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儿童赋权
如果你今天只给儿童面包,却剥夺他们真实表达的权利,明天,他们也许就会为了面包而放弃真实表达的权利。当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因为“喜欢儿童”而去关心儿童,但如果我们不关注真正有利于儿童发展的事情,我们的社会将没有未来。
2017年年初,我太太给我带来了一本带锁的紫色笔记本,它的创作者是3个11岁的小女孩。我小心打开,被一页页上奇怪的句子和图画所吸引。孩子们特别叮嘱这是不外传的秘密,是一本“关于嘎嘎国(GAGA)的指南”。指南中事无巨细地记载着嘎嘎国的国家阶层、法律、历史、传记、民间习俗、人物、文学艺术等内容,3个小女孩甚至还创作了嘎嘎国的语言、国歌以及体操。这本指南是她们在课外偷偷传递,不间断写了3年才完成的,而这是它的第一次“非正式露面”,此前她们从没有给父母或老师看过。“这太有意思了,你们为什么不愿意给大人们看呢?”我疑惑道。她们面面相觑,随后捂嘴笑了起来:“因为那‘犯法’啊!”我也哈哈大笑。
我鼓励她们招收“国家智囊”与“首批国民”,邀请不同学校的近150个孩子一起加入嘎嘎国的“建国”团队,开始为期半年的“嘎嘎宇宙共和国项目”……其中一位创始人的妈妈问我:“孩子最近着什么迷了?她们3个放学后神神道道的,总是避开我们,躲在窗帘后嘀嘀咕咕说些我们听不懂的话。”“她们正在创建一个‘国家’呢,这是很厉害的想象力!”我鼓励家长们支持她们。最终,嘎嘎国的孩子们在A4美术馆的二层开放了他们的“领事馆”与“博物馆”,甚至还制作了“国家电视台”的节目,有上万观众进入“国土”领略他们创造的一切。
建构一个“国家”并非个别孩子的童年想象。很多孩子都有过这样的想法,但有多少幸运的孩子像嘎嘎国的“公民”一样能够相信自己、突破阻力并实现想法呢?儿童从来并不缺少想象和行动的勇气,缺少的是大人们的默许、支持与赋权。
对于成人世界的难题,孩子们同样不缺少识破“皇帝新装”的能力,而且他们的回应与行动常常会让我自愧不如。
2018年,我决定通过自主策划项目提升青少年的创造力、组织力与独立思考能力,在各个学校培养青少年策展人。我在不同的学校做了问卷调研,来了解更年青一代的所思所惑。在一次面向高中生的分享会上,我讲了iSTART儿童艺术节中孩子们的项目实践,一位名叫戴华润的高一男生评价道:“老师,我觉得这些项目都挺反乌托邦的。”而后他滔滔不绝地说起对小说《美丽新世界》的看法,以及对于今天中国青少年思维困境的认识。分享会后我问他:“你认为今天中国的学校有什么问题吗?”“没有问题,”他不假思索地说,“我认为今天中国的教育问题根源不在学校,而在于社会的教育资源配置。”“怎么讲?”我很好奇。“比如,今天好的学校垄断了好的老师、学生和教学方法,但它就培养那么一点点社会精英。试想一下,如果把这些资源公开出来,通过面向所有学生、跨学校、跨区域的开放选课制度,通过网络或流动课堂的方式共享优质资源,那么那些不思进取的学校和不受欢迎的老师自然会被淘汰,而更多愿意学习的学生甚至老师都能从中获益!”他所流露出的对于未来的信心让我肃然起敬。无独有偶,今天已经有一些国家在部分学校开始实施戴华润的设想,在我们时常为教育现实焦虑、困在固有思维中钻牛角尖时,年轻人已经突破现有思路进行大胆的创想了。
嘎嘎国创始人,左起:赵越(11岁),刘星源(11岁),苏天奕(11岁)。摄影:毛姝
不少人认为,今天中国的孩子不应去想太多“问题”,他们更适合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埋头学习,在高强度的竞争中获得优势,这是他们的“本分”。我不同意这样的观点。这样的成才策略是排他性的,孩子们如果能在一种思想更为自由、讨论更加积极的环境中成长,如果他们被赋予多元表达和行动的权利,他们就会积极认同自身的价值,在更为丰富的价值体系中学会选择,找到自己的兴趣与更适合自己的角色,在能力提升的同时也学会合作,并且发展出更强的同理心和责任感。
为什么人们在童年时期特别愿意参与艺术活动,无论是涂鸦、舞动、歌唱,还是其他的艺术活动?不少老师会对孩子的家长解释说:“这个孩子很有天赋。”其实并不是某一个孩子才有这样的天赋,人类对于自由、表达、快乐的需求和好奇的天性决定了我们在儿童发展早期就热衷于参与艺术,这也是艺术创造的原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家们可以说是“长不大的儿童”。对于儿童,艺术就是创造游戏的起点,是探究与发现的过程,是快乐学习的动力,是自我情绪的表达,是与他人对话的另一种方式……
为什么我们习惯把艺术看作是少数人的创造专利?因为大多数人固执地认为,在一个普遍追求现实利益的社会中,“无用的艺术”只能作为物质追求以外的精神消遣。这使得我们中的多数压抑了自己的“天赋”。这种自我压抑的惯性也让很多父母无视孩子在青春期多元表达的需要,忽略了为孩子们提供在艺术中寻找自我与情绪释放的机会,使他们的天性在早期成长中受到压制;这对于他们养成完善的人格,形成融入社会的能力,都是极其不利的。
随着儿童的成长,我们更加难以听到他们在自由中的表达、窘境中的呐喊、与权威者的辩论、在社会中的发声……对儿童而言,艺术也许是一个完美的出口。
因为在艺术世界中,
儿童将变得可见;
儿童将被重新认识;
儿童的创造力将被激发;
儿童的行动将被尊重;
儿童将被铭记。
在艺术的世界中,
儿童可以“犯错”;
儿童可以暂时忘记痛苦;
儿童可以说“不”;
儿童可以成为不一样的自己;
儿童可以找到自信;
儿童可以无所不能;
儿童可以影响世界;
…………
儿童热爱艺术是人类天性使然,艺术只是载体,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的内容——真实的、不可逆的儿童世界。我由衷希望艺术能成为为儿童赋权的堡垒,唤回儿童消失已久的独特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