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周邦彦其人其词,是词学研究的“显学”之一。周邦彦生前,其诗已经开始被评说,如受到苏门文人晁补之、张耒等人的褒扬,其词影响更大。南宋以来词选、笔记都热衷辑录其词,纷纷记录本事与评论。南宋特别是宋末,美成词已经进入学术研究的范围。如有注释与唱法专书:曹杓《注〈清真词〉》二卷(已佚)、陈元龙《详注周美成片玉集》、杨缵《圈法美成词》(已佚);有专人专集唱和美成词:杨泽民、方千里和清真词结为《三英集》行世(已佚),陈允平有《西麓继周集》;其词还成为晚宋两种词学专论即沈义父《乐府指迷》、张炎《词源》的主要评判对象或重点举证的词人,被推为“下字运意,皆有法度”(1)“负一代词名”(2)的宗匠。需要说明的是,元人陆辅之的词学专论《词旨》与《乐府指迷》《词源》,同被视为宋朝词学(3),为方便叙述,以下统归为晚宋词学。
明清时期周清真词仍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首先是其词作别集的整理校勘。继明毛晋《宋六十名家》刊印《片玉词》、方千里《和〈清真词〉》之后,王鹏运四印斋校刻仿元巾箱本《清真集》、朱孝臧《彊村丛书》校刻毛氏嘉定刻本陈元龙详注《片玉集》,郑文焯校刻毛晋《片玉词》(更名《清真集》),毛晋、王鹏运、朱孝臧的词集序跋,郑文焯的《〈清真词〉校后录要》都对周词版本源流进行了梳理与概述。另外,周词在《天机余锦》《历代诗余》《词综》《宋四家词选》《宋七家词选》等选本中具有重中之重的位置。其次是在词选基础上的评注、序论从理论层面深度阐释清真词。特别是清代从浙西词派到常州词派风气转移之后,周邦彦被提升至宋词四大家之一,并以“还清真之浑化”(4)作为宋词登峰造极的标志。清代以来,其词在法度方面结束北宋、开创南宋的价值意义成为公共认知。周济说:“美成思力独绝千古,如颜平原书,虽未臻两晋,而唐初之法,至此大备,后有作者,莫能出其范围矣。”(5)陈廷焯说:“词至美成,乃有大宗,前收苏秦之终,复开姜史之始。……后之为词者,亦难出其范围。”(6)周济谓董晋卿“推其沉著拗怒,比之少陵”(7)。郑文焯说:“昔人称杜诗无一字无来历,吾谓读者亦当不放过清真一字,清真固词中之老杜也。”(8)
近代周邦彦研究中,有荜路蓝缕之功、并且著有扛鼎力作的是王国维(字静安)《清真先生遗事》(简称《遗事》。分为事迹一、著述二、尚论三、年表四),“著述二”中首次为周氏诗文赋等辑佚:“今遗文尚存者,则有《汴都赋》(《宋文鉴》)、《重进汴都赋表》(《挥麈余话》)、《敕赐唐二高僧师号记》(《严陵集》)。遗诗则钱塘丁立中重刻《汴都赋》附录。除录《宋诗纪事》外,尚有补辑。其目为:《过羊角哀左伯桃墓》一首、《凤凰台》一首、《仙杏山》一首(出《景定建康志》)、《曝日》一首(出《齐东野语》)、《天赐白》一首(出陈郁《藏一话腴》)、《春帖子》一首(出《合璧事类》)、《春雨》一首(出后村《千家诗》)、《赠常熟贺公叔隐士》一首(出《琴川志》)、《竹城》一首(出《江宁志》)、《投子山》一首、《宿灵仙观》一首、《芝术歌》一首(均出《茅山志》)。而陈元靓《岁时广记》中,尚有《内制》《春帖子》诗二断句,为丁氏所未录。”(9)王氏在钱塘丁立中辑佚之外,辑《内制》《春帖子》诗二断句。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著述》条序宋版六种,并且对王鹏运、朱孝臧版本考有所驳疑。王氏给予清真的词史定位也拟之于唐朝杜甫:“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南宋惟一稼轩,可比昌黎。而词中老杜,则非先生不可。”(10)陈匪石赞誉美成有开启南宋之功:“周邦彦集词学之大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凡两宋之千门万户,《清真》一集几擅其全,世间早有定论矣。”(11)“若律以读词之眼光,清真包括一切,绝后空前,实奄有南宋各家之长。姜、史、吴、王、张诸人,固皆得清真之一体,自名其家。”(12)吴世昌也指出:“清真在北宋之末,入南宋之大门也。入清真之门,然后可读白石、梅溪、梦窗、碧山诸家。学得清真之各种手法,然后读南宋诸家皆有来历,无所遁形矣。清真范围广,门户多,长调小令,皆自成楼阁,绝不相似。如游阿房之宫,五步一亭,十步一阁,莫可诘究,他人无此才力也。”(13)陈思《清真居士年谱》(简称陈思《年谱》)继王国维《遗事》之后,考证方面有重要开拓,但与《遗事》多有分歧,如谱主游荆州的时间与身份,陈氏与王氏观点迥异,后人左袒右袒,论争纷起。
基于周邦彦的崇高地位,除“文革”特殊时期外,现代以来的相关研究,万川汇聚,成就卓著,略可分为以下两大方面。
一、整理、笺释、考证类成果。笺校诗词文赋方面的论著主要有三类。一是罗忼烈先生《周邦彦清真集笺》(简称罗笺),不仅对周邦彦词集进行了笺证,又在丁立中、王国维辑佚基础上,共辑录佚诗34首、佚文12篇,一并加以系年笺注(唐圭璋先生《周清真佚诗补辑》后又补入佚诗8首(14)),首次以编年与词风变化为序(15),兼为诗文赋编年。二是蒋哲伦先生《周邦彦集》(简称蒋集)是诗词文赋的合编,共计有佚诗42首、断句3,佚文12篇,另有两篇方志所载佚文存目(16)。三是词集校点本。有吴则虞《清真集》,其中《版本考辨》考得宋元本十三种,经眼既多,条序分明,对前述清朝及近代诸家版本考述多有针对性释疑。校注笺释本有孙虹校注、薛瑞生订补《清真集校注(附〈清真事迹新证〉)》(简称孙校《新证》),薛瑞生师的《新证》是继王国维《遗事》、陈思《年谱》之后有重大突破的成果。选注本则有杨铁夫《清真词选笺释》(简称杨笺)、刘斯奋《周邦彦词选》,张斌荣选注《中国古代十大词人精品全集·周邦彦》(宽泛编年41首),孙虹、任翌选注《周邦彦词选》(编年体,简称孙选)。薛瑞生《周邦彦别传:周邦彦生平事迹新证》(简称《周邦彦别传》)是整理笺校基础上的考证专著。另有孙安邦、孙翰钺解评《周邦彦集(附年谱简编)》,谭新红、李烨含编著《周邦彦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编年体,多按孙选编年)。
考证类最为重要的论文有罗忼烈先生《周清真词时地考略》。还有刘永翔先生从文津阁本《四库全书·净德集》与《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中发现吕陶撰写的周邦彦父亲周原墓志《周居士墓志铭》,并撰写《周邦彦家世发覆》一文,通过极其珍贵的一手资料,揭除了周邦彦家世的蔽障。马莎《北宋党争与周邦彦外放关系考》《刘昺举周邦彦自代考》等也是考证专文。
源于王国维《遗事》与陈思《年谱》对周邦彦在荆州、入长安时间等观点的分歧,考证类论文中薛瑞生师、笔者与路成文之间出现针锋相对的观点。相关论文有薛瑞生《周邦彦两入长安考》《周邦彦并未“流落十年”考辨》《周邦彦卷入王寀、刘昺“谋逆”事件考辨》;孙虹《周邦彦年青时期荆州、长安词考补正》《周邦彦知河中府春秋两入长安及离任归期词考证》《陈思〈清真居士年谱〉庐州、溧水系年词补考——兼论罗忼烈〈周清真词时地考略〉中的“溧水之什”》《周邦彦四过扬州以及曾为睦州地方官词考证》《周邦彦曾居官睦州、并在睦州任上两至越州诗词考证》《周邦彦四过扬州词以及扬州歌妓即岳楚云考证》《琴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周邦彦寄内系列词编年考证》《眉黛不须张敞画 天教入鬓长——周邦彦赠妓系列词考证》《周邦彦与他的三任妻子》《周邦彦在长安的游学与游宦》等论文,与薛瑞生师所作都是在兼及诗词文赋及身世背景基础上的考证。路成文不同观点的相关论文是《周邦彦词〈渡江云〉(晴岚低楚甸)创作时地新释》《人生的炼狱:周邦彦“羁游荆襄”时期经历、创作、心态综考》《周邦彦出任庐州教授考》《清真〈还京乐〉“禁烟近”作年新考》《周邦彦几首寻常妓情词的编年问题》《清真三首“萧娘词”创作时地及相关情事考辨》等。双方论争源于直接史料的缺乏,主要都是以间接材料以及诗词文赋内证考索行谊,不免有见仁见智的偏颇。
以周词文本为基础的阐释性论著主要有乔大壮《手批周邦彦片玉集》、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陈匪石《宋词举》、俞平伯《清真词释》、陈洵《海绡说词》、吴世昌《词林新话》等。此类成果大家云集、理论含量高,有力地推进了周邦彦研究的发展。
二、对周邦彦其人其词以及接受进行整体或专题研究的理论专著与论文。有王支洪《清真词研究》、韦金满《周邦彦词研究》、钱鸿瑛《周邦彦研究(附年表)》、刘扬忠《周邦彦传论》(学术论文集中附《周邦彦佚文佚诗浅议》),刘扬忠另有《清真词的艺术成就及其特征》(《文学遗产》1982年第3期)。白敦仁编《周邦彦词赏析集》、论文《周邦彦及其〈清真词〉》,杨晋绮《〈清真集〉文体风格暨词汇风格之研究——以构词法为基本架构之词汇研究》(《古典诗歌研究汇刊》第8辑第15、16册),陈福升《繁华与落寞:柳永、周邦彦词接受史研究》,范晖《清真词创作简论》。周邦彦研究还呈现出深度与广度的拓展趋势。如有诗学审美研究:孙虹《周邦彦词与宋诗审美取向的合流》,申慧娟《论周邦彦词的櫽括及其与江西诗派创作理论之关系》,杨世宇《周邦彦“清真体”美学风貌探析》,曹旭、陆路《王国维视域中的周邦彦词》,任竞泽《论“江西派”文学思想对周邦彦词创作的影响》,徐安琪《“清真”的美学追求》。有传播接受及经典化研究:吴熊和《十大词人·负一代词名的集大成者周邦彦》(“十大”系列丛刊),夏志颖《论“词圣”》,李芸华《周邦彦词接受史新论》,梅向东《一个经典的词学批评个案——王国维评周邦彦词之复杂变化及其意义》,谢永芳《接受者层级的分化与宋词经典化的反差——以周邦彦词自北宋以来的接受为例》,黄桂凤《论周邦彦对杜诗的接受》,余意《周邦彦之“词中老杜”与常州词学》,刘尊明、田智会《试论周邦彦词的传播及其词史地位》,孙克强、张海涛《清真词在词学史上的影响和意义》等。十数篇硕博论文对周词接受、经典化、阐释史研究也可以归于此类。还有格律、风格、分类研究:龙建国《大晟府创制新调考论》、彭国忠《大晟词派质疑》、路成文《论周邦彦的咏物词》、陶文鹏《巧用借代 以简驭繁》。有以哲学与政治为视野的研究:张振谦《周邦彦与道家道教》,李世忠、段琼慧《党争视域下的周邦彦及其词之政治抒情》。江弱水《古典诗的现代性》第八章《周邦彦:染织的绮语》以及论文《细读清真》等,看似艺术随笔,实际上有哲学层面的思考。还有不少针对词学名家评价周邦彦的论说。重要论文如彭玉平《王国维的词人批评与晚清词风之关系》《王国维与胡适:回归古典与文学革命》《被冷落的经典——论〈盛京时报〉本〈人间词话〉在王国维词学中的终极意义》,钱鸿瑛《评刘永济〈微睇室说词〉》,孙维城《陈廷焯的宋词发展演变史观:兼论〈白雨斋词话〉的史论结合》等。其中彭玉平的观点极具实证意义与理论深度。将周邦彦与柳永、秦观、姜夔等词人进行比较的论文也有很多,较有理论色彩的论文有房日晰《周邦彦与姜夔词比较论》等。谢桃坊先生《宋词辨》一书中有两个专题:“北宋文化低潮时期的周邦彦词”“周邦彦词的政治寓意辨析”,推陈出新的程度也很高。这一研究领域甚至出现吴俣阳《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周邦彦词传》之类的诗性散文。
迄今为止,周邦彦研究是多维的,并且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与此同时,周美成在晚宋词学视域中,虽然是词坛巨擘,但已经是充满争议的词人,孙华娟《二十世纪关于周邦彦词的论争》综述了这一现象,这种论争至今仍在延续,但研究中的论辨本来就是驳难论证、整合集成、自立一家之言的前提。目前,在更为宏通的视野下整合汇聚现有成果,更为深入地探讨周清真获得两宋词史上结北开南地位的时机已经成熟。本书希望因势而起,尝试在问题意识统摄下,进一步考察周邦彦生平事迹史料及现存诗词文赋,结合宋代文学思潮特别是江西诗学的研究,把周邦彦其人其词、思想倾向、创作风格、词史地位、传播接受等加以整合升华,使发掘出的创作者个人及相关资料服务于更高层次的批评理论,探究这一研究中长期存在的周词论争之内在动因,努力使这一研究成为视野更加多维、开阔、立体,能够直探本质要义的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