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秋风掠过夏府
天凉好个秋。我们乘风破浪穿越六十里河山,来到赣县湖江夏府。乍一看,夏府的简单让人惊诧。秋风萧瑟,参差不齐的菜地上孤寂地兀立着几座古建筑,其间还零星可见些许断壁残垣,这就是我们心仪已久的夏府?!我不禁感到惘然。
路旁一位长者问我:“你懂得夏府吗?你知道夏府的过去吗?”并告诫我,来夏府,“游”是不行的。夏府的渊深绝不是浮光掠影所能探究,它需要用心去“读”。
从当地人的介绍中得知,夏府曾经横亘着成片的明清古建筑。时光流逝,沧海桑田,昔日繁庶的夏府随后沉寂下来,至今就剩下我们所能见到的戚家宗祠等几栋屋宇了。我静静地凝视着眼前的一切:青砖碧瓦,画栋危檐,以及杂草丛生的鹅卵石小径。渐渐地,它们幻化成一本线装书。依稀可辨,透着墨香的宣纸已然泛黄。的确,很久远了,先祖们荡筏漂流至此,相中了这处在农业社会里赖以生存的得天独厚的滨江平原,把它当作栖息地,并在此生养繁衍,文明的火把一代代相传。至今,盛况不再,我们却依然可以洞穿它的遗存,去感受它当年的脉动,聆听它遥远的呼吸。
驻足于此,哪怕是面对着墙根的苔藓,所有的语言都将显得苍白。中华文明实在是厚重绵远!难怪有人在提及华夏文明时指出,且不必说临潼的秦俑,也不必说北京的故宫,仅仅挖出一片深埋于古长安城地底下的残砖碎瓦,就足以让世人瞠目结舌。其实,在我们皇皇五千年悠远历史中,有着太多太深的文明积淀,以至于生活于斯的我们熟视无睹,习以为常,而近乎不以为然。仔细地想一想,国人的衣食住行,何处不闪烁着文明的光芒?就说夏府的地势吧,正如高耸江边的牌坊上一副对联所说——“十八滩头浩渺烟波知是何年图画?几点渔火无边风月尽归此处楼台。”没有文明的滋养,先人们能有这等好眼力吗?能相中这样的居家好所在吗?
辽阔的江面如同液态翡翠悠悠晃荡,泛起一瓣瓣微蓝的光波。我沐着江风,对着残存的墙体按下相机快门。同伴说,如果用黑白胶卷或许效果会更好些。我想,照片本身不过是一个载体,它终究可能褪色,只有心灵深处的记忆才永不磨灭。
走出夏府时,我又遇上那位长者,感激地对他笑笑。我明白了,越是简单往往越加深沉,越不易为我们察觉。看夏府真的要用心去“读”,去思考,去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