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第13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8 产权是一种游戏规则

在大部分日常社会互动中,游戏规则的重头戏是产权。产权是游戏规则。私有产权是市场交换型经济体的根基。所谓“私有产权”,是指法律以所有权的形式将权利明确分配给具体的个人。私有产权清楚界定了谁在法律上拥有什么。如果你对某项财物拥有私有产权,那么任何其他人都无权未经你同意就使用这些财物,或者改变其物理性质。未经你的同意,住在同一条街上的邻居无权驾驶你的车,无权在你的车上蹦跳,无权重新油漆你的车,无权放掉车轮胎里的气,甚至也无权给你的车装一套更好的音响。(当然,未经邻居的同意,你也无权驾驶你的车轧过他前院的漂亮草坪。)此外,人们可以自愿地买卖或交换私有产权,即放弃自己的产权,换取对其他商品或服务的类似产权。因此,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下,不管是买下一辆汽车还是买下一袋食品都属于产权的交换。在交易完成之后,你便拥有了这辆汽车或者这袋食品的所有权,而卖家则拥有了你付出的那笔现金的所有权。

在前社会主义经济体中,公民通常可以享有消费商品(比如衣服、食品、收音机等)的私有产权,但是生产资料(比如自然资源、土地、工厂、机器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其他生产原料)通常只具有社会产权。在这种情况下,法律将这些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分配给整个社会,而不给任何一个特定的个人。在这种游戏规则下,因为这些生产资料由全社会共同所有,所以法律没有清楚地界定谁有权对这些生产资料做什么。一家由全社会共同所有的工厂究竟应该生产汽车、卡车、轮船还是炸弹?这家工厂是应该将规模翻倍,还是应该缩小规模,甚至究竟应不应该继续经营下去?这些问题应该由谁来决定(以及应该通过何种方式协商)?我们真的能指望整个社会对上述问题做出有利于经济发展和财富增长的决策吗?注意,社会可不是只需要对某一家具体的工厂进行上述决策,社会必须对所有由社会所有的生产资料进行上述决策。

私有产权能够准确地界定谁在何种情况下拥有什么。私有产权能为社会成员提供可靠的信息和激励机制。但是,要建立一个清晰明确、令人满意的私有产权系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个系统几乎一定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演化才可能成形。在这个演化的过程中,法律、风俗、道德、技术和日常习惯共同作用,建立起稳定的模式。当这些国家放弃社会主义制度时,旧的产权被摒弃,但是新的产权不一定能及时建立起来。因此我们看到的结果可能不是市场协作,而是混乱。对于前社会主义国家而言,从由政府控制的经济模式向由市场控制的经济模式转型的过程并不是一条康庄大道。在过去那段历史中,他们在这条道路上经历了许多坑洼、冲溃、滑坡,也走进过许多蓝图上没有标明的区域。

根据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界定清晰、能被有效执行的产权确实能够鼓励人们合理高效地使用已经存在的稀缺资源。清晰的产权还能激励人们努力寻找新的资源,积极创新,引入降低成本的新科技,以及发展新的才能和技术。在本书的下一章中,我们还会说明这样一条规律:允许人们在自愿前提下交换产权能够提高交易各方的财富水平,增加交易各方的机会数量。当然,经济衰退现象仍有可能出现。当资源数量明显减少时,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有可能因此降低(我们可以考虑以下例子:比如2003年伊朗的地震,同年巴格达遭遇的轰炸,2005年给美国带来史无前例的损失的卡特里娜飓风,2011年袭击日本的海啸,这些都对人身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