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1天,让孩子爱上自主学习
陪伴孩子学习,父母所面临的困境
对于孩子的学习,父母总是有说不完的困惑。
我已经教过那么多遍了,孩子怎么还是听不懂!
我已经催过很多次了,孩子还是拖着不去写作业!
孩子五年级了,还是每天打游戏,一点学习主动性都没有!
……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的学习似乎成了父母的责任,孩子反而像是为家长学习的。父母越早厘清自己在孩子学习这件事上的角色定位,就可以越早地把学习的责任交还给孩子。否则,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于学习这个话题会变得越来越难以沟通。
家长的角色,一方面是和老师相互配合,支持孩子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是当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和挑战时给孩子必要的支持,培养孩子的各项能力。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总想为孩子做点什么,只是有些父母总是做不到点子上。
于是父母越来越感到无能为力,对孩子越来越失望。孩子从父母的眼睛里看到的也是父母对自己的失望,从而会觉得自己笨。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不知不觉地失去对学习的控制感,无法形成学习自驱力。
于是父母在孩子学习这件事情上总是没办法放手,进入恶性循环。
《自驱型成长》一书中提到,如果没有健康的控制感,孩子就会感到无能为力和不知所措,容易变得过于被动与顺从。孩子一旦失去做出有意义的选择的能力,就可能变得焦虑、爱发脾气,甚至自暴自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父母提供的资源和帮助,孩子完成自我发展的过程会很艰难。
很多父母期待孩子到了高年级就可以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却从来没有教过孩子怎样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于是一边抓着孩子的学习不放,一边抱怨孩子总是不肯主动学习。
参加我的家长课的父母,有很多就是因为孩子在学习中遇到了各种挑战。
有的是孩子上幼儿园,刚接触拼音时就陷入了强烈的无力感;有的是孩子读一年级,迟迟进入不了学习状态,跟不上班级的学习进度;有的是孩子到了三年级,学习难度增加,出现严重偏科,成绩明显下降;还有的是孩子到了四五年级,在学习方面仍然需要父母催促、提醒,导致父母和孩子因为作业问题冲突不断。
无论学什么,适合孩子的难度和节奏很重要,超前学习的危害非常大,不但会破坏孩子的学习主动性,还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和畏难情绪,所以,孩子的学习,宁可慢一点儿,也不要快一点儿。
有的父母平时和孩子沟通时只谈学习内容,忽略了孩子的天生气质和情绪状态等对学习的影响。一味批评指责,不但对孩子的学习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让孩子讨厌学习,失去原有的动力和自信心。
父母对孩子的学习辅助得越多,越是剥夺了孩子为自己负责的机会,反而会限制孩子的发展。好的陪伴就是逐渐退出和放手的过程,父母过度代劳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有依赖性。
通过在我的家长课上学习,这些父母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更加清晰,开始直面自己的无力感,不再纠结于孩子当下的成绩和暂时的表现,而是有了方向和方法,开始更加放松地看待孩子的学习,进入了一种“放松下的高期待”的养育状态。
“放松”的父母能够做到正视自己的焦虑,更加放松地看待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挑战和错误,并以幽默和游戏的方式呈现对孩子的期待和要求。通过学习和持续地刻意练习,每位父母都可以习得这种放松的能力。
写本书时正值暑假,一位妈妈告诉我,她只是问了女儿几个问题,女儿就把自己的暑假安排得清清楚楚,把暑假的出行计划也充分地考虑进去了。即使是旅途中,女儿也坚持每天睡前把当天的学习计划完成。这给了我很大的鼓舞,让我更加坚信:父母只要用对了方法,持续一段时间,培养自驱型孩子真的不是梦。
孩子的学习是怎样发生的
孩子与父母之间良好的安全依恋关系,是孩子健康发展的关键与核心。感受到父母的爱和自己与父母的联结,会让孩子觉得安全,更愿意主动探索和学习。
在孩子小的时候,只需要游戏或拥抱就可以建立起亲子间的联结;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和期待越来越高,似乎除了“学习”很少有其他话题,和孩子渐行渐远,亲子间的联结也变得脆弱甚至断裂了。
其实,如果亲子关系好,孩子信任父母,愿意听从父母的建议,即使学习成绩暂时落后,只要方向对了,提高学习成绩是相对容易的;但如果亲子关系基础不好,孩子到了青春期,父母会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和孩子沟通越来越困难,想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是难上加难。
本书带你升级认知,厘清误区,学习方法,让你和孩子找到各自的正确角色定位,让你更加轻松地面对孩子的学习。
我们先来看一下孩子的学习是怎样发生的吧。
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指的是儿童自己能够达到的成就与在一个他所信任的、拥有更多知识的他人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成就之间的距离。
基于此,戴维·伍德和他的同事提出了“脚手架”概念,特指促进学习所需要的支持行为,用于描述在“最近发展区”成人对儿童提供的帮助和指导。对此,伍德提出了两条原则:
第一,当孩子明显遇到了困难时,成人应立即提供帮助;
第二,孩子干得很好时,成人应该减少帮助,逐渐降低对这一过程的干涉。
也就是说,成人是否需要为孩子提供支持和帮助取决于孩子的状况。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发挥空间,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指点,对孩子发展过程的控制随着孩子能力的提升而减少,直到孩子有能力独立完成任务。
在学习上也一样,父母在作为“脚手架”为孩子提供帮助的过程中,关键在于是否根据孩子的水平调整指导方式。父母需要秉承的基本原则就是:当孩子需要帮助时及时提供帮助;而当孩子不需要帮助时及时后退,把空间留给孩子。
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时候需要帮助孩子,什么时候不需要,以及如何帮助孩子?每个孩子、每个父母、每个家庭都不一样,父母需要好好学习并持续地实践才能搞清楚。把学到的东西用于实践,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才是最重要的。
儿子出生8年来,我参加了各种父母工作坊和课程,并组织了上百场工作坊、沙龙、读书会和成长小组,陪伴和支持了成千上万的父母。本书将游戏力养育[1]、学习力教练、因材施教三个理念和相应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总结了影响孩子学习自驱力的重要因素,从以下三个部分入手帮助父母了解孩子、觉察自己、用对方法,一步一步学会放手,培养自驱型孩子。
第一部分 如何让孩子爱上自主学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帮助父母厘清自己在陪孩子学习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了解自己的焦虑来源,了解孩子的学习风格和学习模式,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更好地和孩子沟通与合作,帮助孩子爱上自主学习。
第二部分 如何让孩子学会高效学习:厘清陪伴误区,重视孩子的感受
父母在陪伴孩子学习方面其实有很多认知误区,这些认知误区导致了无效陪伴。走出这些误区,是让孩子学会高效学习的前提。
第三部分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激活自驱力,进入正向循环
父母需要教给孩子一些高效的学习方法,这个过程中,父母从一开始陪着孩子做,到后来放手让孩子自己独立做,正是训练孩子各项能力、培养孩子各种好习惯的过程。一旦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形成正向循环,父母就可以放手了。
怎样使用本书
经常有父母找我咨询孩子学习方面的问题,久而久之,我发现这些父母遇到的挑战大多是有共性的,我把父母在孩子学习上遇到的挑战大致分为以下四类(见图0-1):
图0-1 父母在孩子学习上遇到的四类挑战
第一类是亲子关系的挑战,包括父母对孩子不够了解,想当然地看待孩子出现的问题,彼此沟通不顺畅,父母或孩子被情绪问题困住等;
第二类是认知升级的挑战,父母对孩子学习这件事情的认知存在很多误区,急需升级自己的认知;
第三类是陪伴方法的挑战,父母习惯性采用传统的或自以为正确的方法陪伴孩子学习,可能效率低下甚至会带来负面影响,久而久之给孩子带来挫败感;
第四类是耐心坚持的挑战,有些父母急于求成,缺乏耐心,总希望建立规则或养成习惯能立竿见影、第二天就生效,忽略了不管是学习还是习惯的养成,都是日积月累、水滴石穿的过程。
我把这四类挑战融入本书,总结成了父母最关心的21个常见问题,从问题入手,帮助父母了解问题背后的根源,并给出简单实用的学习小工具(“自驱小马达”),方便父母在生活中去实践。
在阅读本书时,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去觉察,自己当前的挑战主要聚焦于哪一类或哪几类,有针对性地使用对应的学习小工具进行练习和调整。
也可以把本书当成工具书来使用,从自己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去阅读相关的章节,结合自家的实际情况,从某一个点入手开始行动起来,持续练习,取得积极的效果后再去读其他章节,这样会让你更有信心。
对父母来说,把背后的理论内化成自己的认知之后,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家情况的简单可行的实践方法,把简单的事情精确地重复,相信时间的力量,相信坚持的力量。
[1]即《游戏力》一书中所指的“基于游戏的亲子沟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