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书在综合运用文献法、个案法、比较法、统计法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采用行政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遵循从理论到实践的研究思路,从“整体贯通”的研究视角,全方位透析民国时期省级教育行政发展史(见图0-1)。
图0-1 本书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本书主要采用以下四种研究方法。
1.文献法
文献法是历史研究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之一,即通过挖掘特定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产生、发展、演变的相关史料,对其加以系统整理与科学分析,以期揭示其历史本来面目的一种研究方法。本书在利用1912—1949年的中央教育法令、省级教育法规等史料基础上,通过挖掘多层面的一手史料,并对之进行贯通考察与比勘,旨在再现民国时期省级教育行政的丰富样态。
2.个案法
个案法是根据一定标准从研究对象中精选富有代表性的个案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对研究对象形成整体性认识。从研究对象来看,民国时期省级教育行政千头万绪、错综复杂。从研究省份来看,民国时期全国有35个省。由于这些省份的政治、经济、教育、自然条件等差异较大,导致省际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环境、行政理念、行政思路、行政重点、行政方式、行政能力等各不相同。因此,若将每个省份的省级教育行政实况逐个梳理清楚,是一项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的浩繁工程。鉴于此,本书拟在通盘考量各省政治局势、经济概况、地域分布等因素以及省级教育行政在各历史阶段工作重点的基础上,从全国35个省中选取若干代表性省份,具体考察其省级教育行政的实况,可以大致把握该时期全国省级教育行政的真实样态。
3.比较法
比较法是历史研究中较为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即通过剖析研究对象之间的异同,以期多层面、多角度认识研究对象。在纵向上,将清末“新政”时期、北京政府时期、国民政府初期、全面抗战时期、战后复员时期的省级教育行政状况进行比较,以明晓民国时期省级教育行政发展变化的整体脉络。在横向上,一方面,进行省际比较,探讨各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推进地方教育现代化进程的行政环境与行政能力的异同,以展现民国时期省级教育行政复杂多样的生动面貌;另一方面,与近代东西方主要国家的省(州)级教育行政进行比较,以凸显其与民国时期省级教育行政的联系与区别。
4.统计法
统计法是自然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近些年,随着学者跨学科研究意识的增强,统计法广泛应用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统计法即在赋予研究对象形式化符号基础上,通过分析数据,直观、准确地揭示研究对象。民国时期省级教育行政的文字史料,包括档案史料,均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数据资料和统计图表,对其进行细致的量化处理,不仅能够准确把握省级教育行政发展变化的概况,也有助于揭示其他研究方法无法洞悉的研究问题之间的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