是半部《论语》治天下,半部《韩非子》治天下!二者合而为一,外儒内法治天下!”
赵普当然是聪明人,说话自然会捡好听的说,法家这东西……对儒家来说就是禁忌,尤其是对普罗大众来说。
但站在皇室治天下的角度,从汉武帝以来,都是外儒内法在治国。
因此,他故意隐去半部《韩非子》治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传出去好听嘛。
从五代十国过来的实践家,陈桥兵变的策划者,他对读书人,尤其是儒学读书人……一言难尽。
自然,宋初,士大夫阶级才崛起,有点威胁……但不多。
此时赵光义都这样问了,他只好把话说全。
“外儒内法……”
“二者合二为一!”
赵普这完整的话一出,赵光义都被惊到了。但他却一下子复盘脑海之中的东西……那么多朝代,可不是外儒内法合二为一!
“因此……单单说这句话对的……其实,是错的吗?”
赵德昭总算知晓了意思。
这题完整答案既然是这个……题目就说得太绝对了。
“这个,臣就不知道了……看考场怎么解释评判吧!”
赵普不再多说。
……
“半部论语可治天下!”
“考场都这么认为了……”
“这岂不是,我们大秦,也可以半部论语治天下?”
大秦,咸阳。
这题一出来,扶苏再次被钓鱼了,略带惊喜的看着李斯、冯去疾等人。
“公子,题目也说了,半部《韩非子》也可以治天下……半部吗?为什么不是全部《论语》?恐怕我们得好好想一想了。”
李斯自然也小争了一争,他也发现,这题出得……能够讨到一部分人的认可。
还有,其中……半部这个说法,很有意思。
全部论语他当然是看过,若要真的用全部论语治天下,那肯定不行。
但他也不可否认,论语有些东西,对治天下有好处的。
所以……治天下,需要一半论语,一半韩非子吗?
外儒内法……李斯感觉自己的法家思想体系,在不断地动摇,重塑……
一种新治国思想,好像在灵光乍现。
……
“这个题目,有那么绝对吗?”
“朕感觉,我们的大魏……什么都可以来治天下吧!”
“只要这天下能够井然有序,就行了啊。”
“因此,朕觉得,这段话是错的,太绝对了!”
考场,经过一阵闲聊,拓跋珪果断选下答案,并且和皇帝们分享。
拓跋珪以一己之力,把鲜卑部落社会拉到了封建社会。
对怎么治理国家,他取长补短,效仿汉制,完善职官制度,为加强封建制度,还崇尚佛、道。
儒释道在他这里,都可以。
在征战中原之际,对和尚、道士都秋毫无犯,加以尊敬,曾致书征召僧朗、法果等高僧。定都平城之际,专门下诏营建佛寺,以便“令信向之徒,有所居止”。同时,他又“好老子之言,诵咏不倦”,并设置仙人博士,立仙坊,煮炼百药。
当然,最重要的是……北魏的朝廷当官,不需要给官员发工资和俸禄,官员们的收入,全都自己去想办法压榨搞钱。
能有这种官制,他绝对不是什么半部论语治天下的。
“朕倒是觉得……说的对!论语有用……但效果不大,如果在我们这个乱世,真用论语治天下,怕早就不行了!”
“最多半部可治天下,全部采用,就如同王莽陛下了。”
刘裕也提出了反对意见,不过反对不反对,王莽这个全盘使用儒家治国的例子在前,还是给他们提供了很大的参考。
“哈哈哈……”
“对对对……”
“半部是可治天下,但全部……可能就没了!”
这个角度理解,萧道成、高洋、石勒等等都忍不住笑了,做题之前,还纷纷打趣王莽一眼。
王莽:……
“这一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王莽陛下也可以选错!因为根据他的实际,他的国,是全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对他而言,是错的!”
黄巢认真的看了一下王莽,还给王莽分析此题怎么回答。
“朕错了吗……”
“不用儒家治天下,朕还用什么?”
“儒家,只能用半部?”
王莽此时倒是在皇帝们奚落打趣之中,终于也意识到,他的全部儒家治国,可能不行。
可是……他都是儒教圣人了,不用儒教治国,用什么治国!
刘彻那一套,对当前的大新而言,已经不适用了啊!
土地兼并如此严重,他的确是要恢复周制,把豪强手中的土地,分润出去啊。
王莽做题归做题,却在题目和皇帝们的干扰之下,开始思考他如何治国的问题了。
……
【本题答题时间结束!】
【下面加载综合题第三类题目: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类题目,请根据给出的词汇,写出其蕴含的深意或者释义,或者其背后的目的,即可全对。】
【题目一:改稻为桑。】
【题目二:土地兼并。】
【两题答题时间为四十分钟,可用笔答也可以用口述作答。】
考场,判断题结束后,果断再次出现了新题型,而且,一出还是出两个,答题时间,也全都整合到了一起。
“改稻为桑?这……这是什么?”
“土地兼并,这又是什么?”
“不是吧,给我们两个词语,让我们解释?说出他背后蕴含的深意,释义,目的……”
“这,这算什么题?”
这个题目一出,刘邦就麻瓜了。
土地兼并问题,他还没有遇到过。
大汉之前,所有的土地都是国有的,确切来说,是那些贵族士族拥有的,百姓只能依附贵族的庇佑,给贵族种地换取粮食和安全,贵族也负责保卫他们。
是吕后掌权开始,才把土地分给农民的,农民也才拥有自己的土地。
至于改稻为桑,刘邦更加懵逼,这四个字代表的背后内容,他完全没印象。
“太祖,改稻为桑,是春秋时期……齐国丞相管仲和齐桓公实行的一个政策。当时,鲁国的纺织发达,织出的缟又薄又细,天下闻名,管仲就让齐桓公穿缟做的衣服,引导、鼓励齐国人都穿鲁缟制作的衣服,这样,商人看到有利可图,就大量进口鲁国的缟来齐国销售。鲁国人看鲁缟利润丰厚,纷纷改稻为桑,于是农业逐渐荒废。”
“管仲看到鲁国粮食产量下降,让齐王突然下令禁止国人穿鲁缟,商人闻风而动,立即中断鲁缟的贸易。鲁缟的价格一落千丈,结果鲁国粮价飞涨,很快崩溃,只能屈从于齐国。这是管仲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一个政策!”
刘秀急忙给刘邦科普了一番,这一题,如果不科普,还真不好回答。
“至于……土地兼并……”
看到另外一个名词,刘秀都皱起眉头,他一时间感觉不好说,不好解释。
“土地兼并,就是……很多豪强他们有很多土地,但是一些农民就没有任何土地,甚至原来的土地,越来越少。为了活下去,他们不得不把土地卖给豪强,豪强从中获取了很多土地!”
王莽当即解释了,这可算是他大新和汉哀帝刘欣上台来面临的主要问题。
他也是一直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
至于怎么解决,他规定不能超过一百亩,超过一百亩,要强制分给不足一百亩的邻居和百姓,以此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
他和汉哀帝刘欣,都意识到这个问题不解决,大汉王朝可能暴雷。
然而,刘欣遇到了阻力,再加上遇到了挚爱董贤……就摆烂了。
他好不容易上台后,不怕强权,不怕阻力,就毅然决然的发动了这样的改革,因为他也知道,不改革下去,王朝无以为继。
王莽还是积极解决问题的。
然而,结果……
“慢着……什么意思?”
“改稻为桑,土地兼并……”
“你们说慢一点,朕……怎么感觉还是听不懂呢?”
然而解释归解释,刘邦依旧感觉像是在听天书。
“寡人大概知道改稻为桑,但……土地兼并,到底是什么?豪强、农民、土地?”
始皇也一脸疑惑,王莽的解释虽然够直白,但……他依旧没概念!
大秦的土地,又没分给百姓。
“始皇、刘邦陛下……”
“这题,别说你们不懂了。”
“朕感觉也不是很懂……”
“改稻为桑,土地兼并……这题,怎么答?名词解释,还要说出意义、目的,释义?”
陈霸先也抓耳挠腮的看着试题:“这都什么跟什么啊?没有选择题了?要我们亲自写出来?写什么……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写啊?”
“赞成!这一题……要我们写?我们是皇帝,还要写?”
“就没有简简单单的选择题吗?刚刚那些选择题,虽然有点难,但好歹有答案吧?”
“这个……不明不白的名词解释,让我们怎么写?”
大胖子安禄山,更是感觉头疼……
“是啊……让我们怎么写?朕感觉让朕写这个,还不如让朕去打仗吧!”
“笔杆子的事情!是朕手下那些读书人干的啊,朕都不会写字……这不是为难朕吗?”
石勒当场也感觉头大如斗,再次感受到了考场的强度。
这两题,对他们而言,就真正的是陌生的题目了。
“说实话……这真的也为难我们了!”
“我们那么多开国皇帝,让我们动刀子可以……动笔解释这个鬼东西,怎么解释?”
刘裕也头疼了,甚至抬头看着那么多皇帝……感觉此题,让他们猛虎绣花,难为他们。
“各位陛下……不会写字也不要慌啊,没听到考场说……你们念出来也可以吗?”
“这题……”
“加上这一题,就八十分,八十年的寿命题目了。”
黄巢果断提醒:“十年寿命……大家看着办!再说了,刚刚刘秀陛下和王莽陛下都解释了,这一题……应该是送命题吧,只要我们把他们两个刚刚说的,写上去,也不妨碍我们得分得命吧?”
“可是……王莽陛下和刘秀陛下,只是解释而已……”
武则天皱着眉头:“此题,还要我们说出,这两个词汇背后的意义,目的……改稻为桑,什么目的,什么意义?不战而屈人之兵?”
“土地兼并……豪族是要兼并土地啊,他们兼并多了,是不太好……但,但……目的,就是为了积累财富吧?”
武则天也发现了此题的回答难点,她……当然注意到这个问题,但觉得问题不大。
不仅如此,她还让武家人占据更大更多的土地,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
大唐的土地兼并,也就是从武则天到唐玄宗这个时期最为活跃。
这土地兼并,对武则天搞皇帝继位合法性,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总之,此时此刻,哪怕有皇帝知道这两个名词的概念,但让他们解释,叙述,作答,他们还都是挺懵的。
这两个题目,总算给到了他们强度。
“各位陛下,不妨听朕一句话……”
“你们不知道怎么做,还是可以求助的,问我们,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做,不如,求助?”
而在这乱糟糟的氛围之中,高洋果断提议。
“是啊!求助……”
“还可场外求助!”
这个建议一出,让一些皇帝们纷纷心头一动,果断进行场外求助了。
这题,没有现成答案,他们真不行。
“陈临陛下……你,你让我们过早求助了!”
然而,始皇、刘邦、刘秀……杨坚、李渊等等看着其他皇帝消失的场景,一道道幽怨目光看向陈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