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尤金·伊萨依:精通琴艺的条件
在当今小提琴大师中,谁能担得起比利时艺术家最杰出代表的重任?尤金·伊萨依可谓其一。他演奏出的非凡的音色和靠技巧、天赋展示出的“超凡气质”,在充满羡慕的同行口中也是盛赞有加。正如伊萨依本人所言,比利时学派“在巴黎音乐学院的约瑟夫·兰伯特·马萨尔(Joseph Lambert Massart)、雷米(Remi)、马丁·皮埃尔·马尔西克(Martin Pierre Marsick)等人执教的七十年间达到顶峰”。而事实上,作为该学派缔造者亨利·维厄唐(Henri Vieuxtemps)、亨里克·维尼亚夫斯基(Henryk Wieniawski)的嫡传弟子,伊萨依堪称比利时小提琴学派的代表。
尤金·伊萨依
人们在初见伊萨依时,必定会被他的心灵,广袤的视野,友善、真挚以及平和的性格所打动。笔者最早是通过伊萨依的挚友阿道夫·贝蒂(Adolfo Betti)的介绍在纽约与他取得联系的,后在他另一位朋友雅克·蒂博(Jacques Thibaud)的陪同下,在斯卡斯戴尔拜访了他。他把自己的时间分为音乐时间与网球时间两个部分。伊萨依对采访毫无拘束,对于艺术及其理念更是侃侃而谈。关于他自己的学习经历,他说道:
“说来奇怪,我父亲是我的启蒙老师——这并不常见;我跟他学琴,直到1867年进入列日音乐学院。在那里,我和奥维德·穆辛[1]赢得了一场比赛的并列第二名,我演奏的是维奥蒂《第22号小提琴协奏曲》。后来,我到布鲁塞尔跟随维尼亚夫斯基学习,又到巴黎跟维厄唐学了两年。当我见到维厄唐时,他已瘫痪并无法演奏了,但这绝不妨碍他出色的教学。那个时候,我已经是一个演奏家了。维厄唐的确很伟大,他辉煌的演奏艺术深植于整个‘浪漫’传统。他创作了七部协奏曲——毫无疑问,它们从技巧的角度来看是注重炫技效果的。但这些作品的艺术根基却极为坚实!而且创作构思十分有趣,交响乐声部绝非区区伴奏。唯有尼科罗·帕格尼尼(Niccolò Paganini)的作品可以在炫技效果上与之相提并论,当然,帕格尼尼也不可能用今天的方式去演奏那些作品。惠于技巧的发展,维厄唐在纯音乐表现方面亦是一位大师。事实证明,经过了四五十年的考验,他的作品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约瑟夫·约阿希姆(Joseph Joachim)、休伯特·列奥纳德(Hubert Léonard)、卡米洛·希沃里(Camillo Sivori)、维尼亚夫斯基等人都对维厄唐赞赏有加。相对而言,帕格尼尼和彼得罗·洛克泰利(Pietro Locatelli)的作品之效果主要源于技巧的建立,但维厄唐并未局限于此,他更是一位艺术家,驱使小提琴这件乐器迈向雨果、巴尔扎克、戈蒂埃原本在文学领域开拓的浪漫主义大道。曾几何时,小提琴家都不得不去取悦、试图打动听众——维厄唐深知这一点。就像鲁宾斯坦认为的那样,艺术家首先得具备理念、情感的力量——技巧必须完美,不必总是挂念它!顺便一说,关于演奏学派的问题,我注意到近来存在一种对法比学派的抵触。这不应该。许多前辈都是卓绝非凡的人物,而晚辈无疑都接受过他们的影响。一些伟大的小提琴家——维厄唐、列奥纳德、马尔西克、雷米、帕朗(Parent)、约瑟夫·德布鲁(Joseph Debroux)、穆辛以及塞萨尔·汤姆森(César Thomson)——都是比利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