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中医适宜技术(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规划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六、特定穴

特定穴是指十四经穴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一些腧穴。根据不同的名称、分布特点和治疗作用,可分为十大类,具体包括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五输穴、原穴、络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郄穴;在背腰部的背俞穴;在胸腹部的募穴;在四肢或躯干部的八会穴以及涉及全身的交会穴。

特定穴是临床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类腧穴,掌握各类特定穴的规律对于理解腧穴的主治、临床的选穴和配穴等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五输穴

1.概念 十二经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五个重要经穴,分别命名为井、荥、输、经、合,统称五输穴。古代医家以自然界的水流比拟经气在经脉中的运行情况,以此说明经气的出入和经过部位的深浅及其不同作用,即《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说:“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2.分布特点 五输穴均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按井、荥、输、经、合的顺序,依次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向心性排列。其中井穴多位于四肢末端;荥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输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经穴在前臂或小腿部;合穴多位于肘或膝关节附近。

3.内容 每条经脉5个五输穴,十二经脉总共60个穴位。阳经和阴经按照“阴井木”“阳井金”的规律,可将各经“井、荥、输、经、合”按照五行相生的顺序依次配属。六阴经、六阳经的五输穴穴名及其五行属性分别如表1-7和表1-8所示。

表1-7 阴经五输穴

img

表1-8 阳经五输穴

img

【附】五输穴歌

肺经少商与鱼际,太渊经渠尺泽连。大肠商阳与二间,三间阳溪曲池牵。

胃经厉兑内庭随,陷谷解溪足三里。脾经隐白大都连,太白商丘阴陵泉。

心经少冲少府邻,神门灵道少海寻。小肠少泽前谷(后)溪,阳谷为经小海依。

膀胱至阴通谷从,束骨昆仑与委中。肾经涌泉然谷宜,太溪复溜阴谷毕。

心包中冲劳宫乐,大陵间使连曲泽。三焦关冲与液门,中渚支沟天井匀。

胆经窍阴侠溪行,临泣阳辅与阳陵(泉)。肝经大敦与行间,太冲中封与曲泉。

4.临床应用 依据历代文献和临床实践,五输穴的应用主要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按照五输穴主病特点选用:关于五输穴的应用历代文献记载各有不同,具体见表1-9。综合现代临床应用,井穴多用于醒神开窍,退热,如点刺少商可辅助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昏迷以及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荥穴多用于泄热,如肝火旺用行间,心火亢用少府。合穴多用于治疗内腑病证,如尺泽、曲泽、委中等均可治疗呕吐、泄泻。

表1-9 五输穴临床应用

img

(2)五输穴的五行属性选用(补母泻子法):五输穴按井、荥、输、经、合的顺序依次五行相生,按照“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的原则,某经或某脏腑虚证选用母穴,实证选用子穴,具体应用时可分本经补母泻子法,异经补母泻子法。例如,肝经实证应取子穴,肝在五行属“木”,“火”为“木”之子,故按本经补母泻子法,应选本经五行属火的荥穴行间;按他经补母泻子法,则应选取“子经子穴”,即肝经所生之心经的荥穴少府。各经的本经子母穴及异经子母穴如表1-10所示。

表1-10 子母补泻取穴

img

(3)按时选用:经脉的气血流注与季节时辰有密切的关系,《难经·七十四难》记载:“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输,秋刺经,冬刺合。”另外,子午流注针法也是结合十二经脉气血盛衰开合的规律,不同的时辰选用不同的五输穴。

(二)原穴

1.概念 原穴是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又称“十二原穴”。

2.分布特点 十二经原穴多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

3.内容 六阴经原穴就是其五输穴中的输穴,即“阴经之输并于原”;阳经原穴则是在其五输穴中的输穴、经穴之间独置的一穴。如表1-11所示。

表1-11 十二经原穴

img

4.临床应用

(1)治疗所属脏腑病证:原气来源于肾间动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通过三焦运行于脏腑,是十二经的根本。原气布散于原穴,故针炙原穴能通达三焦原气,调整脏腑功能。“十二原者主治五脏六腑之有疾”,如咳嗽、气喘,可配取肺经的原穴太渊;肠鸣、泄泻,可配取脾经的原穴太白等。

(2)诊断所属脏腑病证:原穴是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的部位,脏腑发生病变时,会在相应的原穴上出现异常反应,如压痛、敏感、电阻改变、温度改变等。临床上,通过诊察原穴的反应变化,并结合临床,可推断脏腑的病情。

(三)络穴

1.概念 络脉从经脉分出的部位各有一个腧穴,称为络穴。

2.分布特点 十二经脉的络穴皆位于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穴位于腹部,督脉络穴位于骶尾部,脾之大络穴位于胸胁部。

3.内容 十二经脉各有一个络穴,加上任脉络穴、督脉络穴和脾之大络穴,合计十五络穴。如表1-12所示。

表1-12 十五络穴

img

【附】原络穴歌

肺原太渊络列缺,大肠合谷偏历穴,胃经冲阳络丰隆,脾原太白公孙也,

心原神门络通里,小肠腕骨支正别,膀胱京骨络飞扬,肾原太溪大钟歇,

心包大陵络内关,三焦阳池外关里,胆原丘墟光明络,肝原太冲蠡沟穴,

督络长强任鸠尾,脾之大络大包确。

4.临床应用

(1)治疗络脉病证:当十五络脉脉气异常,发生病变,可取相应的络穴来治疗。如根据《灵枢·经脉》记载,手少阴络脉“实则支膈,虚则不能言”,手少阴络穴通里可治疗胸膈支撑胀满、中风失语等。

(2)兼治表里两经病证:十二经络脉具有联络表里两经的作用,即“一络通二经”,所以,络穴能治疗表里两经病证。如列缺为手太阴肺经的络穴,既可治疗手太阴肺经的咳喘、胸痛、喉咙痛等病证,又可治疗手阳明大肠经的牙痛、面瘫、鼻塞、头痛等病证。

另外,在表里两经同病时,络穴经常配合原穴使用,即所谓原络配穴法或“主客原络配穴”。应用时,以先发病经脉为主,取其原穴,后发病的相表里经脉为客,取其络穴。如心火下移小肠,可取手少阴心经原穴神门,配手太阳小肠经络穴支正。依此类推,如表1-13所示。

表1-13 十二经原络配穴

img

续表

img

(四)背俞穴

1.概念 背俞穴是指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膀胱经的特定腧穴,简称俞穴。“俞”,有转输之意,即脏腑气血由内向外转输注入于此,主要是气。

2.分布特点 背俞穴均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大体依脏腑位置而排列。

3.内容 十二脏腑各有一个背俞穴,共计十二个背俞穴。如表1-14所示。

4.临床应用

(1)治疗相应脏腑及其组织器官的病证:由于背俞穴与各自所属脏腑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常用于治疗相应脏腑及其组织器官的病证。如肝之背俞穴肝俞可治疗肝病所致之胁痛、黄疸。另外,肝开窍于目,肝俞还可治疗目疾。根据“从阳引阴”及“阴病行阳”等原则,位于属阳的背腰部的背俞穴临床多用于治疗属阴的脏的病证。因此,背俞穴为治疗脏病,尤其是脏虚证之主穴。

(2)诊断相应脏腑的病证:由于背俞穴与各自所属脏腑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当脏腑发生病变时,常在相应的背俞穴出现疼痛或过敏等阳性反应,可协助诊断。

表1-14 背俞穴、募穴

img

(五)募穴

1.概念 募穴是指脏腑之气结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又称腹募穴。“募”,有汇集之意,即脏腑气血由内向外汇聚、集结于此。

2.分布特点 募穴位置大体与其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接近。其分布有在本经者,有在他经者;有为双穴者,有为单穴者。如表1-14与表1-15所示。

3.内容 十二脏腑各有一个募穴,共计十二募穴。如表1-15所示。

表1-15 十二募穴分布

img

【附】募穴歌

大肠天枢肺中府,小肠关元心巨阙,膀胱中极肾京门,肝募期门胆日月,

胃募中脘脾章门,三焦募在石门穴,膻中气会何脏募,心主包络厥阴也。

4.临床应用

(1)治疗相应脏腑的病证:由于募穴与各自所属脏腑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常用于治疗相应脏腑的病证。如胃之募穴中脘治疗胃痛、脘腹胀满;大肠之募穴天枢治疗泄泻、便秘。同时,根据“从阴引阳”及“阳病行阴”等原则,位于属阴的胸腹部的募穴临床多用于治疗属阳的腑的病证。因此,募穴为治疗腑病,尤其是腑实证之主穴。

(2)诊断相应脏腑的病证:由于募穴与各自所属脏腑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当脏腑发生病变时,常在相应的募穴出现疼痛或过敏等阳性反应,可协助诊断。

另外,募穴还经常配合背俞穴使用,即俞募配穴,以加强治疗相应脏腑及其组织器官病证的效果。

(六)八脉交会穴

1.概念 八脉交会穴是指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经气相通处的八个腧穴,又称“交经八穴”。八脉交会穴始见于金元时代窦汉卿的《针经指南》。

2.分布特点 八脉交会穴均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

3.内容 八脉交会穴共计八个。如表1-16所示。

4.临床应用 八脉交会穴既可治疗所属十二经脉的病证,又可治疗所通奇经的病证。如手太阳小肠经的后溪穴通督脉,既可治疗手太阳小肠经病证,又可治疗脊柱强痛、角弓反张等督脉病证。另外,八脉交会穴按一定原则上下相配,可治疗四条经脉相合部位的病证。如公孙配内关,治疗脾经、心包经、冲脉与阴维脉相合部位心、胸、胃等的病证,具体配合应用如表1-16所示。八脉交会穴还可运用于按时取穴中,即“灵龟八法”和“飞腾八法”。它是将奇经八脉纳于八卦以计时取穴,与子午流注针法类似,是针炙时间治疗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表1-16 八脉交会穴及主治

img

【附】八法交会八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锐眦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七)八会穴

1.概念 八会穴是指人体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聚会处的八个腧穴。

2.分布特点 八会穴分布于躯干和四肢部。

3.内容 八会穴共有八个,具体如表1-17所示。

表1-17 八会穴

img

【附】八会穴歌

脏会章门腑中脘,髓筋绝骨阳陵泉,骨会大杼血膈俞,气会膻中脉太渊。

4.临床应用 八会穴与其所属的八种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临床多用于治疗相应的脏腑组织的病证。如各种血证,可取血会膈俞;各种气证,可取气会膻中。另外,据《难经·四十五难》记载,八会穴可以治疗相关脏腑组织的热病。

(八)郄穴

1.概念 郄穴是各经经气深聚在四肢部的腧穴。

2.分布特点 郄穴大多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3.内容 十二经脉各有一个郄穴,奇经八脉中的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也各有一个郄穴,共计十六郄穴。如表1-18所示。

【附】郄穴歌

郄是孔隙义,气血深藏聚;病症反应点,临床能救急。

阳维郄阳交,阴维筑宾居;阳跷走跗阳,阴跷交信毕。

肺郄孔最大温溜,脾郄地机胃梁丘,心郄阴郄小养老,

肝郄中都胆外丘,心包郄门焦会宗,胱金门肾水泉求。

表1-18 十六经脉郄穴

img

续表

img

4.临床应用

(1)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证:郄穴主要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证。其中,阴经郄穴多治血证,如手太阴肺经郄穴孔最治疗咳血;足太阴脾经郄穴地机治疗月经不调、崩漏。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疼痛,如足阳明胃经郄穴梁丘治疗急性胃痛;手太阳小肠经郄穴养老治疗肩背腰腿痛等。

(2)郄会配穴:郄穴临床常配合八会穴使用,如:手太阴肺经郄穴孔最配血会膈俞治疗肺病咳血;足阳明胃经郄穴梁丘配腑会中脘治疗急性胃脘痛。

(3)诊断本经所属脏腑的病证:当某脏腑有病变时,可反映于相应的郄穴上,切、循、扪、按郄穴可协助诊断。

(九)下合穴

1.概念 下合穴是指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又称“六腑下合穴”。

2.分布特点 下合穴主要分布在下肢膝关节附近。

3.内容 胃、胆、膀胱三腑的下合穴与其本经五输穴中的合穴同名同位。大肠、小肠、三焦的下合穴分布在胃经、膀胱经上。如表1-19所示。

4.临床应用 六腑病证均可选用各自相应的下合穴进行治疗,合治内腑。如:足三里治疗胃脘痛;阳陵泉治疗胁痛、呕吐、黄疸等。具体如表1-19所示。

(十)交会穴

1.概念 交会穴是指两经或数经相交或会合处的腧穴。

2.分布特点 交会穴多分布于头面、躯干部。

3.内容 历代文献对交会穴的记载略有不同,但绝大部分内容出自《针炙甲乙经》。具体可参阅相关书籍。

4.临床应用 既可治疗所属经脉病证,又可治疗所交会经脉病证。如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与足厥阴肝经的交会穴,故既可治疗脾经病证,又可治疗肾经、肝经病证。

表1-19 六腑下合穴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