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据说决定上学的结果是自己选的,跟我提了家里的弟弟都读书了,问我要不要读书。
“要!”
那时候年纪小,压根不知道“读书”这件事情,会占据人生的一半甚至全部时光。
读书对我最初的概念里面就只是要早起赶山路,然后从清晨到傍晚都要在学校里面呆着,也很惬意,在意识到成绩这个东西之前,我一直觉得我很优秀,父母也是只有以为的。
一开始的学校只是要年级混上的小房子,但那也是父母那一辈的学校,在那里读书更像是野性成长,因为已经完全不记得当时学了什么。
只记得下雨不打伞非得跟雨较劲、买五毛钱的零食、一毛钱的糖、那个时候大辣条都是一根一根卖的、还跑去瓜田摸瓜、用摔炮炸玻璃瓶、炸牛粪。
乡间的小路上能摘到很多好吃的:樱桃、茶扇、茶泡、污嘴泡、山羊泡、枇杷、八月瓜、毛签、刺苔。
要是顺着小溪,还能捞小鱼小虾米,当然翻螃蟹是最能有所收获的。
水田打完稻谷,会堆在一起,一涨水,经过的时候看见了就会跳上去,软软的又不透水,下一个跳上来的还试图把上一个挤下去。
看吧,果然一点不记得学了什么。
没有学前班,读了两个一年级,然后因为这个学校唯一一个老师家里有事,这个学校就此结束,一帮山村的孩子去集市的小学。
还是要走山路,甚至比之前的更难走,有一片不透光的树林一直害怕,总感觉会有什么怪物突然跑出来。
要是上学那天下大雨,小溪还会涨潮,记忆中那条小溪涨潮的高度可以到达一个成年人的膝盖。
所以有一次很大的雨,在几个孩子实在迈不过一条小溪并且丢了一只袜子的情况下,打道回府了。
集市每逢一三五赶集,校门口会卖油粑粑,一块钱可以买五个,然后下汤里成为一碗美食,只要星期一是赶集的日子,那身上唯一一块钱就会花在这里。
顺着小学右边去,有一个孃孃开的面食店,蒸的胡萝卜肉馅的大包子一块钱一个,又香又大又好吃,还有缠满馅料的花卷,那是我吃过的最正宗的花卷,这句话放在现在都不会改变,她家还有一绝,就是豆皮,这是在外面吃过的最好吃的豆皮,回忆到这已经不记得里面是什么内容了,只有一个“香”字萦绕在脑子里。
就在面食店对面的旁边,是一个卖碟片的叔叔,还有各种女生喜欢的小玩意,算得上是现在的“童年回忆店”不过卖的都很便宜,当然是按照现在的物价来看,一张碟片三到五块钱。
那时候上学需要步行,天蒙蒙亮就起床,有时候不吃饭就出发了,邻居有一对姐妹,但她们要吃饭,人一等,那个学期就经常迟到,然后又因为早起走很久的路才去学校,上课的时候很容易就打盹。
记得最清楚的时间段就是二年级,因为二年级学习时分秒,睡觉学习的结果就是到现在都不会看走针的表。
同时也导致数学偏科,整体成绩并不优秀。
对于成绩这件事,五年级才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在那之前是怎么过来的,完全不记得了,其实明明记得一直以来本人应该是一个成绩优秀深受老师喜欢的学生。
那个时候报名需要家长带着孩子齐刷刷的在办公室围着对应的班主任,小巧的我钻到了班主任旁边,她看见是我,笑着摸了摸我的头,妈妈在正对面看着这一切,也露出笑容,事后在家也是就这件事夸奖我。
可能因为这样,父母一直以为他们的孩子是一个优秀的孩子。
那是什么时候变的呢,三年级的时候,作为孩子的虚荣心作祟,很喜欢跑去老师那里打报告,以此获得老师的注意和夸奖。
四年级换了班主任,家里父母也再次出门打工,和哥哥一起被外婆带着。
四年级在学校发生了什么,都是些平常都会发生的事,没什么特别的。
五年级,意识到自己很糟糕的阶段。
认识了好朋友,成绩很好,做了同桌,开始只是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就一起玩了,然后模拟测的时候,她遮住了自己的试卷。
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自己手里的试卷题目,这么难。
她遮住了我就好多都不会了,她是在炫耀自己会做而我只是个笨猪吗。
那一刻是第一次产生了羞愤和不甘。
那次数学测试,老师说及格的下一节课自由活动,不及格的留在教室抄试卷。
而戏剧性的是,我得了一个尴尬的分数—59.5
虽然最后还是离开教室自由活动,可是和在教室外面的朋友一起玩,内心始终觉得她们才是名正言顺的,而我是什么,找不到词回答。
那个时候才意识到,其实已经很晚了,女生数学偏科也正常,开始喜欢上语文,改编的作文还被老师当着所有人夸奖了。
成绩始终是中等徘徊。
还好的是印象中父母从来没有过多掺和,除了在家被母亲要求背九九乘法表以外,其他时候都不怎么管我。
就这样,对于成绩这件事,只有我一个人在意,但也无能为力。
别人都会觉得我还不错啊,没有那么差,但真正的我啊,差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