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学堂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厚积薄发,大器晚成

大器晚成。

——老子·第四十一章贵重的器物总是花费很多时间才能做成。

大器晚成这个词,一般被用来安慰那些少年不得志的人。但这并不是老子本来的意思。“晚”不是指年龄,而是指时间。准确地说,是刻苦努力的时间。只要为成功付出了相当的努力,就可望成功;反过来说,一定要将成功希望寄托在长期努力上,不可急于求成。

人就如一棵树,根深土厚,则茁壮茂盛,必成参天大树栋梁之才;根浅土薄,则生长无力,恹恹欲睡,到老也是又细又矮的小材料,只能够个扁担的料罢了。因此要想成为撑住国家的栋梁,必须进行艰苦持久的“培土固根”,大器之所以成为大器,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晚成,因其晚而准备充足。东汉时,有一个名叫马援的人12岁就失去了父母,靠他哥哥抚养长大。马援少年有志,可天性并不聪明。当时,同村有个叫朱勃的人,与马援年纪相仿,却能口诵《诗经》《尚书》。马援见此,自愧不如,于是就向哥哥提出要去边疆放牧。哥哥十分了解弟弟,他安慰弟弟说:“你是很有才干的人,只要奋发努力,克服自卑,时间久了,定成大器。”马援听后,发奋学习,坚持不懈,终于在55岁时被封为伏波将军。在东汉建立的过程中,马援屡建奇功,成为了“大器晚成”的名将。中国有一句古话:少年得志不如大器晚成。少年得志固然好,但往往年纪轻轻就小有成就,后面由于一直受众人的照顾和宠爱,很多事情对他就变得很容易,久而久之,就往往丧失了原先激发他成功的条件,他也容易慢慢脱离了对人生底层的体验,容易慢慢就远离了本质,远离了原先被众人所肯定的基础了。到最后,很可能就“泯为众人”了。

大文豪鲁迅先生37岁才发表作品,从此一发而不可收,终成一代文坛领袖;有些作家过早成名,过早恋爱,心浮气躁,最终也没有几部像样的大作。多产并不意味着质量高,很多人著书等身,却都是泛泛之作,不久就默默无闻了。

现实生活中,能年小出众,而一直坚持优秀到最后的人,是非常少的。而往往实际世界中,最后成就大事业的,绝大数是年轻时不出众,而靠持恒的毅力,一直努力,到最后量变引起质变,厚积薄发了。

很多事情,不是靠天赋就能一蹴而就,而是靠持恒的努力。如果天赋好,也需要继续努力,继续发挥天赋;如果天赋不好,则更要努力,以后天的努力补先天的不足。不管是少年得志,还是少年平凡,都应以一种平常心,持恒努力,笑到最后,笑得最灿烂。

《三国志·魏书》有言:“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终必远至。”西汉严遵《道德真经指归》说:“大器晚成,无所不有。变于无形,化于无朕,动而无声,为而无体。威德不可见,功业不可视。祸息于冥冥,福生于窅窅。寂泊而然,是谓至巧。万物生之,莫知所以。勉勉而成,故能长久。”

达·芬奇学画鸡蛋这种简单物体画了3年。他用最慢的方法,成为画坛泰斗。这是历史上的真实故事。

成功需要积累,厚积薄发,大器晚成。很快到手的东西,其价值令人怀疑;在速成班学会的“半吊子”技术,好看不好用;考试前临阵磨枪的速成成绩,造就的只是高分低能……

尽管生活已经给了我们太多教训,有些人还是“不信邪”:别人需要“大器晚成”,但我不需要。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智商高,或者说比别人聪明。他们每天都在琢磨如何找到一条捷径,省略辛苦练习的过程,比别人更快地实现人生目标。他们最后找到的捷径是赌博、买彩票、做违反规则的事情。他们的理论依据是: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结果呢?最后一事无成。

真正的智者都知道,成功要靠一点点积累,一点点悟。正如美国著名的专栏作家查理·库金先生所说:“成就伟业的机会并不像急流般的尼亚加拉瀑布那样倾泻而下,而是缓慢的一点一滴。”

很多事情,不是靠天赋就能一挥而就,而是靠持恒的努力。如果天赋好,也需要继续努力,继续发挥天赋;如果天赋不好,则更要努力,以后天的努力补先天的不足。不管是少年得志,还是少年平凡,都应以一种平常心,持恒努力,笑到最后,笑得最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