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 儿童生活

角角啼,天亮哩。6(江苏)

健康的孩子,生活习惯正常,他一年四季,总是破晓时分就醒了。人生但凡自幼就养成了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实在是大有说不尽的益处。

鸡儿喔喔啼,我要起来了,

猫儿眼像线,我要吃饭了,

鼠儿吱吱叫,我要睡觉了。(安徽)

汪剑英述。

明了,鸽子起咧;蓬了,老鹳打咧;

雨了,孩子大人都该起了。(河北定县)

张世文述。

明哪,明哪,雀儿打上棚哪,

老鸦、野雀儿翘了尾哪,

闺女、小子都该起哪。(河北)

姚丽卿述。尾,读作以,方见乡土情味,就与“起”押韵了。

天光哩,好起哩,石栏鸡子叫了哩,

打开大门送郎,一对鸳鸯拆散哩。(广东翁源)

清水辑《翁源儿歌》之一。载一九二九年六月《民俗》六十六期。令人注意的是,末两句乃从山歌跳走过来的。或也可说,全首就是山歌,而落在孩子们口里唱的。

一锅饭,满屋香,哥哥弟弟都来尝,

哥吃饱,弟吃饱,一块儿耍,一块儿跑,

爹娘说娃真个好。(陕西长安)

连下首,都见《陕西谣谚初集》。在灾荒不断的年代,乡村社会,常常得有满屋饭香,大人孩子就都有幸运安适之感。只因那困苦生活,时时压迫着人们的精神:爸妈辛苦力田,所得不够糊口,孩子们啼饥号寒。

红鞋,绿袜,我在池塘看鸭,

鸭还没有看遍哩,我妈叫我吃饭哩。

什么饭?饺子饭,一顿吃了八碗半。(陕西长安)

看,看管,牧放之意。饺子为美食,所以吃得多了。八碗半,乃夸说。

又待哭,又待笑,买个饽饽又不要。

烧烧,烧煳了,刻擦刻擦 7又没了。(山东临淄)

徐廉垣述。刻擦,吞吃声。哭笑无常,为小儿率真表现。好吃,又故意性歪逗人。

马耳菜,曲曲腰,三岁孩子没吃了;

叫大姊:打猫来!咪咪咪,猫跑了。(陕西咸阳)

李福人述。生活哪能老是那么圆满呢?小伢伢,也要领味点缺乏与散失的景况。

干哭没有泪,麦子不秀穗,

给你个大饽饽你不要,

给你个驴屎球,捧着哈哈笑。(山东)

张居本述。儿童哭闹,小伴或大人唱此嘲之,便转怒为喜。从婴儿时起,就懂得干哭要挟了。“不秀穗”,喻干哭,关联农事,好。

小小子,拾棉花,一拾拾个大甜瓜。

爹咬一口,娘咬一口,一咬咬着孩子的手。

孩子孩子你别哭,明天给你买锣鼓,

白天拿着玩,黑夜藏马虎。(北平)

孙客嘉述。藏马虎,捉迷藏也。

当,当,当!小孩儿要吃糖,

没人给买,哇哇哭一场。(北平)

小儿常态生活。昔日打锣卖糖,就是专以招徕小主顾的。

这个娃,会叫爸,爸给娃买个糖瓜瓜,

越吃越甜了,他爸腰里没钱了。(陕西乾县)

李福人述。末句说出父亲的负担之难。

雁鹅雁,扯扁担,扯在张家河坝吃早饭,

娘吃锅巴儿吃饭,老子回来啃罐罐,

啃不动,尽叫唤。(四川)

苏子涵述。父母尽量让儿女吃好茶饭,而自己苦食饿乏,为人子者,能不同声一哭。

东家孩,西家孩,喝罢汤,都来玩。(山东菏泽)

面汤、杂合汤、薄粥,通以汤称之。孩儿口味,不喜也不宜多吃硬食。但如粮食缺乏时季,一日只喝三顿汤,那人们就时时都燃烧着饥饿感了。

娃们娃们都来玩,茅厕院里焢干饭,

大娃吃,小娃看,一下看得小娃一头汗。(河南新野)

韩清世述。《中华大字典》:“焢,音烘,火气也。”末句颇见形容。野地里玩火烤什么吃,孩子们若感情生分,就是有大的吃小的看的情形。从“茅厕”两字看,乃为嘲谑性质,下一首可证。

萝卜干,萝卜皮,大小娃们来一群,

娃们娃们都来玩,茅厕园里做干饭,

来得早了吃一大碗,来得晚了不得见,不得见。

(河南邓县)

邓县、新野为邻县,都在南阳西南。

商商量量,挎只小鸡养养。(浙江宁波)

丁桁述。商,读作相。喻小儿相处和睦状。孩子们少不了闹别扭,但总是和好得很快。

公鸡叫,母鸡叫,给人家东西不讲要。(山东)

张居本述。儿童给了人家东西,舍不得,又要回来。占有、保得的欲望,人皆有之,孩子更坦率地表现罢了。

歪辫子歪,歪上街,怕人打,歪回来。(安徽)

“歪”字,正形容到孩子们行步神貌。

羞,羞,羞,鸭儿打斑鸠。(四川)

斑鸠可飞鸣。被指为丑小鸭的,就感到羞愧了。

蝉叫叫,割早稻,姐做鞋,我不要,

我要赤脚跳,跳到城隍庙,

扯大旗,放大炮,新娘房里好热闹。(江西)

赤脚跳,正是孩子心性,除非极寒天,跳跳蹦蹦,小脚并不会受冻。闲耍、自在的人生黄金时代。

小姑娘,巧打扮,会梳头,会擦面。

冲白布衫穿一件,走一步,扇一扇,

走上前,把戏看。又吃包子又吃面,

冷凉粉,将醋拌,吃到肚里不安然。(河南邓县)

尹淑敏述。冲白布之冲,是清末民初物品所惯用的词儿,质地较次或代用品,有“冲缎”“冲毛葛”“冲丝绳”“冲牛皮”之称。此词的存在,显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阶段,须待现代工业普遍化了,才不再有流传。“冲”的如此用法,为好多字典词书所忽略。目前皮匠作坊,仍有“真牛皮”“冲牛皮”的等差,而“冲皮装”,一直还是书本装订业使用难衰的。

娃娃仔,哭呱呱,有席不坐满地爬,

爬到厅堂撕烂画,爬到厅前要瓦渣,

瓦渣尖,弹伤面,哭得泪涟涟。(广西)

朱为济述。未能行步的幼孩,称娃娃仔,正是这般玩得稀糟的。

小五儿,小六儿,一块冰糖,一包豆儿。

小五儿爱爬高,一爬爬到柳树梢,

柳树梢,枝儿软,摔得小五儿翻了眼。

小六儿,真淘气,戴上胡子唱出戏,

唱完了戏,喝热汤,汤不凉,烫得小六儿叫亲娘。

(北平)

是小顽童的年岁了,他一玩上劲头,就是这般光景。

小小子儿,一般高,去到村南掏野雀,

掏了个小的他不要,掏了个大的它飞了。(河北蠡县)

连下,皆小儿玩耍实况。

爬树爬得高,翻落一团糟,

爬树爬得低,翻落还好医。(浙江余姚)

邵诵熙述。

小小孩,上门台,门台高,跌断小孩腰,

娘在家里唤姣姣,爹在外边卖花椒。(河南辉县)

瑞光述。爹谋生在外,照料不了孩子。

三岁小干学走桥,头上珠花朵朵摇,

堕拉河里呒 8人捞;乡下阿哥搭吾捞一捞,

明朝请倷吃块白糖猪油糕。(江苏苏州)

顾颉刚《吴歌甲集》卷上。小干即小孩。干为“个”之讹。9由于叶韵与乡土口语腔调关系,歌谣常有字眼儿唱走了音的。

小白妮,坐桃枝,想吃桃,桃有毛;

想吃杏,杏子酸,花红、李子面蛋蛋。(河南辉县)

瑞光述。孩子少有不好爬树、摘果子的。面蛋蛋,谓其品质不清脆。

小白鸡,跳窝窝,跟爹睡,爹打我,

跟娘睡,娘踢我,跟猫睡,猫咬我。

想吃馍,找不着,一阵一阵气死我。(河南)

刘克让述。寂寞伤苦,是人生所常遇,无如于此际,巧妙自然地说唱中启示、教导之,使其善以自处。

妈妈待我好,见我微微笑;

妹妹待我好,见我面前跑;

黄狗待我好,见我把尾摇。(陕西合阳)

刘中宽述。正有如冬天太阳,和暖快乐的感受充满四方。

月亮巴巴,踩着瓦渣。一跤跌倒,赖我打他,

回去告诉妈妈,妈妈给我两个嘴巴。(广西)

莫耀南述。有的妈妈管教严,只要孩子在外惹事,每每不问情由,先打了再说。

大个不懂事,细个不听话,

一个头上打一下。(江西南昌)

张嵚坡述。儿童相打,和解时所唱。两方都受斥责,就不会起争执了。

嘻嘻嘻,哈哈哈,嘻嘻哈哈真快活,

只要我身子长得大,爸妈的事儿不管他。(陕西洛川)

见民国版陕西《洛川县志·方言谣谚志》。爸,读如达。孩儿只盼长。也是指的父母间的纠葛,做儿女的哪里管得了?

青线,白线,撒尿,射箭;

青射,白射,撒屎,射着。(浙江余姚)

胡义述。虽为嘲谑,实欲孩子们排泄顺畅。

唉!出哉,弗关碍,自家铺盖,

横竖棉花胎,晒晒干再好盖,

夜头省得爬起来。(江苏苏州)

顾颉刚《吴歌甲集》卷上。其结构为宝塔诗形式,一言到七言。自是文人戏编,把儿童心性揣摩得好。“遗溺”谓出尿。故有“出哉”之叹,吴语口气。一般地说,孩子到一岁多,就渐渐有了控制大小便、不使弄脏衣被的能力。如有七八岁还在“尿床”,就是病态了。棉花胎,被絮也。江汉,以“画龙”嘲之,且打趣儿童:“顶着被窝晒罢。”有用吃狗肉的食补偏方治此疾患的。

蜻蜓停停,我勿捉你,

我捉南山爬爬虫。(浙江余姚)

邵纯熙述。连下,皆儿童真实生活的呈现。

小板凳,两头峭 10,爹爹叫我捉虼蚤,

虼蚤一迸 11我一碰,爹爹讲我不中用。(安徽合肥)

汪元起述。说不中用,未免苛求了,大人也难捉到跳蚤。

泥孩,泥孩,把你当弟弟,把你当妹妹,

拍拍胸,勿伤风;拍拍背,没灾晦。(陕西蓝田)

郑仲奇述。在塑料制品未有之前,儿童玩具多以木泥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