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医事春秋:古代中医制度
华夏文明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医学因其具有的民生属性,遂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随着夏、商、周等朝代的建立,政府这个组织形态与医学结成密不可分之势,这一特征在各王朝医事制度的建设上得到了清晰的体现。中国古代历来重视修史,保留至今卷帙浩繁的史籍,为人们了解中国古代医事制度的演进过程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从中国医事制度的发展脉络来看,各朝各代均有特点。如《周礼》展示了中国医事制度的萌芽形态。秦汉时期,奠定了医药政策的基础,促进了文献保存、整理以及医学分科。隋唐时期,重视医药发展,统一医药的度量衡单位,推行医疗机构法治化,开始了官办医学教育、药学教育与官修本草。宋元时期,医学教育从医政管理中独立,在医事制度中的地位得到凸显。简而言之,各朝代医事制度的发展均有特色。
本章侧重中国古代医事制度的发展历程,将医官制度和医政组织的历史嬗变作为叙述重点,借着汗牛充栋的史学典籍,大致勾勒出中国古代医事制度在漫漫时空中的发展脉络。由于中医文化代代相承,史学典籍浩如烟海,有关这一方面的资料遍及历代史书。通过对史料的整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古代医政组织的历史变迁:先是医官的出现,接下来才是医政组织,而且历朝历代医政组织的名称都有所变化。医学及其医事制度的历史以及关于它们的解释史(论说史),是社会历史长河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它们来沉思社会历史发展是一条十分可取的途径。医史文献、中医文化研究者不应局限于医学专业的视野,要关注医学发展的社会背景、文化因素等。其实,若完全抛开中国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体系不谈,就无法得出对中国医学的准确认识。就我们这一章所要谈论的古代中医制度而言,同样如此。因为任何政治体制都需要文化体系加以支撑,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独特,譬如高度集权的专制皇权主义、“官本位”的传统官僚文化和社会价值取向。医政是国家行政的一环,因此中国古代医政与中国古代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带有许多极为相似的特点。“君主专制”是中国古人对权力的基本认知,成为中国两千多年的漫长封建社会的基本国体。在这种政治体制下,中国古代医政组织的设立始终以皇权为中心。宫廷医疗是古代医政组织设置的基础。历朝历代林林总总的医官大多数是为宫廷服务的。某个时期,统治阶层的喜好对医政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马伯英在其《中国医学文化史》一书中,对中国古代医事制度是如此概括的:“国家整体的卫生管理和医事处置,始终处于散漫的、自发的或即兴式的因应对付式状态。一些有点成效的医事制度主要依靠传统;一些关心民瘼的措施则是暂时性的,多出于皇帝或权臣的“体恤之情”。”一言中的,他对中国古代医事制度本质的观察是准确的。我们在对历朝历代医事制度史料回顾中,即可发现宫廷医疗始终是古代医政的重点。统治阶层对平民百姓医疗卫生的关注,时废时兴,完全取决于政权稳定的考量和皇帝的一时兴起,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始终没有在中国古代扎根。本章将依断代体例,分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金元、明清六个时期,分别展示医事制度的历史概况及其发展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