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初见胡亥
“驾,驾,驾!”青铜马车之上的车夫毫不吝惜马力
力求在日上三竿之前将主人送回宫中,扬起滚滚烟尘于冲道之上。
“夫人不必过于如此担心,长公子可能只是杂务缠身,一时无法抽出身来
说不得再过些许时间便回来了。”
一名模样秀丽的侍女对着一脸愁容的郑夫人安慰道。
“事务再是如何要紧,还能端五也留任工坊之中不成?
这眼见就要午时(日中,11~13)了,还是半点音信全无
吾知苏儿专心事业,寻常休沐日不回宫中也倒罢了,每六日休沐一次(注1)赶回宫中确实不便
可这端五分明有三日假期,怎的今日还未归来?苏儿一向宽厚孝顺,断不可能不归宫中
盈儿,尔说,苏儿难不成是在外遭了贼人,遇到了危险?”
郑夫人蛾眉蹙起,满脸愁容地对着侍女发难
这是关心则乱了。
侍女也是有些无奈:
“夫人,在这天下首善之地,又有何等贼人敢于胁迫长公子?
长公子只是离了皇宫之中,并不是去到什么天涯海角呀,夫人大可不必多虑。
想必长公子已经在赶来的路上了,且等上一等。”
侍女单名一个盈字,一般都被郑夫人唤作盈儿
这个时代的奴婢没有姓氏很正常,那是一般只有贵族才能享有的待遇。
郑夫人却还是不信
即使是相伴十余年的侍女,此时的宽慰也难以见效,欲要再言之时,只听得一声
“母妃,儿臣回来了!”
登时所有的烦乱和愁容全部消融,取而代之的是一脸惊喜莫名的神情和一句略显埋怨的话语:
“尔竟还知道回来,吾还以为这宜春宫中怕是再也见不到大秦长公子的身影了!”
扶苏情知自己出了差池,赶回来的时间太晚,连自己的寝宫都没回去就直奔宜春宫而来
可到底还是晚了些许时辰
当下也不好对郑夫人的埋怨无动于衷,毕竟郑夫人对自己的关爱是毫不作伪的
当下两腿一松,跪倒了地上:
“儿臣知罪,儿臣千不该万不该将今日苏纸工序监督完后再行出发
怠慢了母妃,哪怕儿臣一路疾驰,未去藏阳宫歇息,也未去兴乐宫向父皇请安
但迟了就是迟了,让母妃苦等忧心,儿臣不孝,甘愿受母妃鞭笞。”
扶苏当然知道郑夫人舍不得斥责自己,更别说受鞭笞之刑了,但姿态还是必须要摆出来的
毕竟挨打要立正,打不打是一回事,态度是另一回事。
郑夫人果然慌了神,眼见自己的宝贝儿子如此作态,心中仅有的一点不满早就抛诸于九霄云外了:
“快快起来,不就是延误了些许时辰么,又有何大碍?
连用午膳的时间都未曾到来,怎的就要下跪了
更毋论说鞭笞之刑,母妃知吾儿勤于政事,又怎会多加苛责?
难不成在苏儿心中的母妃就是一个不识大体的妇人?”
这可就有点诛心之言的意思了。
扶苏顺势起来,连忙告罪道:
“儿臣绝无此意,只是经日不见母妃,难得有端五休沐之期却让母妃苦等,心中有愧”
郑夫人又道:“母妃也知道尔方才做了好大一番事业
无论是宫中城中都为人称道,一心扑在工坊也是应有之义
苏儿是越来越有乃父之风了,这是好事,但母妃却是不想汝最终像他一样
最终远离母妃...”
扶苏听着郑夫人心中的凄婉之意,心中也是一酸
人人皆羡慕皇帝后宫佳丽三千的生活滋润,可又有几人能去体会到这些终身困于深宫之辈的苦楚?
特别是郑夫人这种母族势力可以忽略不计的妃嫔,连能说话的人都是少之又少
也就无怪乎郑夫人如此溺爱扶苏了,实在是唯一的精神寄托,倾注了全部心血。
扶苏正欲再安慰郑夫人一二,一道清脆的声音穿透大殿传入在场之人耳中:
“儿臣胡亥拜见母妃,见过皇兄。”
一个小小的身影出现在了宜春宫门口,身后还跟着一席灰袍身影。
扶苏刚要出口的安慰之语顿时被打断在嗓子中,细细打量着来者
“微臣拜见郑夫人,拜见长公子。”那袭灰袍身影作揖行礼。
“中车府令?今日怎么得闲来本妃寝宫中了?”郑夫人却没有丝毫假以颜色
不错,来人正是胡亥并其师赵高。
“回禀夫人,微臣正在忘夷宫中教授小公子律例
恰逢赵夫人命小公子来向夫人请安,微臣便一道而来。”
还请夫人见谅。
郑夫人听了只是冷哼一声,并未有所表示,赵高不以为意。
赵夫人就是胡亥的生母,同为后宫妃嫔,郑夫人和赵夫人之间自然不会多么和睦。
更别说胡亥还是小公子,深得嬴政宠爱,连带着赵夫人都得以经常服侍嬴政。
而赵高作为教授胡亥律令的老师,与其有师徒之实,自然亲近远胜郑夫人。
郑夫人不好对胡亥有所偏颇,易被扣上妒妇之名,但对于赵高这个阉竖可就没什么好脸色了。
“无须多礼,佳节得见吾弟,真是双喜临门呢,中车府令风采也一如从前。”
扶苏出言打破了略显尴尬的气氛,上下打量着历史上将自己逼死的两位罪魁祸首。
许是胡亥年纪尚幼的缘故,反正扶苏看着眼前这个稚童,怎么也无法将其和历史上那个残暴的秦二世联系起来。
胡亥眉眼虽然尚未长开,但已经隐隐能看出嬴政的影子。
特别是那双狭长的眼眸,与嬴政当真是一个模子中刻出来的。
这点扶苏远远不如,毕竟继承了郑夫人的桃花眼眸。
难怪嬴政如此喜欢胡亥,除年幼天真的天然优势之外,果真是颇肖其父。
只有那眼中不时闪过的狡黠之色能分辨出与嬴政的不同之处(xia,二声),也彰显着其孩童的身份。
那位始皇帝眼中,有的只有深沉莫测。
而赵高,这个史书上赫赫有名的奸臣,扶苏却也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
赵高虽为宦者,但骨节宽大,身材魁梧,丝毫没有其他宦官的萎靡之态。
注1:秦朝并未有明确记载的休沐制度,休沐制度自西汉明确见诸于史籍记载。
但笔者认为没有休沐制度不太现实,又因秦以六为尊,假设秦代六日一休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