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成功的领导者所践行的阿德勒思想
“训斥”指导法的缺点
阿德勒心理学是“以自己为主人公的心理学”。
“你就是你自己人生、命运的主人公”,因此面对问题时,是选择有建设性的(积极的)方向还是非建设性的(消极的)方向,你可以作出自己的判断。
试想一下职场上,团队出现问题时,上司是否会对下属这样说:
“我要说几遍你才能明白呀!”
“你可真是没用啊,总是失败。”
“没时间啦,赶紧的!”
“找借口之前能不能先动动脑子!”
诚然,有些下属在受到批评后的确会奋发,但这样的人屈指可数。
被批评后能奋发的下属,即使不加以干涉也会奋发。但是一味地否定迟早会导致上下离心。
无意间,因为自己的一句话而画地为牢
多数情况下,上司在无意间对下属说出上述这些话时,其实也对自己说了相同的话。因为他用“笨蛋、没用的东西”这些词去反复训斥下属的同时,也对自己施加了相同的心理暗示。
有这样一则故事。某公司一部门业绩不佳,管理者只是对该部门关注了一段时间,生产性(1)便有所提高。久而久之,管理者对下属的能力深信不疑,下属也坚信自己未来可期,生产性便提高了。
如果上司认定“下属必须靠人监视才干活”,那么下属也会相应地怠惰下来。倘若上司坚信“人人都有进取心”,那么下属也不会辜负上司的期望。
假使公司业绩停滞不前,面临管理人员降薪、经费压缩的困境,这时上司若抱着消极的想法,大肆发表否定言论:“糟糕,公司陷入危机了。前途一片渺茫,好景不长了。”这只会徒增员工的不安情绪。
相反,如果积极地看待,“这是公司收缩规模、清除冗余的机会。经营绝非一帆风顺之事,正好可以作为充电期”,就能应对员工的动摇,进而激起他们斗志。
人生选择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究竟是选择消极的思考方式还是选择积极的思考方式,完全取决于自己。
“态度”比顺耳的话更能构筑良好关系
阿德勒心理学是“为自己和周围的人激发勇气的心理学”。
所谓激发勇气,一言以蔽之即“态度”。
若是在相互尊敬、相互信赖的基础上,上下级间能相互理解,那么“够了!”“不像话!”“笨蛋!”这些话也是可以激发勇气的。这就类似于下属原本松懈,却因上司的话而警醒了。
也就是说,重点不在于措辞是否得当,而在于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如何。
我在采访中时常会被问及一些偏离重点的问题,诸如“什么话能激发勇气?”“什么话会挫伤勇气?”我认为真正能激发勇气或挫伤勇气的并不是语言,而是态度。无论你的遣词多么委婉恭敬,只要带上嘲讽的意味,就会挫伤对方的勇气。
或许最开始上司的训斥的确掺杂了愤怒的成分,但其实真正传达出的信息是信赖。上司正是因为抱着“你应该能理解我”的想法,才会说出那样的话。
阿德勒心理学中所述的相互尊敬、相互信赖,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价值观”。若不以此为基石,其上层建筑便会不堪一击。
“这样说,能让对方听话”“这样说,能取悦对方”之类的驭人之术曾流行一时,却与阿德勒心理学的主旨相悖。因为阿德勒派领导力的基础是对他人的无限尊敬和信赖。故而对其一知半解便加以运用是很危险的。
“认定自己比下属地位高”“在工作上对方是上司,但其实我更年长一些,所以我地位高”“对方是女性,所以我的地位高”诸如此类的上下级关系随处可见,但实际上大家只是分工不同,并没有尊卑之分。
理解上述观点并能以礼待人,这种态度就是“尊敬”。只依靠表扬而做不到基本的相互尊敬,是无法构筑良好关系的。(表扬与阿德勒心理学中的激发勇气是不同的,具体区别将在第三章进行详细介绍。)
如果感觉“尊敬”一词太过郑重,可以说成“respect”
当我在研讨会上提到“尊敬是一种态度”时,常常会遭到反驳。因为一部分人认为所谓尊敬就是指“尊”和“敬”,是一种上下级关系,即下级对上级的仰视。“难道总经理会尊敬下属吗?难道大人会尊敬孩子吗?”对此,人们表示难以置信。
所以,我建议大家将“尊敬”换成英文的“respect”。“我对他真的respect”,意思相同,但在日常对话中更容易说出口,就连对“尊敬”一词有所抵触的人也能轻松使用。
我们常常用“真了不起”来评价成功人士,严格来讲,这种表达是不准确的。因为我们不应该以仰视的目光说“真了不起”,而应该实事求是地接受别人的成功。向日葵和玫瑰各有千秋。正如不能把向日葵染成玫瑰一样,人也不能一概而论,与别人不同也没有什么不好的。
尽管如此,动容地说出“真了不起”,还是可以激发勇气。这就佐证了激发勇气不在于语言,而在于态度。
信赖关系决定激发勇气的效果
日本杰出的舞台剧导演蜷川幸雄去世后,有人问我:“蜷川生前曾向演员扔过烟灰缸和椅子,还曾对他们进行人格否定,利用职权以大欺小。那从阿德勒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他应该算个乖僻的人吧?”
为此,我还专门在博客上写过一篇文章。文中提道:或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蜷川导演可以算得上是一位激发勇气的践行者。因为对他表示尊敬和感激的演员也不在少数。
“笨蛋,真是够了!”藤原龙也曾这样被蜷川导演痛骂过。但我从新闻上看到他在蜷川导演的告别仪式上发表祭文,由衷地感谢蜷川导演对自己的磨炼,其间数度哽咽,悲恸不已。他在祭文中说道:“听到排练录音带时,我的心被击溃了。蜷川导演对我说:‘不要甘于当一个亚洲小岛国的凡庸演员。你要让自己更痛苦一些,把脸埋在‘泥水’里痛苦挣扎,到了真的没有办法的时候就举起手,我一定会抓住它,把你拉上来。’”(2)
也就是说,蜷川导演通过叱咤激励激发了藤原的勇气。
在阅读关于二宫和也的报道时,我发现了另一件令我震惊的事——蜷川导演竟然从未骂过二宫。
蜷川导演用恋人般的语气对二宫说“你要这样、这样去演。这一次不行没关系,但我相信你一定可以的”,这也的确激发了二宫的勇气。可见激发勇气的方式是因人而异的。
激发勇气的效果并非取决于措辞,而是取决于态度以及双方间的信赖关系。态度以及双方间的信赖关系不同,激发勇气的效果也各不相同。
进一步讲,这是由演员自身的承受能力所决定的。恐怕许多人曾被蜷川导演打击过,即便如此,他们依然能从困境中奋起,这还是得益于蜷川导演的严格执导吧。
事例学习
在你担任课长(3)的第一次会议上,从育人的角度,你会对下属说什么呢?
①“敷衍了事、听之任之,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我会严格管理,全力以赴履行课长的职责。”
②“我信赖大家。作为课长我愿意充当大家的催化剂,根据每个人的个性,制订措施,充分发挥大家的个性优势。”
③“我也曾在基层工作过,大家的心情我都能理解。因此大家今后就按照自己的方式通力协作,愉快地共事吧。”
①乍看之下还算不错,但不免有些管理过度。反过来讲,我们可以认为,严苛的管理也是出于对下属的不信任。
③属于放任主义。我们偶尔也会让下属放手去干,但不分对象地听之任之,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培养下属时,需要创造机会让下属发挥个性优势,因此像②一样充当催化剂,因材施教,挖掘出下属的闪光点是极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