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手太阳小肠经及其常用穴
(一)经脉循行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外侧端,沿手外侧后缘上腕,经腕后方尺骨茎突,沿尺骨下廉,至肘部,出肘内侧两骨之间(尺骨鹰嘴和肱骨内上髁),循上臂外后廉,至肩关节后面,绕肩胛部,交肩上(大椎穴),前行入缺盆,深入体腔,络心,沿食道,穿过膈肌,到达胃部,下行属小肠。
其分支,从缺盆出来,沿颈部上行到面颊,至目外眦后,反折进入耳中(听宫穴)。
其分支,从面颊分出,上行于眼下,抵鼻,至目内眦(睛明穴),交于足太阳膀胱经(图1-33)。
图1-33 手太阳小肠经循行示意
(二)经穴主治概要
手太阳小肠经经穴主治头、项、耳、目、咽喉病,热病,神志病及其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三)常用经穴
手太阳小肠经自少泽穴至听宫穴,共计19个经穴,常用穴10个(图1-34)。
图1-34 手太阳小肠经经穴总览
1.少泽(SI1) 井穴
【定位】手小指末节尺侧,指甲根角旁开0.1寸。
【主治】①乳汁少、乳痈;②中风昏迷、热病;③头痛、目痛、咽喉肿痛、耳鸣、耳聋;④肩臂外后侧疼痛。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可炙。
2.后溪(SI3) 输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
【定位】微握拳,当第5掌指关节尺侧后方,远侧掌横纹头端,赤白肉际处(图1-35)。
【主治】①腰痛、头痛项强、手指及肘臂挛痛;②耳聋、目眩、目赤、咽喉肿痛;③癫狂、痫证;④热病、盗汗、疟疾。
【操作】直刺0.5~1寸。可炙。
3.腕骨(SI4) 原穴
【定位】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凹陷处。
【主治】①头痛项强、指挛腕痛;②目翳、耳鸣耳聋;③热病汗不出、疟疾;④消渴。
【操作】直刺0.3~0.5寸。可炙。
图1-35 后溪、腕骨、阳谷
4.阳谷(SI5) 经穴
【定位】腕背横纹尺侧端,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①颈颔肿、臂外侧痛、腕痛;②头痛、目眩、耳鸣、耳聋;③热病;④癫狂痫。
【操作】直刺或斜刺0.3~0.5寸。可炙。
5.养老(SI6) 郄穴
【定位】前臂背面尺侧,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陷处(图1-36)。
【主治】①目视不明;②肩臂疼痛。
【操作】直刺或斜刺0.5~0.8寸。可炙。
6.支正(SI7) 络穴
【定位】在前臂背面尺侧,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主治】①头痛眩晕、肘臂挛痛;②消渴、热病;③好笑善忘、癫狂;④疣症。
【操作】直刺0.3~0.8寸。可炙。
7.小海(SI8) 合穴
【定位】在肘内侧,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主治】①肘臂疼痛、麻木;②癫、狂、痫证。
【操作】直刺0.3~0.5寸。可炙。
图1-36 阳谷、养老、支正、小海
8.天宗(SI11)
【定位】在肩胛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约当肩胛冈下缘与肩胛下角之间的上1/3等分点处。约与第4胸椎相平(图1-37)。
图1-37 天宗
【主治】①肩胛疼痛、肘臂外后侧痛;②气喘;③乳痈。
【操作】直刺或斜刺0.5~1寸。可炙。
9.颧髎(SI18)
【定位】在面部,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主治】口眼㖞斜、眼睑动、面痛、齿痛、唇肿。
【操作】直刺0.3~0.5寸,斜刺0.5~1寸。可炙。
10.听宫(SI19)
【定位】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图1-38)。
图1-38 听宫
【主治】①耳鸣、耳聋、聤耳;②牙痛、三叉神经痛;③癫狂、痫证。
【操作】张口,直刺1~1.5寸。可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