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oduction
序言
包豪斯艺术形式兴起于一个世纪以前,纵然已经过去大约100年,但是看起来仍旧完美。包豪斯艺术的活跃期只有十几年(大概1919—1933年),但它所带来的影响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如今仍然在以它自己的方式影响着这个世界。
我们很容易把包豪斯的理念简化为一系列物件,例如功能性的建筑、闪亮的金属座椅,一个圆圈、方形或者三角形。不过,包豪斯艺术所传递的远远不止于此。拉兹洛·莫霍利-纳吉(László Moholy-Nagy)说:“包豪斯观念的本质不是产品,而是人本身。”包豪斯艺术形式包含不断演变、生发并时而相悖的一系列观念与愿景,这种艺术形态不是那三个地理上的故乡——魏玛、德绍以及柏林所能涵盖的。它包含一系列积极而普遍的观念,而不仅仅只是一个流派。它坚信好的设计是受惠于每一个个体的设计,好的设计有潜力构建一个新的世界。
本书借助100个词条来探索包豪斯艺术的观念、艺术性格与设计作品,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定义了我们如今的生活样貌,并持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本书也呈现了包豪斯艺术的创造性与多样性,从先锋的艺术教育理念(如基础课程)到包豪斯舞台。同时,本书也挑战与澄清了那些一直围绕着包豪斯学院的神秘传言,例如:包豪斯的创立者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是否把当代建筑带到了美国;包豪斯对“白色之城”特拉维夫(Tel Aviv)的影响是否被夸大了;等等。但这些传言都不会掩盖包豪斯艺术的多元观念、美妙作品与独特魅力。
当然,包豪斯的一些作品也确实没有达到最理想的状态,比如德绍-托尔滕住宅区或者玛丽安·布兰德(Marianne Brandt)的茶具。不过,上述茶具表面上是模仿机器时代的造型,实际上却是在包豪斯学院的工作坊中手工完成的。这其中的价值就在于不断地尝试。包豪斯学院是一个鼓励实验和创造的地方,人们被允许用不同的技术、媒介和观念来创造,不怕做错,完全自由。包豪斯设计学院也是对教育、制造以及生存方式的全新探索。
包豪斯艺术的活跃时期非常短。然而,包豪斯艺术形式的影响是深远的。这本书正是基于一种格物致知的精神来多样化地呈现包豪斯艺术丰富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