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医术解剖术
王院判走出了太医院的大门,那种让人毛骨悚然的感觉陡然消失,但是那道门,依旧跟阴阳两隔一样,太医院里也有炉火,但是却丝毫感觉不到那种温暖。
反而是一种阴冷的感觉,徘徊在李明翰心间,久久不去。
他忽然想到了小时候的一些事,李明翰小时候,亲眼见到过小猪仔路过屠宰铺的时候,就惊恐万分,撒开脚丫子狂奔不止。
李明翰显然是有些忌惮。
大唐的玄甲校尉不怕死,但是他们的血不是冷的,为国征战而亡,那是大义,义不容辞,但是这太医院,还是免了吧,太阴森了。
王院判笑着说道:“把人犯交给我吧,陛下下了敕谕,这位就是独孤鼎对吧,我来跟他好好解释下人体运行的奥妙。”
李明翰愣了愣说道:“我还是随你一起,这是人犯,若是走丢,无颜面圣。”
王院判的面色犹豫,看了一眼身后,犹豫了很久说道:“我觉得李都尉在门前稍待,不必担心人犯突然发难,进了这道门,我不认为他还能站得住。”
李明翰看着那道阴气森森的大门说道:“职责所在,我还是进去一趟吧。”
孤独鼎不再阻拦,将李明翰和赵缙引入了太医院。
等到李明翰和独孤鼎再走出来的时候,赵缙已经宛如一条死狗一样,瞪着眼睛,腿脚都不利索了。
李明翰的腿不停的打着摆子,他用力的跺了几脚,依旧是不管用。
别说独孤鼎了,就是李明翰都有点站不住,这是人待的地方?
他发誓,以后再也不来太医院了。
陛下的靖安司已经极其恐怖了,但是那只是血腥,在太医院他感受到了什么叫做绝对理性。
太医院的太医医者仁心,真的在为了医学进行着医学观察,但是那些身体上的管子,被分门别类的整理,那些肝脏还被泡在不知名的液体里,被对比研究。
他看到了完整脑子究竟是什么模样,他看到了心脏是如何在胸腔里跳动,他看到了一幅幅骨架,还看到了面色严肃的太医聚在一起,讨论着肾的病变。
杀人李明翰一点都不怕,他甚至不怕自己被杀。
但是如此绝对理性的场景,他这辈子都不想看到,更不想躺在台上,剖开肚子,让别人指手画脚!
更不想被人分门别类的整理好,摆在那里,那场景,简直是没齿难忘!
他又用力的剁了两脚,低声说道:“王院判,留步,留步,我就先把人带回去了。”
独孤鼎被拉出了太医院的门口,突然如同回魂了一般,惊恐万分的喊道:“我说,我全都说,不要把我送进去!我不要进去!”
独孤鼎说完带着镣铐就开始夺路狂奔,虽然跑不快,但是他还是在拼命地想要远离太医院那道生死门。
李明翰无奈的紧走了两步,抓住了独孤鼎,也顾不得告别,头也不回的走了。
王院判站在太医院的门前,看着李明翰一干人等的身影,重重的叹了口气。
人间阎罗,这个名字好听吗?
在一些志怪里,阎罗掌生死,王院判凭借着一本解剖论和精湛的医术,最近治好了许多的病人,他这个人间阎罗的外号,的确是人如其名,掌生死。
就像是背后的太医院一般,太医院的这边是地狱,而太医院偏门的惠民药局,则是人间。
王院判转过身来,脚步没有停顿的走向了太医院的大门,那道被人称作是两界生死门的大门。
很多教派都有死后下地狱的警告,用来劝善,但是王院判的太医院,怕是人间地狱。
“王院判,有个陛下英烈养育院的孩子,黄疸九天不退,尿黄了!”一个太医行色匆匆的跑了过来,而王院判立刻随着太医而去。
尿黄,危在旦夕。
黄疸的前期晒太阳即可治愈,因为并未尿黄,问题不大,但是这个已经尿黄的黄疸新生儿,在这个时代,基本已经到了不得不手术的地步。
王院判深吸了口气,来到了惠民药局,打开了整理的窗明几净的手术室,经验告诉陆子才,洗干净的被褥,不容易溃脓。
经验哪里来的?自然是那**细们的身上得来的。
陛下他们送过来,不就是让他们为医学做出贡献吗?
喜宁的求生欲望最强,到现在还撑着最后一口气,因为陆子才在缝缝补补,这个大奸细,提供了无数的医学实际操作的经验,而且似乎可持续的凌迟处死,也成为了一种可能。
他将口罩戴上,将手在里里外外洗干净,随后将在沸水中煮过的刀具,拿了出来。
这几把刀非常的锋利,而且奇形怪状,乃是他请陛下,专门在王恭厂打的解剖刀,不过,可以用于解剖,也可以用于治病救人。
陆子才深吸了口气,准备开始外科手术。
一众太医们站在陆子才手术间的外面,等待着陆子才开始手术,这些太医也是抱着学习的态度。
从华夏起源之时,就有对痈、疽、痹、瘿、痔、疥等病证,用砥针治。
在《周礼·天官篇》中,有疡医下士八人,掌肿疡、溃疡之祝药,刮杀之齐。
祝药即是敷药,刮是刮去脓血,杀是用腐蚀酸剂去恶肉或剪去恶肉,齐是疮面子复。
战国成书的《五十二病方》中详细的记载了牝痔割治疗法。
杀狗,取其膀胱,以穿竹管入肠中,吹之,引出,徐以刀剥去其巢,冶黄芩而屡敷之。
在《三国志·方技传》描述华佗治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腹腔肿物。乃医者刳腹,开岐圣门庭。
剔骨疗疾,本就是医者岐圣门庭之术,何故没落?
仅因所谓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孝乃是大道,王院判从未觉得有错,礼义廉耻,更无错。
但是治病救人,岐圣门庭,就有错了吗?
这是陛下该考虑的问题,王院判,不考虑,他只知道陛下给了他解剖刀,就是让他用的。
王院判将婴儿抱上了床,以坐拏草、茉莉花根、曼陀罗花酒磨之后的药,灌进了婴儿的嘴中。
屏气凝神的站在一旁,直到孩子不再哭闹之后,王院判才深吸了口气。
他很紧张,他已经在几个大人的身上摘除了阑尾,在刚出生的小孩身上治病,他从来没做过。
但是他还是猛地睁开了眼,在灯光之下,开始对着小婴儿开膛破肚。
太医院内一片寂静,最近已经有诗社,盯上了他们。
太医院搞解剖是奉了陛下的旨意,但是太医院搞刳腹可没有旨意,他们举着《孝经》大肆的攻讦着太医院的不孝之举。
若是此次王院判失败了,那整个太医院,立刻将会处于风口浪尖之上,这个幼小的生命,会在他们手下离开人间。
所有人都屏气凝神的看着解剖刀端的很稳当的王太医。
李隆基的授勋仪式是在承天门外举行,所有的百姓皆可观礼,可是这场授勋仪式,在众目睽睽之下,延期了。
因为王院判和耿太医在忙着刳腹之事,不仅如此,孩子似乎在手术中活了下来,两人依旧维持着那个幼小的生命。
拆羊肠线,至少需要七天。
高力士看着一脸担忧的陛下说道:“陛下,靖安司已经开始了坊间列举了从开辟之前,就有砥针治疥,再到林林总总的岐圣门庭的刳腹之术。”
李隆基推迟了在大明宫西内苑,他拿着两枚金光闪闪的一等功勋牌说道:“朕在国子监看好了几个师博,他们都是刚正之人。”
“可是,朕想不明白,明明是救死扶伤的大好事,他们为何要大肆攻讦刳腹之术?”
“那孩子若是不治,必然身亡,若是刳腹,则有可能活下来。”
“这不是好事吗?这个选择很困难吗?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不应该选择刳腹之术吗?”
“可是他们一副被刨了祖坟的模样!着实气人!”
李隆基在国子监看了几个听用的新科进士师博,把他们写到了名单之上,结果他们对太医院的行径非常不满,而且付诸实际行动,声援攻讦太医院。
高力士叹了口气说道:“陛下,非举子不慧,从小就学那些视、听、言、动,非礼不为,内无妄思,外无妄动。”
“理学家、道学家们,讲了几百年的道理,哪里有说改就改的?”
李隆基敲了敲桌子,十分大声的说道:“这个孩子,哪怕不幸夭折,这块功勋牌,朕也赏下去了!他们这是死板教条!举着圣贤书,朗诵圣贤书能救活那孩子,朕就让他们去念!”
“他们能吗?”
高力士也是颇为无奈,陛下推迟了授勋,就是为了给王院判、耿太医二人功勋牌。
李隆基尤觉得气愤,他是知道大唐是有外科手术的土壤的,才会让太医院院判去主持,名为凌迟,实为解剖的医学研究。
大唐将士们的军医是十分尊重的,战场上谁都不免受伤,有胸部腹腔有重击受伤的,军医也会对伤口开刀处理。自秦汉到现在中医并非没有刳腹之术,只是消毒不彻底,后期感染不幸逝世者居多。
这类的朝堂大员都可以承受刳腹之术,证明是有一定的基础在。
但是现在反对的声音如此的大,朝臣上书、诗社抨击,坊间议论纷纷,都已经被如临九霄的大皇帝知道了,可想而知,闹得多凶。
虽然李隆基已经派出了一些官吏解释说明刳腹之术的重要性。
但是似乎并未引起什么共鸣。
李隆基又用力的拍了拍桌子说道:“谁要是反对,朕就把他送到靖安司!让他们和李明翰的刑具讲道理去!”
“朕就这个道理,爱听就听!”
李隆基一甩袖子,怒气正盛。
高力士俯首说道:“陛下王院判、耿太医都是良医,都有多年的行医经验,陛下又送了那么多奸细去,就是庸才,也练出来了,王院判既然敢动刀,那自然是有一些把握。”
陛下现在的状态不太对,失去了往日的稳健,即便是王院判和耿玄失败了,必须要授勋,也可以有更圆滑的方式。
但是他劝不动。
“把朕的十八匹马的辂车拉出来,朕要摆驾前往太医院!”李隆基站了起来,继续说道:“把朕的冕服取来。”
“朕不怕非议,但是王志坚、耿玄他们怕。”
“言可杀人!”
“朕是大唐天子,朕不准方兴未艾的刳腹之术就此沉沦!”
“朕不准太医院停止刳腹,岐圣门庭就此止步!即便是没救活!这刳腹之术也要发展下去!”
“这骂名,朕担了!”
礼部尚书李济,收到了三六九共计十八匹马拉着辂车出动的消息,立刻就站了起来。
他当然知道最近京师的乱子。
在陛下还未出动的时候,他已经准备好了说辞,无论陛下要做什么,陛下不能错!
陛下要是错了,他们礼部是要负全责的。
他立刻带着礼部的两个侍郎,还有翰林院的一些学士就奔着太医院而去。
等到他赶到的时候,比他先到的是姚崇。
李济能在礼法上为陛下洗地,但也是说辞,陛下需要托底。
“姚相公。”李济匆匆而来,眉头紧皱,李济又不是陆象先,他知道姚崇托底之事。
至于闹到这个地步吗?连姚崇都到了。
姚崇颔首说道:“李尚书。”
姚崇比李济更了解陛下,陛下到底在挑战什么,他一清二楚。
那是几百年以来的理学、道学,是一种内无妄思,外无妄动,几百年来的惯性。
那是现在陛下还不能碰的地方,若是出现了问题,他在场,他就可以担责。
陛下英名无损,功业无垢,是姚崇实现他天下人人为私,陛下一人公耳的政治理想和主张的最重要的保证。
姚崇等在鹅毛大雪里,看到比李隆基的车架出现在了街边。
“陛下驾到!”高力士在前面做先导开路,引着满是华盖的仪仗来到了太医院的门前。
挎着横刀的玄甲军士,手持长枪、大红宦服的宦官,十八匹白马拉动的辂车停在了太医院的门前。
李明翰带着十骑天子缇骑,列阵摆开,李隆基从辂车上缓缓走下。靖安司缉捕尉背着火箭弓弩在辂车压阵,后面几家车厢内伸出弓弩,玄甲护卫手举长枪闪着寒光,划破了雪花。
那不是仪刀,俱开刃,寒光凛凛。李隆基的玄甲护卫和仪仗队可不讲究什么表象,都是在戍边三年以上,立有军功的军士中精挑细选出来的,经过战场厮杀的将士身上那股肃杀之气,让旁人都敬而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