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迷茫中觉醒,用几个瞬间长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第一辑 谁的青春不忧伤》:上天是公平的,因为它对每个人都不公平

当我们放肆地走过青春以后,总有一天会小心翼翼地回望自己留下的足迹和那些在我们青春路上烙下印记的人与事。

也许当时,我们还不知道生活不容易,而且此时的境况谁也无法预料,可我们还是要学会快乐。谁的青春能不忧伤呢?不忧伤的青春是不完美的,我们需要在这淡淡的忧伤中学会开心,学会坚强,学会生活。

世界就这么大,世界上的东西就那么多,你得到的多,别人就会少一点,别人得到的多,你就会少一点。无论谁多谁少,都不是绝对的公平。上帝对每个人都是不公平的,因为总有人在某一方面比另一个人好,上帝对每个人又都是公平的,因为它对每个人都不公平。所以,如果不公平找到了你,那么就让自己的心公平地接受不公平的“贺礼”。

生活会平等地对待每个人

你羡慕别人的幸福,却不知道有人也羡慕着你的幸福。生活并不只亏待你一个人,活着,谁都不容易。

你认为自己一无所有,其实比你更一穷二白的人还有很多;你认为别人相貌比你好,却忘了有些人甚至没有手脚。其实,学会了感恩,你就会发现,自己其实也是幸运的。

有两个一起长大的孩子从小就都失去了父母,后来都被来自欧洲的外交官家庭所收养。两个人都上过世界上著名的学校。但她们两个人之间却存在着不小的差别:其中一个30多岁就成了女强人,经营着一家颇有名气的企业;而另一个在国内某所学校任教,待遇不错,但她一直觉得自己很失败。

那年,在欧洲经商的人回国了,邀请亲友邻居一起吃饭,也包括在国内任教的那个朋友。晚餐在寒暄中开场,大家谈论着这些年各自的发展变化以及所经历的趣闻轶事。随着话题的一步步展开,教师开始越来越多地讲述自己的不幸:她是一个如何可怜的孤儿,又如何被欧洲来的养父母领养到遥远的地方,她觉得自己是如何的孤独。她怀着一腔报国的热忱回国,又是如何不受重视等。

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表现出了同情。随着她的怨气越来越重,那位经商的终于忍不住制止了她的叙述:“可以了!你一直在讲自己多么不幸。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的养父母当初在成百上千个孤儿中挑选了别人又会怎样?”教师直视着她的朋友说:“你不知道,我不开心的根源在于……”然后接着描述她所遭遇的不公正待遇。

最终,经商的说:“我不敢相信你还在这么想!我记得自己25岁的时候无法忍受周围的世界,我恨周围的每一件事,我恨周围的每一个人,好像所有的人都在和我作对似的。我很伤心无奈,也很沮丧。我那时的想法和你现在的想法一样,我们都有足够的理由抱怨。”她越说越激动,“我劝你不要再这样对待自己了!想一想你有多幸运,你不必像真正的孤儿那样度过悲惨的一生,实际上你接受了非常好的教育。你负有帮助别人脱离贫困旋涡的责任,而不是找一大堆自怨自艾的借口把自己围起来。在我摆脱了顾影自怜,同时又意识到自己究竟有多幸运之后,我才获得了现在的成功!”

那位教师深受震动。这是第一次有人否定她的想法,打断了她的凄苦回忆,而这一切回忆曾是多么容易引起他人的同情。

在不同人的眼中,世界也会变得不同。其实星星还是那颗星星,世界依然是那个世界。你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就会发现很多美丽的风景;你带着满腹怨气去看,你就会觉得世界一无是处。

有句话说得好,“凡墙都是门”,即使你面前的墙将你封堵得密不透风,你也依然可以把它视作你的一种出路。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有很多事情发生,如果你一直沉溺在已经发生的事情中,不停地抱怨,不断地指责,总觉得别人都比你过得好,总觉得生活错待了自己。这样下去,你的心境就会越来越沮丧。一直只懂得抱怨的人,注定会活在迷离混沌的状态中,看不到前头亮着一片明朗的人生天空。

请欣然接受生命中的事实,不管人生怎么样,总要让自己的生命充满了绚烂与光彩,不要总觉得谁都对不起你。人生有无限的可能,一切都在你手里。

你没有自暴自弃的权利

一张白纸上画着一个黑点,有的人只看到黑点,那他就钻进了“黑点”这个死胡同,黑点被扩大化,因此全然不觉周围还有着大片的白纸。

很多年轻人,受了一点挫折和失败,就开始怀疑自己,甚至怀疑人生,觉得“我不行”,或者“这世界太不公平了”、“我太倒霉了”。这是典型的以偏概全的“黑点思维”。其实,当你抱怨买不起新鞋的时候,有的人连穿鞋的机会都没有呢!

有个穷困潦倒的销售员,每天都在抱怨自己“怀才不遇”,抱怨命运捉弄自己。

圣诞节前夕,家家户户热闹非凡,到处充满了节日的气氛。唯独他冷冷清清,独自一人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回顾往事。去年的今天,他也是一个人,是靠酒精度过了圣诞节,没有新衣、没有新鞋,更别提新车、新房子了,他觉得自己就是这世界上最孤独、最倒霉的那一个人,他甚至为此产生过轻生的念头!

“唉!看来,今年我又要穿着这双旧鞋子过圣诞节了!”说着,他准备脱掉旧鞋子。这时,“倒霉”的销售员突然看到一个年轻人滑着轮椅从自己面前经过。他顿时醒悟:“我有鞋子穿是多么幸福!他连穿鞋子的机会都没有啊!”从此以后,推销员无论做什么都不再抱怨,他珍惜机会,发奋图强,力争上游。数年以后,推销员终于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成了一名百万富翁。

有时候,换个角度想问题,就能放下暂时的困惑。有时思维走进一个死胡同,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从圈子外来看待问题,这个时候视野开阔了,问题反而感觉不那么严重。

世界不就是这个样子吗?你想要求绝对的公平,肯定不现实,但你并不是最倒霉的那一个。

生活中,我们每天都有可能会碰到一些倒霉的事情。当我们为此伤心、烦恼、唉声叹气的时候,不妨想一想,这世上还有人比我们更倒霉呢!尽管我们认为自己已经够倒霉了,但是或许在有些人心里,如果他们能达到我们现在这样的状态,就一定要用最大的虔诚谢天谢地了。所以,请记住,你,不是最倒霉的人,所以,你没有自暴自弃的权利。

命运掌控在我们自己手中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牌局,那么命运是庄家,我们是玩家。虽然庄家掌控着游戏规则,但我们也有选择怎样出牌的权利。命运看似无从改变,实则时时都在变化,命运最终掌控在我们自己手中。

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的母亲非常喜欢打牌,没事的时候常拉着子女们一起玩上几把。小艾森豪威尔玩牌有个特点,就是拿到好牌就得意扬扬,拿到臭牌就垂头丧气,有时甚至弃牌不玩。这个习惯总是让大家很扫兴,母亲对他的毛病也很担忧,决定找机会教育他一番。

有一次玩牌,艾森豪威尔连拿几把臭牌,便又开始抱怨起来,母亲趁机对他进行教育:“发牌的是上帝,不管什么牌你都得拿着,抓到坏牌抱怨也没用,你应该想方设法把它打好。”母亲的这番话,艾森豪威尔一直铭记于心。

1952年,艾森豪威尔参加总统竞选,当时形势对他很不利,他的得票率被对手逐渐拉大,竞选过半的时候,人们都觉得他没戏了,他的竞选班子也有人提出放弃。

艾森豪威尔对他的竞选班子说:“不管什么牌你都得拿着,抓到坏牌抱怨也没用,你应该想方设法把它打好。”他及时调整战略,利用自己“二战英雄”之长,集中攻击对手“逃避服兵役”之短,很快便扭转了局面。当时,美国民众正因朝鲜战场的失败而怨声载道,一旦证实另一个总统候选人是个懦夫,选民们立刻倒戈,艾森豪威尔由此翻盘,当上了美国第34任总统。

在人生的这场牌局中,抓到烂牌的几率很大,牌面的好坏有时不由我们选择,但我们可以用最好的心态去接受现实。即使你手中只是一副烂牌,但你可以尽最大努力将牌打得无可挑剔,让手中的牌发挥出最大威力。相反,如果上帝给了你一副好牌,但你总是四个二带俩王这么出招,那么再好的牌面也会被你糟蹋。

上帝只是负责发牌,玩牌的是我们自己。

你的弱,是你自己造成的

看到过很多怨男怨女帖,内容大致都是以一副受害者的面目在诉说自己的悲惨故事。一再向人们强调,“你看,我没钱没势没背景,没个儿没胸没相貌,活脱脱的弱势群体,因为是弱者所以被别人欺负”。这条完整的论证链条,试图说服大家相信:“我”身上所出现的一切问题,都是弱势处境的外因造成的,不是“我”不想好好做人,而是生活不给我这个机会。

但事实上,你的弱,是你自己造成的。

约翰·沃尔走出办公大楼,身后突然传来“嗒……嗒……嗒……”的声音,很显然,那是盲人在用竹竿敲打地面探路。沃尔愣了片刻,接着,他缓缓转过身来。

盲人觉察到前方有人,似乎突然矮了几公分,蜷着身子上前哀求道:“尊敬的先生,您一定看得出我是个可怜的盲人吧?你能不能赏赐这个可怜人一点时间呢?”沃尔答应了他的请求,“不过,我还有事在身,你若有什么要求,请尽快说吧。”他说。

片刻之后,盲人从污迹斑斑的背包中掏出一枚打火机,接着说道:“尊敬的先生,这可是个很不错的打火机,但是我只卖2美元。”沃尔叹了口气,掏出一张钞票递给盲人。

盲人感恩戴德地接过钞票,用手一摸,发现那竟然是张百元大钞,他似乎又矮了几公分:“仁慈的先生啊,您是我见过最慷慨的人,我将终生为您祈祷!愿上帝保佑您一生平安!先生您知道吗?我并非天生失明,我之所以落到这步田地,都是15年前迈阿密的那次事故所赐!”

沃尔浑身一颤,问道:“你是说那次化工厂爆炸事故?”

盲人见对方似乎很感兴趣,说得越发起劲:“是啊,就是那一次,那可是次大事故,死伤了好多人呢!”盲人越说越激动,“其实我本不该这样的,当时我已经冲到了门口,可身后有个大个子突然将我推倒,口中喊着‘让我先出去,我不想死!’而且,他竟然是踩着我的身子跑出去的!随后,我就不省人事,等到我从医院中醒来,就已经变成了这个样子!”

谁知,沃尔听完以后,口气突然转冷:“詹姆斯先生,据我所知,事情并不是这样,你将它说反了!”

盲人亦是浑身一颤,半晌说不出一句话来。沃尔缓缓地说:“当时,我也在迈阿密化工厂工作,而你,就是那个从我身上踏过去的大个子,因为,你的那句话,我这一生都忘不了!”

盲人怔立良久,突然一把抓住沃尔,发出变调的笑声:“命运是多么的不公平!你在我身后,却安然无恙,如今又能出人头地,我虽然跑了出来,如今却成了个一无是处的瞎子!这灾难原本是属于你的,是我替你挡了灾难,你该怎么补偿我?!”

沃尔十分厌烦地推开盲人,举起手中精致的棕榈手杖,一字一句地说道:“詹姆斯,你知道吗?我也是个瞎子,你觉得自己可怜,但我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很多人喜欢扮演弱者的角色,目的不过是为了得到宽容和同情。而事实上,习惯装可怜的人往往得不到同情与认同,反而会遭到越来越多的轻视,到最后,连自己都会在这些负面的念头中彻底沉沦。

人!不要总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你抱怨再多,也不可能改变现状,唯有行动才能帮助你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你处境再难,也不是沉沦的借口,同情不可能将你从深渊中拉出。不要让别人觉得你可怜,无论我们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角色,但你必须是自己生命的主角。

愿意付出,才可能有收获

有些人,嫉恨别人的所获,就刻意忽略别人的付出,把别人的成功归因于世界的不公,给自己的不努力找理由。与此同时,将自己拉入自我欺骗的臆想当中,觉得整个世界都欠自己的,心中悲愤无比。

其实,这个世界不欠任何人的,它给了你存活的空间,这就是最大的恩赐,而你最终活成什么样,那是你自己的事情。如果你不够努力,就不要抱怨别人比你得到的多,没有人抢走你任何东西,你的所获,一定程度上与你的付出成正比,而不是别人的错。

某一天,约克和汤姆结伴旅游。约克带了3块饼,汤姆带了5块饼。有一个路人经过,路人饿了。约克和汤姆邀请他一起吃饭。约克、汤姆和路人将8块饼全部吃完。吃完饭后,路人感谢他们的午餐,给了他们俩8个金币。约克和汤姆为这8个金币的分配展开了争执。汤姆说:“我带了5块饼,理应我得5个金币,你得3个金币。”约克不同意:“既然我们在一起吃这8块饼,理应平分这8个金币。”约克坚持认为每人各4块金币。

为此,约克找到公正的夏普里。夏普里说:“孩子,汤姆给你3个金币,因为你们是朋友,你应该接受它;如果你要公正的话,那么我告诉你,公正的分法是,你应当得到1个金币,而你的朋友汤姆应当得到7个金币。”约克不理解。

夏普里说:“是这样的,孩子。你们3人吃了8块饼,你吃了其中的1/3,即8/3块,路人吃了你带的饼中的3-8/3=1/3;汤姆也吃了8/3,路人吃了他带的饼中的5-8/3=7/3。这样,路人所吃的8/3块饼中,有你的1/3,汤姆的7/3。路人所吃的饼中,属于汤姆的是属于你的7倍。因此,对于这8个金币,公平的分法是:你得1个金币,汤姆得7个金币。你看有没有道理?”

所得与自己的贡献相等,这就是夏普里说的意思。

你愿意付出,才可能有收获,这就是世界的法则。

当然,不努力也可以,不努力也是人生的权利,除了父母师长,没有人会一直督促你努力。做个平庸之辈也是自己的选择。但不要自己不努力,偏偏又愤世嫉俗,觉得别人的成就都是投机取巧得来的,就你一个人无辜遭受命运的作弄。觉得别人都不该享受他们的生活,都应该接受你的正义审判。

事实上,你只看到了别人的小蛮腰,却没看到她们挥汗如雨在健身房;你只看到别人出入高档场所,却没看到人家平日里的辛苦奔忙。

世界真不欠你的,也不欠任何人的。每个人都有权利享受自己通过努力创造的幸福,世上没那么多内定的成功,你没能出人头地,要怪你还不够努力。

如果你能全力以赴地去做事,没有人会否定你的优秀。

别总觉得自己是受害者

一场考试或考核,无论程序多么公开,制度多么规范,落选者总是会说:“这里面一定有黑幕!”而且,这种猜疑总是能引起舆论共鸣。公司的晋升选拔,无论做得多么透明,总是会有那么一小撮人议论:“这个人就是靠溜须拍马上去的。”或者“肯定给领导好处了!”在有关穷人富人的舆论争议中,这种心态表现得更明显,没有多少是非原则的认知,充斥着受害者的情绪发泄。这样的情绪状态,心理学上称之为“受害者心理”。这是一种消极的应对问题方式,其本质上是一种逃避心理。有了“受害者心理”,很容易通过不断肯定自己的无辜,把责任推给他人,而不去解决问题。就像歌曲《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中唱的那样:“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到底我是做错了什么……”

有两个年轻人同在一家卖场工作,其中一个已经在这里待了4年。他的朋友与他在柜台边交谈,他说,这家商店没有器重他,他正准备跳槽。在谈话中,有个顾客走到他面前,要求看看帽子,但这年轻人却置之不理,继续谈话。直到说完了,才对那位显然已不高兴的顾客说:“这儿不是帽子专柜。”顾客问帽子专柜在哪儿,年轻人懒洋洋地回答:“你去问那边的管理员好了,他会告诉你的。”4年来,这个年轻人有过很多的机会,但他却没把握住。他本可以使每一个顾客成为回头客,从而展现出他的才能,但他却冷冷淡淡,把好机会一个又一个地损失掉了。

另一个年轻人则是新来的。这天下午,外面下着雨,一位老妇人走进卖场,漫无目的地闲逛,显然不打算买东西。大多数销售员都没有搭理她,而那位新来的年轻人则主动过去打招呼,很有礼貌地问她是否需要服务。老妇人说,她只是进来避避雨,并不打算买东西。这位年轻人安慰她说,没关系,即使如此,她也是受欢迎的。他还主动和她聊天,以显示他确实欢迎她。当她离开时,年轻人还送她出门,替她把伞撑开。这位老太太向这位年轻人要了一张名片,就走了。

后来,这个年轻人完全忘了这件事。但有一天,他突然被卖场总经理召到办公室,总经理向他出示了一封信,是那位避雨的老太太写来的。老太太要求这家卖场派一名销售员前往英国,代表该公司接下一宗大生意。老太太特别指定这位年轻人接受这项工作。原来这位老太太是英国一位商界大鳄的母亲。这位年轻人由于他的热情、积极和平和的心态获得了一个极佳的晋升机会。

而那位在卖场工作4年的年轻人在得知有位新人获得这样一个大好机会以后,愤怒了,他逢人便说那人肯定是总经理家亲戚,说不准是他情人的弟弟呢,而他并不知道在那个年轻人身上发生了什么。

当然,这个年轻人之所以能获得这个晋升机会,有一点偶然的因素,但有一句话一直都在提醒着每个人——机遇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那些办事三心二意,干活投机耍滑的人,永远都不可能把机遇牢牢地握在手中。就如第一个店员,他每天都牢骚满腹,甚至对顾客恶脸相向,即使他碰上的是英国首相式的人物,也不可能平步青云,弄不好反而会丢了工作。

其实,导致人与人之间生存境况差异的因素就在这里,与其说是人人都和你作对,不如说是你在和自己作对。然而那些有“受害者心理”的人永远不会这么想,他们有一整套歪曲的逻辑——不是我的问题,是别人不好;不是我的问题,是我小时候没这个条件;不是我的问题,是这个社会不公平。他们把自己困在思想的牢笼里,认为自己永远是好的,错误都是别人和社会的。其实,觉得世界不公平,本质上还是你不够强大,你还没有做得足够好。

如果你愿意,你总是可以掌控点什么。谁没有痛苦,谁没有纠结呢?除非你让自己深深陷入抱怨与自怜之中。只要你愿意用一种掌控者的心态,去重新面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你会发现生活很快就发生了质的改变。

不要对这个世界太挑剔

一帆风顺的人生不会存在,坎坷一生的生活也不是最悲惨的,痛苦和快乐都取决于心。你要做的就是接受这一切,坦然地接受,大度地包容,哪怕这些是最痛苦的事情。

雅文拥有一切。她有一个完美的家庭,住海景洋房,从来不用为钱发愁。而且,她年轻、漂亮、聪慧。

和她一起外出是一件乐事。在餐厅里,你会看到邻桌的男士频频向她注目,邻桌的女士为她而相互窃窃私语……有她的陪伴,你感觉很棒。她让你由衷地认为做男人真好。

不过,当所有闲聊终止的时候,这样的一刻出现了:雅文开始向你讲述她悲惨的生活——她为减肥而跳的林波舞,她为保持体形而做的努力,她的厌食症。

你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位美丽的女士真实地、深切地认为自己胖而且丑,不值得任何人去爱。当然,你会对她说,她也许弄错了。事实上,这世界上的一半人为了能拥有她那样的容貌,她那样的好运气和生活,宁愿付出任何代价。不,不,她悲哀地挥着手说,她以前也听过类似的话。她知道这话只是出于礼貌,只是一种于事无补的慰藉。你越是试图证实她是一位幸运的女孩,她越是表示反对。

或许是生活真的给了她太多,令她反而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理所当然,于是对生活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乃至于一点微小的缺憾都不能容忍。现在的她需要明白:生活并不完美,生活从来也不必完美。生活能否美如画,取决于你的活法。

许多人都听过“超人”克里斯托夫·瑞维斯的故事。他曾经又高又帅、又健壮、又知名、又富有。可是,一次,他不慎从马上跌落下来,使他摔断了脖子。从此,他不能再自由地走动了。现在,他坐在轮椅里……

不过,瑞维斯和雅文有所不同:他感谢上帝让他保留了一条生命,使他可以去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为残疾人事业而努力。而雅文则是为她腹部增加或减少了几毫米厚的脂肪或悲或喜着。

生活并不完美,但是也并不悲惨。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享受生活或体验悲惨的。

不能因为有人说我们活着是为了享受的,所以遇到悲惨就不想活了;也不能因为有人说我们活着就是为了体验苦、经历磨难的,所以好日子就被鄙视了。

其实,幸福与悲惨不都是生活吗?

如果人生的意义、目的,可以说清道明,那世界上的人不都一样了?如果每个人都做一样的事,都过一样的生活,那生活就过于单调了。

悲不悲惨,快不快乐是一种感觉,每个人在心里怎样告诉自己,就会拥有怎样的生活,或悲,或喜。

抱怨并不能够改变结果

同样的生活,如果人们心怀抱怨的时候,他看到的一切都是灰色的,那么他的生活就总是不幸和冷清的;如果人们充满了满足、自信以及感恩,那么他的生活就是幸福和温馨的。这就是心态的不同所导致的不同结果。

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有时候,我们的抱怨会针对人,也会针对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我们的不满。在找不到人倾听我们的抱怨时,我们会在脑子里抱怨给自己听。而正是这些抱怨,让我们彻底失去了改变生活的机会。

张凡大学毕业以后,进入一家公司的策划部门工作,连主管在内,策划部一共5个人。因为张凡文笔好,很快受到经理的重视,公司的一些活动方案都交给张凡起草。一般情况下,张凡起草的活动方案,主管稍加改动,就会直接报给公司最高层,大多数都能通过审核付诸实施,但有时也会因某些公司领导的想法突然改变,重新进行调整。

有一次,公司要开展一次送温暖下基层的活动,起草方案的任务自然落在张凡头上。张凡先与对方进行了联系沟通,详细地了解当地的情况和对方的需求,然后再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很快起草了整个活动的方案。方案送上去后,得到了公司高层领导的好评,说不愧是一份既详细周到,又节约实用的好方案。张凡为此暗自得意了很多天。

可是,就在这次活动开始的头天夜里,张凡已经睡下了,朦胧中手机铃声响了起来,是公司秘书小雯打来的。她告诉张凡,公司领导临时改变决定,那份活动方案需要修改,要张凡马上回公司。张凡一看,已经是凌晨两点多了。“哪有这样折腾人的!”张凡十万个不愿意,但又不得不拿起外套往公司赶,心里直抱怨公司的领导怎么会如此朝令夕改,并且完全不顾及员工的感受,还说什么以人为本。到了公司一看,主管也在。虽然很快完成了方案的修改,但大家都觉察出了张凡的不满情绪。

也不知道为什么,自从这件事后,张凡的心理发生了一些变化,他的抱怨开始多了起来,一点小事都会斤斤计较,慢慢地,抱怨的情绪逐渐占据了张凡的内心。久而久之,同事们开始对张凡产生意见,慢慢地疏远了他。公司领导也不再让他承担主要工作,而是叫他配合其他同事。

不如意的人和事随时会出现在我们的周围,一旦事情发生了,我们就会不开心,会忧虑紧张,会感觉到各种压力,但是我们不要抱怨,要做的就是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理智解决问题,最终就能够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放飞。

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宽恕;抱怨环境的人,应试着用努力改变环境对待你的方式。这样一来,你的生活会有想象不到的大转变。

正视现实,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

父母只负责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并在你没有能力独自生存的时候给予你照顾和教育。至于你以后能够活成什么样子,那是你自己应该负责的事情。你现在真正的问题也许不是出身在寒门,而是出身在寒门自己还不争气。生活,不在于你生得如何,而在于你如何活。

展鹏与陈诚是大学同学,在校期间他们所研修的都是美术专业。学习上,展鹏一直勤奋刻苦,精益求精,他设计的作品不止一次摘得省级比赛大奖,在学校时便有才子之称。陈诚则完全是另一副样子,他仗着自己家里有钱,整日吊儿郎当,甚至连毕业作品都是花钱请人代笔的。

不过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很多时候,有才华的人确实会有怀才不遇的境遇。大学毕业以后,展鹏费了好大力气才来到一所中学当美术教师,每个月的工资也只有1000多元,生活得有些拮据。而更让他愤愤不平的是,陈诚凭借家里的关系,竟然轻而易举地进入当地一家知名报社做了美编,每个月的薪水有4000多元!

现实带给二人的巨大反差令展鹏心中窝火,他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偏激,每次只要在报刊上看到陈诚的名字,都会喋喋不休地数落世界的不公。渐渐地,展鹏心中斗志全无,他不愿意再努力——反正“有德有才”永远比不上“有钱有势”,再怎么努力也是白费!——他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他开始消极怠工。

陈诚则截然相反,他的才华原本远不及展鹏,但在进入报社以后突然上进起来,也是由于在这里经常能够接触一些上层作品,使得陈诚的专业水平突飞猛进。

3年之后,展鹏的工作态度彻底惹怒了校领导,他丢掉了维持生计的饭碗,而陈诚却因为业务扎实、思维新颖,被逐步提升为报社的美编主任。这时的展鹏已经无法再小看陈诚了,因为就其作品而言,陈诚的美术功力显然已经超过了自己。

不可否认,生活有时确实存在着它偏心的一面,但人的出身卑微或外表平平甚至身体带有缺陷,都是无法选择的,可是内心状态、精神意志却完全由我们自己掌控。如果我们能够正视所谓的命运,正视你所必须承受的种种不快,对抗它带给你的伤害,你就有机会成为自己想象中的样子。而生活带给你的那些痛苦,其实只是为了告诉你它想要教给你的事,你一遍学不会,就痛苦一次,总是学不会,就会在同样的地方反复摔跤。

环境好坏,在于人如何自处

无论你身处逆境还是顺境,消极被动的心态都会使你慢慢丧失活力与创造力。因此只有战胜消极被动的心态,才能让自己走向成功。

他的童年非常不幸。他的童年记忆中掩藏着一个深水塘。

四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蒙冤入狱,几个月之后就凄惨地离开了人世。母亲为了营救狱中的父亲,四处奔走,吃尽了人间之苦,以致无暇顾及孩子。由于无人照料,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接连患了重病,不久相继死去。

他生命的天空阴霾密布。死神在向他召唤,他气若游丝,感觉自己也将要追随父亲而去。也许是老天觉得自己过于残酷,生了悲悯之心,于是一缕轻柔的阳光透过云隙,照到了他的身上,他又侥幸地活了下来。

他与死神擦肩而过,处于绝望边缘的母亲变得欣喜若狂。母亲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变卖了嫁妆把他送进学校,以近乎残酷的方式督促他学习,希望他将来能出人头地,为屈死的父亲洗冤雪恨。

然而,他却不爱学习。他经常偷偷地溜出教室,追随着鸟儿来到野外,赏田间的野花,看天上的流云,捉河里的游鱼。他没有想到,有一天学校的老师竟然找到了他家,把他逃学的情况告诉了他的母亲,还严厉地责备了母亲管教不严。母亲无言,只在一旁默默地流泪。

他回家以后,母亲问他,今天的功课学得怎么样,他依旧像往常一样撒了几句谎话。母亲仍旧无言。晚上,待他睡熟后,母亲跪在丈夫的灵牌前痛哭了很久,顿觉万念俱灰,一个可怕的念头闪过脑海:既然活着毫无意义,不如一家人都到地下相会去吧。

母亲找出一根结实的麻绳,将酣睡中的儿子捆绑了起来。这时,他从睡梦中惊醒,看到了披头散发、面目狰狞的母亲,顿时吓呆了,可是他却动弹不了,他立刻知道了母亲的疯狂念头,他痛哭流涕地哀求母亲饶了他这一回,但是母亲已绝望至极,面对他的哭喊无动于衷。

他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阴云密布的夜晚,母亲将五花大绑的儿子死命地拖向家门前的深水塘。那个深水塘很深很深,曾经淹死过不少人,他感觉寒刀一般的恐惧霎时从脚底升腾而起,充满了他的整个心胸。他觉得自己正在坠入死亡的深渊。他拼命地喊救命。

直到周边的邻居们奔出来,把母亲推倒在地,才救出了他。

他又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从那以后,深水塘成了他心底无比疼痛的深渊,母亲那绝望的面孔,成了一朵盛开在深渊里的花。

他再也不敢逃学了。不久,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上海大同大学附中。继而,母亲变卖了所有的家产送他去法国留学。他在学习上更加勤奋用功,不曾有丝毫的懈怠。他以极大的热忱进入了多种艺术领域,他对法国著名的作家作品进行了持久而深入的研究。每当有懈怠的念头时,他就会想起那令他疼痛的深水塘,想起那个被五花大绑的少年,想起母亲那绝望而又爱怜的目光。正因为有过这样的经历,他才真正地触摸到了罗曼·罗兰的艺术灵魂,他才对莫扎特与贝多芬有了更深的理解,他才更加深切地体验到了一个伟大心灵的悲痛与抗争。

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文学翻译事业。他翻译的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等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激励着他们追求艺术,追求理想;他翻译的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奠定了巴尔扎克在中国人心中的写实之王的地位。他将巴尔扎克、伏尔泰、梅里美的名作以完美的形式展示给了中国读者,他的译作受到了文学界的广泛赞誉,成为了不朽的经典。

他就是傅雷。

一个人一旦养成了消极的习惯,那么处于顺境便盲目满足、放弃努力,遇到成功便自我满足、停滞不前,处于逆境便轻易退缩、灰头土脸,遇到困难便轻言放弃、怨天尤人。这就是消极的种子最容易破土发芽的环境。

一个环境,怎样算好?怎样算坏?标准并不在环境本身,而在于人如何自处:置身其间,不迷失自己,保持积极主动的精神,这样的环境再“坏”也是好环境,反之,再“好”的环境也是坏环境。环境对人确实有一定的影响,而最关键的还是人自身,顺境或逆境都不能成为消极被动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