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单元 防治原则
重点提示
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为正治与反治、调整阴阳、三因制宜,每年考试必考。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亦应掌握,出题趋势逐年上升,其余内容了解即可。
一、预防
1.治未病的概念 预防,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传统称为“治未病”。《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出:“古人善为医者,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类,这是中医学最早的三级预防概念。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
2.未病先防 养生以增强正气、防止病邪侵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3.既病防变 早期诊治、防止疾病的传变(阻截病传途径、先安未受邪之地)。
二、治则
1.治则、治法的基本概念 ①治则:治疗的基本原则,如扶正祛邪、调整阴阳、正治反治等。②治法:在治则的指导下制订的方法和措施,如汗、吐、下、和、清、温、补、消法等。
2.正治与反治
(1)正治(逆治):疾病的征象与其本质相一致,采用与疾病的证候性质相反的方药以治疗的一种原则。包括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2)反治(从治) :疾病的征象与其本质不相符,顺从病证的外在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
3.治标与治本 “标”与“本”是中医治疗疾病时用以分析各种病证的矛盾,分清主次,解决主要矛盾的治疗理论。包括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
4.扶正与祛邪
(1)扶正:扶助正气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适用于各种虚性病变,即“虚则补之”。
(2)祛邪:祛除邪气以安正气,适用于各种实性病变,即“实则泻之”。
5.调整阴阳
(1)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阳胜则热”的实热则“热者寒之”;“阴胜则寒”的实寒则“寒者热之”。
(2)补其不足:即“虚则补之”。“阴虚则热”的虚热应“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虚则寒”的虚寒应“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6.调理精、气、血、津液 ①调理气与血的关系。②调理气与津液的关系。③调理气与精的关系。④调理精血津液的关系。
7.三因制宜
(1)因时制宜:根据时令气候特点,考虑用药的治则。如“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
(2)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域环境特点,考虑用药的治则。
(3)因人制宜: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等不同特点,考虑用药的治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