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集成电路制造技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3 三维集成技术面临的挑战

由于云计算、物联网、信息融合系统等应用的广泛前景,系统级的功能需求和能耗限制等,器件工艺和设计的深度协同作用愈发重要[25]。从系统级来看,处理器核数的增加仍是主要的性能提升手段,同时结合先进的散热技术,处理器的工作频率也可以适当提升。从工艺技术角度来看,集成度的提升在水平方向达到极限后,将进一步向着垂直方向的三维堆叠发展,存储容量继续成倍增长。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标,三维集成技术仍将面临诸多挑战。

在逻辑器件方面,目前FinFET是主流器件结构。通过减小Fin间距、增加Fin高度可以有效增大驱动电流密度,但是,伴随存在边缘电容和串联电阻等寄生效应的不利影响也不容忽视。互连结构急需同时满足高电导率和低介电常数的要求。超陡的亚阈值摆幅器件,如隧穿晶体管、负电容晶体管等是应对功耗限制的重要潜在技术。借助垂直方向的GAA器件的三维堆叠可以在降低光刻技术需求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器件特征尺寸,提升集成度。在成本方面,三维集成方案将遇到严峻的散热挑战,并且需要兼顾优化复杂的制造过程,以及更加难以控制的良率和成本。此外,10nm及以下结构的刻蚀和薄膜沉积也会成为重大挑战。

在存储器件方面,为了满足不断减小的电容尺寸,需要继续对栅介质层的EOT进行微缩,通过引入更高介电常数的材料缩小结构特征尺寸。为了实现更高的存储密度,金属间距需要接近光刻极限,并且要提高高深宽比、孔洞的刻蚀选择比和刻蚀速率,以及在孔洞中有效地填充不同的材料层。同时,三维闪存(3D-NAND)将面临更多的复杂和特殊的制造需求。为了实现更高性能的存储技术,扩展静态随机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SRAM)和NAND功能,需要发展新兴存储器的关键元件及新型存储器和选择器,如PCRAM、RRAM、MRAM等。

在材料方面,在FinFET和GAA等器件结构中引入Ge/SiGe等高迁移率沟道材料,同时将面临高κ电介质集成、减少源漏接触电阻、降低界面缺陷、掺杂和阈值调控等技术难题。Cu互连电阻和可靠性的材料与工艺改善,在互连结构中存在较大的尺寸效应的影响,材料表面的粗糙度会由于电子散射对电阻率产生不利影响。纳米尺寸的图形化、刻蚀和填充具有挑战性。同时,要考虑Cu向介质层的扩散从而影响电迁移(Electromigration, EM)寿命的问题。

在三维封装方面,需要研究与Si技术兼容的TSV材料和工艺,改进芯片堆叠的工艺以适应未来的缩小,以及密集型互连的填充。面向未来可穿戴设备的需求,还需要提升封装器件的柔性变形性能、对生物系统的兼容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