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向火星:马斯克和SpaceX的初创故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推荐序三:
从SpaceX的早期创业经历中汲取经验和勇气

李剑威|真成投资创始合伙人

今天,SpaceX作为全球航天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创业公司,估值超过了1250亿美元。他们的“猎鹰9号”可回收火箭已经成功发射并回收了100多次,在过去几年把超过2000颗卫星送上了太空,以登上火星为目标的“星舰”也蓄势待发入轨。可以说,SpaceX在过去二十年给航天产业带来了一场彻底的革命,是硬科技创业明星中的明星。

然而透过这本书,我们看到SpaceX旅程的头几年是非常艰苦的。正如本书英文书名所说,用desperate(不顾一切)形容早年的SpaceX非常恰当。他们2002年创业时只有一间空荡荡的厂房和几名员工,他们的想法被行业专家看成异类,头三次发射都以失败告终,公司在2008年8月离破产更是只有一步之遥。但在非常艰难的环境中,马斯克带领团队完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的任务。跳出商业航天领域,马斯克和SpaceX创业早期所践行的几个原则对于其他行业也同样适用:

首先,宏大的愿景、坚定的目标和简单直接的文化本身就是重要的竞争力,可以形成强大的战斗力,更能够影响行业内的客户。早期的SpaceX核心员工,从汤姆·穆勒、克里斯·汤普森,到后来的格温·肖特威尔,都是被研发低成本火箭、最终实现火星移民的想法所感召而来的。这些志同道合的乐观主义者在后来几次发射中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尤其是在第四次发射“猎鹰1号”前,仅用六周时间就完成了一枚火箭从零件到总装的全过程,中间还曾经在一周内把一级火箭拆解和重装。这种工作文化也感染了客户,SpaceX的早期客户都希望这家公司获得成功,马来西亚卫星公司、美国宇航局都在它早期的几次失败后继续给予支持,直到“猎鹰1号”最终成功发射。

第二,用第一性原理思考,快速迭代,容忍失败,追求成本上的结构性优势。马斯克在创业之初,就发现旧的航天体系反应速度慢,成本非常高,所以他提出要追溯到供应商的最上游,争取做到每一个零部件的最优化。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SpaceX大部分部件都是自研,成本低,迭代速度快。在早期的每一次发射失败之后,他们都迅速定位原因,做出改进。最终,猎鹰1号在第四次发射时取得成功,而这次成功距第三次发射失败还不到两个月!正是通过这种工作方式,SpaceX在2015年成功完成了人类首次火箭入轨回收,彻底改变了火箭发射的成本结构。

第三,对商业化和现金流的高度关注,对客户持续的影响和沟通。作为一家硬科技公司,SpaceX没有沉醉于研发,而是在成立第二年就尝试销售。他们用火箭模型吸引客户,在火箭造出来之前就争取订单,到2003年,他们已经拿下了2500万美元的意向订单。在遇到不公平待遇时,他们向美国宇航局据理力争,最终赢得了2.6亿美元的合同。负责销售的副总裁肖特威尔在2008年也成为公司的总裁。

看完这本书,我们会意识到,无论多么成功的企业,在早期也充满了艰辛和不确定性,甚至会多次经历濒死时刻;坚韧的创业者,要依靠宏大的愿景,科学的方法论,有战斗力的团队,才有机会带领企业走向成功。

现在,SpaceX的火箭发射回收已经成为常态,“星链”也已经体现出巨大的价值。希望在不久后,国内的商业航天企业也能拥有运载火箭的入轨回收技术,深度参与太空的开发。也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从SpaceX早期艰辛的创业经历中汲取经验和勇气!

2023年于真成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