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救宋,我竟成头号奸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7章 全民大讨论(求追读)

十一月十三日。

在孔家书坊昼夜不停地赶工下,《寒门学子入仕论》足足印制了三万份。

一万份留在京东路,一万份发往开封府,还有一万份发往江南。

如此一来,朝廷即使想要销毁此文,也是不可能了。

三日后,此文率先在京东路火热起来。

讨论者无数。

“那些富家官宦子弟本就可恩荫做官,还要和我们抢占一个榜上名额,这让我们如何与他们比?”

“科举是贫民百姓跨越阶层的唯一一条道路,但是现在这条路是不公平、不公正的。”

“唯有重诗赋而轻策论,我们这些贫苦出身的学子才有机会高中,不然榜上将尽是富家官宦的子弟!”

“此文甚有道理,若考治国之策,我们苦读十年,都赶不上那些豪门学子的须臾之功,他们有靠山,而我们什么都没有!”

“治国之策,可治国吗?不过也只是如赵括般纸上谈兵罢了,有几人真正能想出治国良策?”

……

又过了两日。

汴京城的书生也开始讨论起来。

有人认为此文乃是抨击前半年施行的新政,重策论而轻诗赋,只会加剧寒门难出贵子。

有人认为科举本就应以学识为先,寒门学子不如富家官宦学子知晓国事是实情,谁都无法改变。

还有人讽刺汴京城解额过多,特奏名的举子过多,存在严重的不公平现象。

甚至还有人骂孙复、柳永等人因多次落第,才称科举考试不公。

大宋的言论相对自由。

这导致各个地方的书生都讨论起来。

汴京城,清风楼。

三十多位书生士子齐聚,正在讨论着朝廷科举到底是应重诗赋轻策论,还是应重策论而轻诗赋。

其中。

两名书生的犀利发言吸引了所有人。

“科举乃是为朝廷选拔治国良才,而策论考究治国之策,来年省试自然应重策论而轻诗赋,不然选出一堆只会埋头写诗、摇头背诵四书五经的书呆子,于国何益?于民何益?”一位面容白静的锦衣书生高声道。

“宏远兄,此言差矣。自我大宋开国到当今官家登基的几十年来,施行的不都是重诗赋而轻策论,难道选出的都是书呆子吗?”一名貌不惊人的灰衣书生说道。

“我没这个意思,而是当下擅长诗赋者太多,擅长策论者太少,故而急需重策论之才,唯有此,才可兴盛我大宋江山!”

“什么是擅长策论之才,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试问在座的诸位,你们所知的治国之策,有哪个不是根据朝堂上的父辈得到的,身在汴京,大家很容易得到朝堂的最新消息,可听到官员们对朝政的讨论,甚至可以拿到朝堂邸报的手抄本,这些知识是大家在讨论治国之策时的倚仗。”

灰衣书生情绪激动,接着说道:“但那些偏远地区的寒门子弟,他们有这种获知渠道吗?这些内容在书本里能看到吗?他们的无知是因为在座的诸位比他们的见解高吗?并不是,他们只是没有得到公平的机会。甚至大多数书生,他们根本没有太大的抱负,他们只想着考取功名,先解决个人温饱,能够养家糊口!”

“一派胡言,吾等为官乃是为了江山社稷,为了治国齐天下,怎可为个人私利为官?”

“哼!为了江山社稷?好一派冠冕堂皇的话语。就拿当下的朝堂来讲,多少尸位素餐的官员们口口声声说为了江山社稷,为了黎民百姓,但他们根本就不知百姓疾苦,他们忙着党争、忙着争权夺势,何时将百姓的事情放在心里?”

“重策论确实可兴宋,但此策论,是如何让西夏臣服的策论,是如何收回燕云十六州的策论,是让百姓无饥馑之患的策论,而不是夸夸其谈,顺应朝堂某些执宰的策论!”

“我主张重诗赋而轻策论,乃是认为书生意气,在没有足够的执政经验前,谁都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高谈治国之策,而重诗赋对全国的书生士子而言,乃是相对公平的考试方式。”

……

此辩论被有心者记录下来,很快就传遍了全城。

其也代表了绝大多数书生士子的意见。

重策论者,认为通晓策论者方可救国,科举选士自应以策论为先。

重诗赋者,则认为大家同读圣贤之书,重诗赋将更加公平,而现在的士子空谈治国之策,都是言之无物。

汴京城的书生们,辩论极为激烈,有的甚至斗殴起来。

而此刻。

《寒门学子入仕论》与两名书生的辩论文抄都出现在赵祯的御案上。

下面站着首相贾昌朝、副相陈执中、吴育,还有前几日才被授予省试主考官的张方平。

赵祯望着《寒门学子入仕论》的左下角,下面赫然写着两行小字。

“撰文者:历山书院孙复、柳永、齐寿孝。”

“孔家书坊印制。“

赵祯心中甚是不解。

他想不明白,本来主张新政的泰山先生孙复怎么会写出这样与新政唱反调的文章。

还有孔家孔方。

掺和此事不但不能牟利,而且还有可能获罪,他这样做到底是何目的。

首相贾昌朝率先站了出来。

“官家,臣以为,民间争相讨论科举之事,乃是因《寒门学子入仕论》一文。此文肆意夸大寒门学子科举考试的难度,使得寒门学子与富家官宦子弟对立,且有意在引导着明年春天省试的内容方向,居心叵测,应立即禁止此文流通,并对相关人员定罪!”

贾昌朝一直不喜做事总是与众不同、爱搞独特的齐州。

贾昌朝刚说完,吴育便站了出来。

“臣以为,此事能引发全民讨论,便说明其中确实存在问题,纵观历年科举,确实是富家官宦子弟中举者越来越多,臣以为朝廷应该表个态,给天下的书生士子们一个交待。”

陈执中想了想,补充道:“臣以为吴相所言,甚有道理。”

赵祯看向一直低着脑袋的主考官张方平,问道:“安道,你如何看?”

张方平一脸郁闷,想了想,拱手道:“臣以为,贾相所言甚有道理。”

赵祯的脸色不由得变得铁青,这是将该如何做又推到了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