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治方法
(一)明确西医诊断
以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资料为依据,选择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视野、超声、FFA、ICGA、OCT、眼电生理和其他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积极寻找病因明确疾病诊断及临床分期,整体把握疾病的病因和基本病理改变及在不同发病阶段(分期)中的特异性症状、体征的病理基础。如根据病程长短,炎症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种;根据病变特征,分为变性、渗出、增生三种病变过程,其中,炎症早期以变性及渗出为主、后期以增生为主,三者密切关联。一般急性炎症常表现为变性及渗出,慢性炎症以增生为主。
(二)完善中医辨证
在明确疾病诊断的基础上,进行辨证。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到的资料分析归纳,判断现阶段病位的深浅、疾病的性质(寒、热)、邪正之盛衰(虚、实),以及病变的趋势。并将眼底出血、渗出、水肿、色素改变和血管病变以及FFA、ICGA、OCT等检查结果纳入望诊的范畴。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将局部和整体相结合辨析病象,概括具体证候。
(三)病证鉴别
在明确西医疾病诊断的同时即已完成了疾病的鉴别诊断。证的鉴别主要为类证、变证和兼证的鉴别。类证是指主症相近,病机相互关联的一类证候,临床表现为有比较突出的共有主症,但总体上证候又有差别。如症见白睛红肿、眵多流泪,源于风热外袭这一基本病机,但由于风、热的偏重不同,又可分为风重于热(赤肿刺痒、眵多而稀)、热重于风(白睛赤痛、眵多胶结)、风热并重(白睛赤肿疼痛、泪热眵稠)等同中有异的类似证候,临证之时应注意鉴别,施以不同的方药。变证是指随着疾病病程的发展,主症变了,主证也随之改变。当多种病证在某种疾病中同时出现时,应按发病先后、主次和相互关系,从整体分析病机。临床中根据病情的发生、发展过程确认哪种病机起主导作用,从而确定主证。
(四)辨证论治
临床辨证完成后,根据病机和证候,确立相应的治法、治则并施以用药处方。辨证施治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临证思辨过程,需从整体出发,随病情的演变,调整理、法、方、药并保持一致,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体现出中医的特色和优势。
(五)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中医眼科偏重内治,手术疗法非其所长,但眼科有许多疾病必须用手术治疗。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西医眼科手术疗效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围手术期的治疗也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中医可以在围手术期治疗中发挥辨证论治的特色优势,补充西医治疗的不足,与西医相结合形成一个科学的治疗方案,使患者得到最合理、最优质的治疗。
中西医结合诊疗应取中、西医之长,优势互补。在疾病的不同阶段、不同治疗环节和药物作用靶点上,从实际出发选择中西医治疗同用、以中医治疗为主或以西医治疗为主,形成最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使患者得到最理想的治疗。如白塞病,西医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和中医针对全身证候的辨证论治对促进机体康复无疑是最佳组合。免疫抑制剂疗效肯定,但不良反应多,可能造成多系统的损伤,中药可针对其产生的多系统不良反应进行治疗,减轻损伤,协助其完成既定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