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端午由来
“伍烨他直接去找邓青了,在校门口和我们会合。”苏夏解释道。
“哦,这样啊。”宁华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那我们走吧。”习凉凉提议。
“好,我跟青青说一声我们下来了。”宁华拿出手机。
他们一行人出发,向校门口走去。
到达校门口,他们果然看到了伍烨和邓青已经在等待。
伍烨穿着一件休闲的黑色T恤和灰色渐变牛仔裤,邓青则穿着一件简单的连衣裙,两人都显得轻松自在。
“你们终于来了。”伍烨笑着说道。
大家互相打过招呼后,便一起打了两个车前往万达广场。
大概十五分后就到了。
广场上已经装饰得五彩缤纷,到处都是端午节的元素,彩旗飘扬,灯笼高挂,还有各种端午节的装饰品,让人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气氛。
端午节,这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又被称为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重五节、天中节等,其日期固定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
这个节日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庆祝活动,它融合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等多种文化元素,成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民俗大节。
端午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自然天象崇拜,它是由古代祭龙的习俗演变而来的。
在仲夏的端午时节,苍龙七宿的星座在天空中飞升至正南中央的位置,象征着一年中最为“中正”的时刻,正如《易经·乾卦》中所描述的第五爻:“飞龙在天”。
因此,端午节被赋予了“飞龙在天”的吉祥寓意,龙及龙舟文化成为了端午节传承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且端午节这个在东亚文化圈中广为流传的传统节日,不仅在我国,也在韩、日、越等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最为人所熟知的传说与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有关。
屈原,这位战国末期楚国的杰出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生平和事迹在《史记》的“屈原贾生列传”中有详细的记载。
屈原,约生于公元前339年,卒于公元前278年,是楚怀王时期的重要大臣,出生于楚国丹阳,即今天的湖北宜昌秭归。
屈原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高尚的品德,倡导举贤授能,主张富国强兵,力主联合齐国共同抵抗秦国的侵略。
然而,他的这些主张遭到了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
在谗言的影响下,屈原被排挤出朝廷,流放至沅江和湘江流域。
在流放期间,屈原创作了大量忧国忧民的诗篇,如《离骚》、《天问》和《九歌》,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深邃的思想和卓越的文学才华,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了楚国的都城,屈原面对祖国的沦陷,内心极度痛苦。
在五月五日这一天,屈原在写下了他的绝笔之作《怀沙》之后,选择了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理想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