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中国和联合国携手共创未来
——访联合国系统驻华协调员常启德
2021年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也正是在这一年,常启德开始担任联合国系统驻华协调员。在和我的独家对话中,他分享了对中国的发展以及中国参与联合国事务的真知灼见。联合国驻华系统成为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深刻经济及社会变革的建设者和见证者。
中国从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到今天,在50多年时间里,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的全球治理工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常启德从此开始了对中国五千多年瑰丽锦绣文明的了解。他表示,中国在过去数十年间所展现的领导力堪称典范,令他对中国和联合国携手共创更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
我的中文名字
孙超:我想从您的中文名字谈起。我对您的中文名字很感兴趣,“常启德”三个字让人不禁联想到中国的哲学大师。请问这个中文名字背后有什么深意吗?
常启德:在我准备来中国时,我的助手格蕾丝和办公室的所有同事坐在一起讨论过给我起一个怎样的中文名合适。他们还去询问了北京大学的朋友的意见。最后,他们把我的姓定为“常”,和我本名中的印度姓氏“Chatterjee”比较相配。另外,他们认为我聪明、有智慧、有文化,于是把这一切放在一起,组成了我的名“启德”。我希望我没有辜负我的中文名字。
中国远远超乎我的预期
孙超:在您解释自己中文名字的过程中,我发现您对中国的了解已然很多,这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好且深刻的印象。您现在对中国的印象如何?您在北京的真实生活与您之前的预期有差距吗?
常启德:中国远远超乎我的预期。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之前在印度,我家就住在加尔各答的唐人街附近,所以我的童年是在与中国人的交往中度过的。当我真正来到中国时,我对中国取得的显著进步印象十分深刻。40多年前,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有180美元,到今天已经超过12000美元。这种进步和神话式崛起可以说是非常惊人的。我认为这对世界其他地区起到了重要的榜样作用。
一个闪闪发光的充满人情味的国家典范
孙超:您认为中国人做的最有中国特色的事情是什么?
常启德:中国有五千年历史的深厚文化。我认为中国文化、中国传统、中国哲学,等等,这些都为世界提供了许多可供学习的东西。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当外国人看中国的时候,会看到一个闪闪发光的充满人情味的国家典范。总而言之,我们认为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重要国家。
孙超:您拥有超过25年的丰富工作经验,在许多重要领域履职过,包括国际合作、安全与和平等领域,也曾在许多联合国机构任职。现在您担任联合国系统驻华协调员,能和我分享一些在您职业生涯中难忘的经历吗?
常启德:我最难忘的一段经历是在南苏丹的时候,顺便说一句,中国有出色的维和人员,他们不仅在维护南苏丹的和平方面表现出色,还为当地社区修建了桥梁、道路和基础设施,大大改善了当地的生活条件。所以首先我想赞扬一下中国在南苏丹为改变当地生活、改善当地条件所做的工作。2000年,我们在南苏丹设立了第一个联合国办事处,这是20多年前的事了。那一年,苏丹人民解放军遣散了3551名童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现任南苏丹总统萨尔瓦·基尔正领导着反抗军,进行着将南苏丹从苏丹分离的独立战争。我在那里开设办公室时,战争还在进行。
但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事件莫过于南苏丹现任总统萨尔瓦·基尔同意从军队中遣返童兵。他可能是第一位在战争期间,在那种情况下,还坚持遣返童兵的非洲领导人。当我亲眼看到那些7~9岁就被从父母身边带走,被训练成士兵,拿起枪去战斗的孩子重新回归普通男孩子的行列,我感觉到自己的精神受到了抚慰,也许这是最令我难忘的经历。令人钦佩的是,萨尔瓦·基尔总统勇敢地承担起了这一责任,亲自指示指挥官让孩子们离开军队。
中国在多边合作中的作用巨大
孙超:当我在联合国工作时,亲历了不同国家之间由于差异而导致的冲突以及大家如何努力工作解决冲突。在国际组织中,例如联合国,自然会有不同的观点,那么国际组织该如何让不同的人们达成合作呢?
常启德:这就是联合国成立的原因,它的成立正是为了达成共识。你也知道,联合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中国就是1945年《联合国宪章》第一批签署国之一,实际上也是第一个签署国。联合国的宗旨是达成全球共识,携手从那个充满冲突和战争的年代走出来。说联合国是为了把人类带往天堂或许有点夸张,但联合国的成立确实是为了将人类救出地狱。我认为,自1945年以来,没有发生重大的世界性战争这一事实足够证明我们是有共识的。我们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会面临多方地缘政治的挑战,但归根结底这些都代表着各国的成熟和智慧。比如在中国,习近平主席一直坚定地倡导多边主义原则,号召各国团结起来应对世界问题。他承诺,中国力争二氧化碳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对全人类的保护计划。所以我认为中国在多边合作中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如何分享中国的宝贵经验
孙超:我想您对中国的扶贫工作也有很深的了解。2021年我们赢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事实上,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面消除极端贫困,世界上应该没有其他国家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让数亿人摆脱贫困。您如何评价中国的经验?
常启德:各种形式的贫困或许是人类最大的陷阱。贫困是造成各种不平等不公正的最大原因。我曾在非洲生活过,也曾在南亚住过一段时间,我见过贫困真实的一面。贫困是多方面的,不仅表现为收入贫困,更是社会整体的贫困,贫困会扩张,任何人都无法幸免。让每个国家实现自我变革可能是联合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目前总体的情况就是这样。之所以将消除贫困作为可持续发展第一项目标,是因为我们想要结束这个自人类存在以来就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为此,我们的成员国于2015年召开会议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目标,特别是前5个目标,都是需要时刻关注的未竟事业。所以过去42年中国在脱贫攻坚方面做出的贡献是相当了不起的。
中国不仅在42年的时间里使近8亿人摆脱了贫困,而且在过去仅仅7年中让近1亿人摆脱了绝对贫困。人们在摆脱贫困的同时,也获得了尊严,获得了希望,获得了机会,能够去接受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健康服务和更好的技能培训。现在所有这些因素开始为国家发展效力,国家有了技术、有了科学,然后有了工程师、医生、艺术家……他们聚集在一起,又会掀起新的发展浪潮,构建社会发展的肌理。如果我们没有投资于中国,没有投资于人力资本,中国本应取得的进步就不会发生。这也是联合国的分内之事,我们很自豪,在1979年,我们在中国建立了第一家办事处。
而我也见证了中国这次的成长之旅。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我真的在与中国一同前行。你知道这与技术创新和大数据也有关。我们必须利用机会,不仅要向中国学习,还要利用现有技术,比如可再生能源和绿色技术,这是能使世界变得更好的方式。新能源将不再是化石能源,而将会是来自大自然的绿色能源,再反过来共同推进对大自然的保护。我们现在面临着很多压力,这就是为什么我会提到习近平主席做出的承诺,即中国要在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作为人类,我们面临着一种不可抗力的存在,而贫困又会带来进一步的危害,因为贫困状态下,人们会持续依赖煤炭和其他石化产品来提高生活水平。
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利用科学技术和创新。但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得从中国所做的事情中汲取经验,乡村振兴计划也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它是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一部分,也是联合国支持中国的计划的一部分。我们要确保中国能保持住已经取得的成果,使脱贫人员不会因为外部冲击而重新陷入贫困,比如我们现在正在面对的洪水、高温抑或是其他自然灾害。我们要如何建立一个更能抵御这些天灾的社会呢?
我想提三点。第一,祝贺中国成功让这么多人摆脱了贫困。第二,我们必须在战略上保持这一成果,不仅要确保人们不会返贫,还要保护环境以促进人类发展。第三,我曾在非洲度过了一段很长的职业生涯,该如何与发展中世界的其他地区,特别是非洲分享中国的成功经验,让非洲实现飞跃呢?非洲需要学习中国的经验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特别是确保人们有接受优质教育的良好机会,以及推动两性平等。
孙超:欢迎您在2021年来到北京。2021年是非常特别的一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还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作为联合国系统驻华协调员,我想知道您在中国任职期间工作的重点或者目标是什么?
常启德:感谢你的问题。我认为这个问题很重要,作为第27届负责联合国驻华机构、基金和项目的联合国驻地协调员,我打算继续推进中国和联合国的合作。过去42年来,我们一直在这里向中国提供帮助。现在情况有所变化,虽然中国取得了很大进步,消除了贫困,但还有很多事情需要面对,我称这类事情为新问题。因此,我首先要做的事是确保于2021年1月启动的联合国对华可持续发展合作框架的合作机制能顺利实施。
这项机制有三个总体战略目标。第一个是和平与繁荣,这与中国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是一致的,与中国未来50年的愿景是一致的。我们要建设中国,保持繁荣昌盛,沿着与人民和幸福息息相关的轨道不断向前。
第二个是环境问题。这恰好也是对习近平主席的回应,他曾呼吁我们关注正在面临的气候危机。对此,我完全支持习近平主席的这一愿景。整个联合国大家庭团结一致,都支持中国的努力,不仅支持中国对保护本国环境的努力,也支持中国去保护世界各地的环境。中国和美国两个大国在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两个国家有技术、资源、智慧、能力、产业、相关机构去做出改变。因此,我希望我们能在气候危机方面看到更多的合作,我们看到,中美之间就如何保护我们的地球已进行了多次讨论。
第三个战略目标非常重要,是关于伙伴关系的。在当前形势下,我们需要更多的伙伴关系。可持续发展目标所涉及的不仅仅是政府与联合国之间的伙伴关系,还要汇聚国有企业、其他企业、私营组织和民间社会等各种力量。全人类要共同努力,促进人类发展、人类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现在距离2030年只有几年的时间了。希望到那个时候,我们能够自豪地回顾联合国和中国所做过的事情,宣告我们不仅在中国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目标,而且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世界其他地区也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目标。
孙超:在联合国的指导下,中国该如何与世界其他国家分享经验?中国该如何在全球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常启德:我们已经在非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看到了在南南合作中做出的重大举措。我们能与非洲国家建立怎样的伙伴关系呢?我们会寻求这种南南合作的机会,但又不仅仅局限于南南合作,我们要将全球北部地区也纳入这一关系中。我认为中国在这个问题上又一次处于非常关键的位置。
孙超:当今全球治理面临挑战,对此,中国的答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包括“一带一路”倡议等。我们该如何更好地应对这些全球挑战呢?
常启德:我认为,我们必须持续关注多边主义的振兴,这是联合国在多边主义的本质中倾向的方面。新冠肺炎疫情提醒了我们全球团结和各国共同努力是多么重要。因为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个看不见的病毒的影响,它就会进入人体夺取一个又一个生命。因此,全球共识、多边主义、团结是非常关键的。不同于往日,我认为现在的我们来到了一个转折点,在这个转折点上,我们依然面临着和以往相似的挑战,比如公共卫生问题,比如环境问题,这意味着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合作,这样,我们不仅可以摆脱困境,还可以给年轻人带来希望,让他们担负起未来的使命。同时,我们还要把地球建设得更加繁荣和安全,让我们的子孙一代代幸福地生活下去。
更多的公共服务意识
孙超:提起年轻人,您知道,很多年轻人对在联合国这样的国际组织工作很感兴趣,您有什么建议给这些年轻人吗?
常启德: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有更多的公共服务意识。我们要确保自己充满进取和勤奋的意识,充满职业精神,并且有人道主义精神。我认为中国在这方面表现得相当慷慨,不仅是在过去的40多年里,甚至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就支持了很多非洲国家的建设。就像是一个乐善好施、充满人道主义的大熔炉,我们要做的是获得这种能力。这不仅关乎能不能在联合国工作的问题,还关乎我们是不是有公共服务意识,或者说是社会意识,因为不论是在红十字会、非政府组织,还是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森林论坛和联合国妇女署等机构,都是在组织内部工作,但我们的信念应该是:不仅仅是在某个组织的总部工作,还要去最困难的区域工作。
我就是这样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的,去最困难的地区,波斯尼亚、索马里、南苏丹、达尔富尔,以及伊朗开展工作。到这些地方是因为,在最困难的地方,你能感受到自己的工作所带来的影响,体会到人类所面临的真实的苦难,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寻求合作来结束这些悲剧。所以我要告诉所有年轻人,如果你想要追逐梦想,那就去吧,但要确保自己有基础知识、技能、教育做铺垫,最重要的是,要本着慈善的原则,还要有不可或缺的热情。
为什么不能这样
孙超:作为我们的传统,您可以和中国朋友分享一句您最喜欢的话或者座右铭吗?
常启德:好的,这应该是萧伯纳的一句话。引语如下: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而有的人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今天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应该问“为什么不能这样”的时刻,我们应该团结起来,试着将这个世界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