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抗战岁月
这些文化特色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逐渐融入了巴渝文化的深层结构。
尽管巴国最终被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其文化传统与中原文化的融合却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巴人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西汉早期,随着对西南夷地区的开发,巴文化逐渐走向没落,这一过程在汉武帝时期大致完成。
这一时期,随葬品中铁制农具的出现和兵器数量的减少,标志着巴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种文化融合是双向的,不仅中原文化影响了巴族,巴族的许多文化元素也融入了中原文化,丰富了秦汉时期的文化景观。
巴文化中的许多精华,如青铜器艺术、制盐技术、船棺葬俗等,都对秦汉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华夏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远古巴渝”展厅通过这些珍贵的文物,展示了远古时期巴渝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这些文物不仅是考古学上的重要发现,更是了解远古巴渝文化客观存在和无穷魅力的关键。
通过这些实物,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远古巴渝先民的生活方式、艺术创作以及他们与自然环境的互动。
在领略了壮丽三峡和远古巴渝之后,宁华他们步入了“抗战岁月”展馆。
这个展馆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实物,生动地再现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重庆作为战时首都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
展馆分为几个部分,详细讲述了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局部抗战的爆发,到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的开始,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的整个历史过程。
其中,特别强调了重庆在八年抗战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第一部分“潮涌两江”。
1931年,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开始。
在这一历史背景下,重庆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积极开展了反日斗争,并最终取得了收回王家沱日租界的胜利,这不仅是对日本侵略行径的有力回击,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意志的体现。
1934年7月,中国共产党发布了《北上抗日宣言》,这一宣言不仅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日的决心,也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
宣言发布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主力红军开始北上,转战重庆,奔赴抗日前线,为抗日战争注入了新的力量。
1935年,华北事变的发生使中华民族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因此不断高涨。
在这一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组织了重庆各界救国联合会的成立。
该联合会汇集了学生、青年职员、文化工作者、妇女等社会各阶层,他们积极响应,共同为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而奋斗。
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重庆地方党组织尚待恢复重建的时刻,重庆各界救国联合会迅速成为巴渝大地群众性救亡运动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