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吸猫简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 定居的人类卷入了新的麻烦当中

即便是到了7万年前,我们的直系祖先——智人,差不多可以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所向披靡了,但是,他们仍然有自己的不安全感。

而这个不安全感的来源,就是人类的幼崽。虽然他们已经可以合作猎杀一只肩高4米、体重6~8吨的成年猛犸象,但是他们却拿人类幼崽无可奈何。

和绝大多数动物的后代相比,人类幼崽孱弱到令人咂舌的地步。瞪羚出生几周后就能跟随群体奔跑,幼狮出生后不久就可以学会捕猎,但是人类幼崽需要整个族群长时间寸步不离地照顾,而且一不小心就有被各种食肉动物啃食的风险。成年人类可以用武器和大脑来武装自己,但是幼崽的安危,对于人类这种冷酷与温柔并存的物种来说,是致命的软肋。

于是一部分人类祖先共同做了一个看起来英明无比的决定,他们决定转变以采集、打猎为主的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他们决定安定下来,建一所房子,养一群孩子。

打打杀杀的生活刺激,但是危险;采集的日子有趣,但是伴着未知。

出于对不确定性的厌倦,人类祖先决定自己种植粮食和饲养牲畜[1]。白天劳动,晚上则带着丰收的喜悦回到固定的地方休息,他们把这个地方叫作“家”。为了不像320万年前的祖奶奶露西一样担心睡着睡着就从树上掉下来,一部分人类祖先率先把床搬到了地面上,这样,起码晚上能睡个好觉。这一小撮人率先脱离了狩猎和采集的思维模式,他们朝着农业文明进发。

农业文明伴随着驯化。驯化,是印刻在人类祖先骨子里的癖好之一。什么是驯化?简单来说,驯化就是让某个物种变得和它们的野生祖先不同,并且能够为人类所用。

我们把视线转向亚洲中部,在12000年前,在现在的巴勒斯坦、约旦、叙利亚南部和黎巴嫩南部组成的区域,居住着纳图夫人,他们被公认是农业活动的发明者,他们所在的地区,就是被称为“新月沃地”的地区。这个地方不仅是农业文明的摇篮,而且是人、鼠、猫这三个毫无联系的物种最早发生交汇的地方。

最开始的时候,和所有的人类祖先一样,他们过着采集和打猎的生活。然而,随着最后一个冰河时代的结束,全球气候开始变暖,野生谷物在纳图夫人聚居地周围开始疯长。纳图夫人发现了机会,他们很少特意去种植大麦、小麦或者黑麦,他们只是不断地收割,然后一拨儿一拨儿地储存在自己的村庄里。纳图夫人从采集者变成了最早的农民。

在随后的几千年时间内,纳图夫人“驯化”了小麦。小麦不喜欢干旱,所以纳图夫人必须要学会打井,种植小麦需要长时间弯腰劳作,这让纳图夫人饱受腰肌劳损的困扰。人类也因此获得了丰厚的报酬——丰收的庄稼。

狩猎时代对饥饿和匮乏的记忆,让纳图夫人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储物方法。纳图夫人用泥砖搭建起储存坑,类似于一间间缩小版的房屋。他们以为储存了粮食就万事大吉,没想到,麻烦才刚刚开始。

人类修建大大小小的谷仓,烧制或大或小的陶罐,在每个容器里面,都装满了辛勤耕作得来的粮食。

而这种收藏癖则给了老鼠等啮齿类动物可乘之机,它们溜进人类的谷仓,大肆狂欢。

过上定居的安稳日子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烦恼随之而来。

纳图夫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批被小家鼠所滋扰的人类。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认为,就是纳图夫人充足的粮食储存,吸引了小家鼠的到来,让它们成为人类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批哺乳类害兽[2]

作为一种生命力极强的啮齿类动物,小家鼠已经存在了100万年之久。小家鼠有两种主要的亚种,一种是东方亚种,一种是北方亚种,它们起源于印度北部,一直以啃食野生谷物为生[3]。纳图夫人首先建立起粮仓并且拥有环村耕地的时候,小家鼠发现了最适合它们生存繁衍的风水宝地——新月沃地。

在人类身边的老鼠过得非常滋润。考古学家在当地的谷仓遗址中发现了鼠类的牙齿,可以想象,小家鼠的出现一定让新月沃地的农民们苦恼不已。他们辛辛苦苦种植的粮食被老鼠啃食,而他们食用被啃食过的粮食,还大大增加了患病的风险。

老鼠在人类聚居区快速繁衍,这也吸引来了老鼠的天敌,如猛禽、狐狸、家犬,还有野猫[4]。除了狗,其他闻讯而来的动物几乎都是野生的。

大约15000年前,人类将狼群中比较温顺的狼驯化成了狗。作为最早被人类驯化的动物,狗在人类早期历史上功不可没。

不过,狗的捕鼠技能和野猫比起来就有点相形见绌了。就像它们的祖先一样,野猫敏捷又有爆发力,这让它们在捕鼠的时候几乎不会失手。另外,它们昼伏夜出,而老鼠也经常在晚上出没,人类会惊喜地发现,在他们酣然入睡的时候,野猫已经把粮仓里的老鼠打扫得干干净净了。更重要的是,野猫对人类的粮食毫无兴趣,吃了老鼠就走,活儿好不黏人。

此时的野猫尚未被驯化,它们和人类只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不过,野猫此时展示出了非凡的捕鼠技能,这让我们人类印象深刻。

我们的祖先或许一开始只是觉得猫很有用,之后发现它们居然有点可爱。2004年,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科研人员在地中海的塞浦路斯岛上,发现了迄今为止最为古老的人猫合葬墓。在这个9500年前的墓穴当中,埋葬着一个小孩和一只猫。这只猫大概8个月大,静静地躺在小男孩的脚边。从这个墓葬中发现的大量石器、贝壳等随葬品来看,这应该是一个出身高贵的孩子,否则他不可能在死后还拥有如此高规格的待遇[5]。虽然我们还不能确定,这只猫究竟是被驯化了的宠物猫,还是被杀害之后献祭的野猫,但可以肯定的是,猫这种动物已然出现在了人类的周围。而人类也容许它们留在自己身边。

随后,在新月沃地的野猫,这种被称为“食肉的黄毛动物”的物种,开始小心翼翼地出现在人类的领地[6]。故事就是这样开始的:人类祖先定居下来,拥有了剩余的食物,而这些食物又吸引了老鼠,老鼠又引来了野猫。野猫驯养成家猫的过程就开始了。


[1]期刊文章《中国史前农业发生原因试说》,《中国农史》,1991年第3期。

[2]图书《猫的秘密》,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8年版。

[3]期刊文章《啮齿类的动物考古学研究探索》,《南方文物》,2016年第2期。

[4]图书《猫的秘密》,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8年版。

[5]期刊文章《猫、鼠与人类的定居生活——从泉护村遗址出土的猫骨谈起》,《考古与文物》,2010年第1期。

[6]期刊文章《家猫的驯化史》,《农业考古》,1993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