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用兵如神垂青史,热衷功名引争议
人物小档案
姓名:吴起,别称“吴子”
生卒年:前440年—前381年
国别:生于卫国,在鲁、魏、楚三国谋事
职位:将军
特点:目标明确,下场悲惨
人生历程:先学儒法后习兵法—先后在鲁国、魏国当将军—在楚国主持变法
传世著作:《吴子兵法》
后世地位:兵家代表人物,与兵圣孙武并称“孙吴”
故事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战国策》
吴起是战国时期非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一生战功显赫,用兵出神入化,堪称一代战神。除了征战沙场,他还能治国理政,大刀阔斧推行变法,让楚国迅速崛起。但他一直备受后人非议,背负千古骂名,有人甚至说他不忠不孝、道德沦丧,这是为什么呢?
诛邻止谤,母丧不归
吴起出生于卫国,家境富裕。成年后,他一心求取功名,奈何四处碰壁,最终家产耗尽,十分落魄。同乡人笑话他:“真是个败家子,自己不成器,还把家业糟践得精光。”吴起一怒之下,提刀相向,一连杀死三十多个嘲讽他的人。
杀了人,自然要被官府追究,吴起待不下去,只好逃走。在卫国的东门,吴起与母亲诀别。他咬破自己的手臂,发下狠誓:“我吴起不当上将相,决不再回卫国!”就这样,吴起开始了背井离乡的生涯。
吴起一路来到鲁国,拜于孔子的徒弟曾子门下,学习儒家治国之道。他十分勤奋,昼夜苦读,小有名气。在老师曾子的盛名之下,吴起也有机会结识上层社会的名流。齐国大夫田居出使鲁国,就常和吴起一起谈论学问,非常赏识吴起,还把女儿嫁给了他。
曾子知道吴起的母亲还留在卫国,便问吴起:“你离家游学已有六年,为何从不回家探望自己的母亲呢?你这样能够安心吗?”吴起答道:“我曾当着母亲的面起誓,不混出个模样,决不再回卫国。”曾子不满地说:“你可以向别人起誓,怎么能向自己的母亲起誓呢?”从此,曾子开始讨厌吴起。
没过多久,噩耗传来,吴起的母亲去世了。吴起仰天号哭,当年分别时的誓言犹在耳边,但时至今日,自己依然没有混出什么名堂来啊。悲痛的吴起擦干眼泪,毅然做出了决定:不回去服丧!
百善孝为先。中国人一向讲究孝道,儒家更是提倡孝敬父母。吴起的行径很令曾子瞧不起,他生气地说:“河水无源就会枯竭,树木无根就会断折,人若无本,怎能得善终?吴起母亲死了都不回去安葬,就是忘本之人。他不再是我的弟子!”于是,曾子与之断绝了师徒关系,吴起被逐出师门。
为上战场,杀妻求将
吴起仍旧留在鲁国,转而学习兵法。三年后,他学有所成,又跑去求官。
这一年,齐国的相国田和试图篡位,又害怕鲁国讨伐他,于是主动攻击鲁国。危急之时,正是用人之际。鲁穆公召集众大臣商议,有人建议提拔精通兵法的吴起为将军。这正是吴起多年以来梦寐以求的!但是,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且正好来自田氏家族,因此鲁国人有疑虑,对吴起不是很放心,怕他与齐国有什么勾结。
成为将军,是吴起一生的梦想。如今梦想近在咫尺,他又怎么愿意轻易放弃?经过考虑,在妻子和功名之间,吴起做出了选择。
吴起回到家里,问夫人田氏:“男儿都盼望能够娶妻生子,这是为什么呢?”
温婉的田氏回答说:“有内才能有外,成家才能立业啊。”
吴起接着说:“好男儿志在四方。大丈夫就应出将拜相、加官晋爵,最终功垂青史、名传千载。希望夫人也能助我一臂之力。”
田氏不解地问:“妾为一弱小女子,如何助君呢?”
吴起说道:“现在齐国出兵攻打鲁国,鲁君有意让我统兵为将,只因齐国田氏是你的娘家人,他才犹豫不决。如果我能带着你的人头去拜见鲁君,他必定会打消疑虑。这样一来,我的功名就有望了。”
田氏大惊,正想开口答话,吴起拔剑一挥,田氏的人头已然落地。
吴起带着妻子的人头前去拜见鲁穆公,果然如愿以偿地被任命为将军。
在战场上,吴起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最终大破齐军,得胜而还。
可是,面对吴起的崛起,鲁国群臣又是眼热又是嫉妒,纷纷起而攻击他,在国君面前说他的坏话。有的说他心狠手辣,杀害了三十多个同乡;有的说他不孝,母亲去世了也不回去;有的说他薄情寡义,为了当上将军杀死妻子;有的说鲁国若任用吴起,必将得罪卫国……种种理由,不一而足。
于是,鲁穆公没有继续重用吴起。
成语释义
杀妻求将:为了谋得将军的职位,不惜杀害自己的妻子。后指为了功名利禄而不惜做一些伤天害理的事。
同甘共苦,士卒乐仗
吴起受到冷落,不久就丢掉了官职。对他来说,鲁国算是待不下去了。听说魏国正在广招人才,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吴起决定离开鲁国,投奔魏国。
来到魏国后,吴起找到了魏国的相国翟璜。翟璜名气不是很大,却是个善于识别人才的“伯乐”,为魏文侯推荐了大量栋梁之材,比如治邺的西门豹、推行变法的李克(一般认为李克即李悝)等。这时,魏文侯正承受着来自秦国的压力,急需能带兵遣将的人才。翟璜知道吴起很有军事才能,便向魏文侯推荐了他。
但是对于是否任用吴起,魏文侯还是有些犹豫。他问李克:“吴起这个人,如何?”李克回答说:“吴起这个人,贪财又好色,人品不怎么样,但是用兵如神,连春秋时期的名将司马穰苴都比不过呢!”
听了这席话,魏文侯不再犹豫,当即提拔吴起为魏国的将军,命之率兵攻打秦国。
以当时的局势来看,赵、魏、韩三家分晋后,全都处在立足未稳的境地。魏国所处的位置并不是太好,北边有赵国压着,西边有强悍的秦国,东边则是韩国。魏国和秦国间常因争夺关中河西地区发生战争。在魏文侯的授意下,吴起带领魏军向西攻打秦国,居然一口气拿下了秦国五座城池。魏国由此占有全部的河西地区,并在此设立西河郡。也是在翟璜的推荐下,吴起担任了西河郡守。为防秦国入侵,吴起在西河修筑了一座新城,取名为吴城。
据《吴子兵法》记载,吴起担任西河郡守期间,进行军事改革,训练出了战国最强精锐步兵“魏武卒”。他率领魏武卒南征北战,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的奇功伟绩,甚至以少胜多,挫败了秦国多次对这一地区的进攻。
那么,吴起屡战屡胜的秘诀是什么呢?他带兵的特点,就是以身作则,与等级最低的士卒待遇相同。他和士兵穿同样的衣服,吃同样的饭菜,睡卧不用床席,行军不骑战马,见到士兵背粮过多、行走艰难,还会与他们一同背粮前进。
一次,一个普通士兵皮肤长了恶性毒疮,非常难受,吴起竟亲自为他吸吮出脓液。堂堂一位将军,如此体恤和关心下属,让周围的人十分感动,各个儿暗中发誓,愿意为吴起拼死效力。
可是,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以后,居然号啕大哭!
旁人十分不解,都说:“你儿子就是一个小小的士卒,吴将军亲自给他吸吮毒疮,你应该觉得光荣啊,哭什么呢?”
这位妇人说:“前些年,我的丈夫也长了恶性毒疮,也是吴将军亲自给他吸出脓液的。他感念吴将军的恩德,打仗的时候奋不顾身,最终战死在了沙场之上。现在,吴将军又给我的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我的儿子接下来又会战死在什么地方啊,所以哭泣不止。”
的确,吴起就是这样爱兵如子,因此广受士兵爱戴,以至于全军上下莫不以死相报,屡战屡胜。
吴起也成为战国时期的不败名将。有吴起在,秦国始终不敢轻举妄动。魏国由此率先崛起,成为战国初期中原的第一个霸主。
名篇摘选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1]。故人曰:“诺,期返而食[2]。”起曰:“待[3]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4]者,恐其自食其言[5]也。其为信若此[6],宜其能服三军[7]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宋濂《龙门子凝道记》
【注释】
[1]止之食:留住他吃饭。
[2]期返而食:约定返回时来吃。
[3]待:等待。
[4]俟(sì):等待。
[5]自食其言:不守信用,说话不算数。
[6]为信若此:像此般坚守信用。
[7]服三军:使三军信服。
田文论功,圣贤度量
魏文侯临终前,将太子托付给吴起、翟璜等自己信任的人。魏国进入了魏武侯时代。
一次,魏武侯和大臣们在西河郡巡视。乘船到了河中心的时候,魏武侯回头对吴起感叹道:“河山是这样的险峻,边防是如此的牢固,这是魏国之宝啊。”
吴起认真地回答说:“要想江山永固,在德不在险啊。夏桀的领土,左临黄河,右靠泰山,南北皆有屏障,不可谓不险,但夏桀不施仁政,所以遭到商汤的放逐。商纣的领土,左边靠孟门山,右临太行山,北有常山,南朝黄河,地势非常有利,但纣王荒淫残暴,所以被武王推翻了。如果您不施恩德,不行仁政,即便同乘一条船的人也会变成您的仇敌啊!”
魏武侯听了,非常赞赏,连说:“讲得好!”
此时的吴起,能够劝说君王以德治国,已然成为魏国不可或缺的重臣了。
吴起镇守西河,名声日隆。这年,魏武侯要推举丞相。吴起觉得自己战功赫赫,丞相之位非他莫属。结果,魏武侯却让田文当了丞相。吴起很不服气,直接前去找田文单挑。他对田文说:“咱们比比功劳,看谁更有资格做丞相?”
田文说:“好啊。”
吴起说:“率领三军,让士兵们甘愿战死沙场,让敌国不敢图谋,你和我谁强?”
“我不如你。”
“管理百官,亲近万民,充实府库,你和我谁强?”
“我不如你。”
“镇守西河,致使秦兵不敢向东发展,韩、赵顺从于魏,你和我谁强?”
“我不如你。”
“既然这三件事情,你都不如我,但你的位置却高于我,为什么?”
田文推心置腹地对吴起说:“君主年轻,国家不安定,大臣不顺从,百姓不信服,这个紧要关头,把丞相的位置交给功高盖主的你合适,还是交给资历浅薄的我合适呢?”
吴起像
吴起沉默了一会儿,对田文说:“交给你合适。”
田文说:“这就是我之所以职位比你高的原因。”
由此,性情直爽的吴起心悦诚服,承认自己在政治谋略方面确实不如田文。
公叔阴谋,转为楚相
可惜,田文当上丞相没多久就病逝了。继任的丞相,叫公叔座(《战国策》《资治通鉴》上作“公叔痤”)。公叔座仗着自己娶了魏国公主,与魏武侯的关系更亲近,就忌惮起吴起的地位和名望了。为了除掉吴起,公叔座绞尽脑汁,却总是不得要领。
公叔座的一个仆人看透了主人的心思,为他出了一个很歹毒的主意。这个仆人说:“要除掉吴起很容易。吴起这个人,品行高洁,爱惜名誉。您只要如此做就可以了。”
第二天,公叔座就依计行事。他先去找魏武侯,对国君说:“吴起如此能干,可惜咱们魏国实力有限,又跟强秦相邻,恐怕吴起没有久留之心啊。”
听丞相这么一说,魏武侯不免十分担心,就问公叔座:“那怎么办呢?”
公叔座说:“不妨把魏国公主嫁给他,用这个方法来试探一下。如果他想要久留,就会接受公主,如果不想久留,肯定会拒绝。从他的态度上就能做出判断了。”
魏武侯深以为然。
接着,公叔座又盛情邀请吴起到他家里宴饮。吴起到达公叔座的府上后,发现魏国公主正在盛气凌人地教训自己的丈夫呢。堂堂一国丞相,在家里却被公主如此轻贱,吴起十分震惊。看到这样的情形,吴起很快找个借口离开了。
过了一阵子,魏武侯果然提出要把魏国的一个公主许配给吴起。吴起亲眼见过娶了公主的公叔座在家里的地位,因此毫不犹豫地断然拒绝了这门亲事。
魏武侯马上对吴起起了疑心,不再像以前那样信任他了。
公叔座的离间计居然大获成功。
在这样的情况下,吴起害怕获罪受罚,只好离开魏国,前去投奔楚国。
临行的时候,吴起特意停下车回头遥望西河郡,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他的车夫对他说:“您有着坚强的心志,常把舍弃天下看得就像扔掉鞋子一样轻而易举。如今离开西河郡,却为何如此心伤呢?”
吴起擦去眼泪回答说:“你有所不知,如果国君信任我,让我竭尽所能,我是可以帮助国君继续成就霸业的。如今国君却听信小人的谗言,疏远和防备我。我离开后,西河郡终将回到秦国的手里,强大的魏国从此要被削弱了。”
果然一语成谶,没过几年,秦国商鞅就率兵夺取了西河之地。
富国强兵,功在人上
来到楚国,吴起受到楚王的热情欢迎。楚王早就听说过吴起的大名,所以直接将他提拔为丞相。
吴起向楚王提议说:“楚国沃野千里,人口百万,本应雄压诸侯,世代执掌天下霸主之位,现在之所以势力衰微,主要是不善于备战养兵。要想军队实力强劲,首先得有充足的军费。如今官员冗余,更有许多王室宗亲尸位素餐,消耗了楚国大量的财力,而三军将士却因薪俸不足食不果腹。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即使想为国效力也无法做到啊。”
楚王问:“依丞相之计,该如何呢?”
吴起说:“首先,裁掉不必要的官员,尤其是辞退众多游说之士。其次,规定爵位和俸禄只能延续两代,以杜绝王亲贵族长期占据职位、享受优厚待遇而不做实事。精简下来的钱财可用于养兵备战,加强军事训练。如果这样做了,楚国都不能大振国威,臣请大王以欺君之罪论处。”
楚王听从了吴起的建议。于是,在楚王的支持下,吴起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撤去了朝内朝外多余的官员数百人,又下令断绝已传五代的王室宗族的俸禄,让他们自食其力。五代以内的宗族成员的俸禄也有所削减,所省费用全部缴入国库。吴起又从楚国各地选来大批精壮士卒,日夜加以训练,并提高他们的薪俸待遇。士卒们无不感恩戴德,纷纷表示要以身许国,捐躯沙场。
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军队训练好了,用兵如神的吴起先是率兵向南,平定了百越之地,把楚国的疆域拓展至江南,占领了洞庭、苍梧之地。接着,他又率兵向北,打退了赵、魏、韩的联合军队,吞并了陈国、蔡国,将楚国势力扩展到黄河岸边。他甚至还率兵向西,讨伐实力强劲的秦国。
一时间,楚人兵震天下,威服诸侯,各国十分惧怕。
触犯贵族,乱箭身丧
可是,吴起事业越是如日中天,就越是遭小人嫉恨。要知道,吴起的改革触犯了一部分楚国王亲贵族的利益。这些王亲贵族或被剥夺了封地,或被削除了俸禄,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对吴起的仇恨也是一日多于一日。
他们个个咬牙切齿,日夜筹谋的就是如何除掉吴起,回到过去的好日子。
终于,他们等来了机会,支持吴起改革的楚王过世了。所有被吴起裁掉的官员,所有被剥夺了俸禄的宗亲大臣,立刻群起作乱,合起伙来围攻吴起。
吴起知道自己难以脱身,性命不保,情急之下想出了个与之同归于尽的主意。
他一路躲避追兵,一路跑向王宫。楚王的尸体还陈放在大殿,此时已身负重伤的吴起径直扑到楚王的尸体上。追赶而来的众人开弓齐射,吴起被乱箭射死。
吴起惨死了,射杀他的人也没活成。因为楚国有法律规定:伤害楚王尸体属于重罪,要诛灭三族!追赶者的箭矢却没长眼睛,在射中吴起的同时,也射中了楚王的尸体。
于是,楚王下葬后,那些射中楚王遗体的人被依法处死,受牵连的宗室达70余家!
临死也要拉上这么多垫背的,死后还能为自己报仇,吴起的能耐由此可见。
吴起在魏国和楚国的作为,对战国时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本人的经历也令后人无限感慨。当年,吴起劝说魏武侯要以德治国,可是他自己在楚国主持改革则冷酷无情、苛刻无比,最终因触碰了他人的“奶酪”而中箭身亡,可悲可叹。
今天,陕西延安的吴起县就是因吴起而得名的,相传他曾在此驻兵戍边。1935年10月19日,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在这里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课后设计
【延伸阅读】
公叔座与商鞅
商鞅是卫国国君的庶子,本名是公孙鞅,后来被封在商邑,所以称为商鞅。
商鞅年少之时,深受同乡人吴起的影响,喜好法家之学,也到魏国寻找一展抱负的机会。来到魏国后,他投奔在当朝宰相公叔座的门下。
公叔座知道商鞅是难得的人才,还没来得及向国君推荐,自己就重病卧床了。魏惠王亲自来到相府探病,担忧地说:“一旦您有什么不测,魏国的江山可如何是好?”公叔座回答说:“我门下的公孙鞅,虽然年少但有奇才,您可以将国事托付给他。”魏惠王听了这话,没有作声。到魏惠王即将离去的时候,公叔座又屏退左右,单独对他说:“大王您如果不任用公孙鞅的话,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离开魏国!他要是被别的国家重用,我魏国必受其害。”魏惠王应允了下来。
魏惠王离开后,公叔座召来商鞅,对他说:“今天国君问谁可以接替我为相,我推荐了你,但看大王的神色,他并不打算听我之言。我是一国之相,理应先忠于自己的国君,再顾及自己的门下,所以我建议国君如果不任用你,一定要杀了你。国君点头答应了。你现在速速离去吧,晚了恐怕就只能束手就擒了。”
商鞅听闻此言,并没有惊慌。他说:“既然大王不肯听您的话重用我,又怎么会听您的话杀了我呢?”
果然,魏惠王离开相府之后,就对左右之人说:“相国病得不轻啊,居然让我将国政交付给公孙鞅,这也太可笑了!”
魏惠王终究没有任用商鞅。商鞅后来到了秦国,主持变法,成就了一代强秦。
马陵之战,魏国损失了太子、主帅和几十万大军。商鞅趁此良机,毫不犹豫地带着秦兵攻打魏国,将吴起当年苦心经营的西河之地纳入了秦国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