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古籍文献选读(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创新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中医古籍文献的版本选择

自甲骨文开始,数千年历史中,我国医家不断实践、总结,撰写了大量医学文献。这些汗牛充栋的古籍文献,不仅忠实地见证了历代医学发展历程,也反映了中医在历史上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存中医古籍文献在万种以上。如何在庞大的数据量中选择合适的古籍,需要进行有效的版本选择。

一部古籍由产生至流通,历经起稿、誊抄、雕版、刷印、流传、再翻刻等过程,每一步骤都可能使原文产生变化。而历史久远的经典古籍文献,历代皆有注、疏、校注等注解文字,注解者都会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并赋予时代特色,文献被翻刻时,原书文字内容也可能被刊刻人删改。而一些普及性较广的文献,尤其是明清以后的中医文献,因印刷技术成熟,需求量大,民间坊所普遍大量刻印,导致印刷效果参差不齐,容易存在校勘不精,错误较多,刻版较密等各种问题。这也是为什么现存中医古籍里,除部分善本外,大量普通古籍版面效果不佳的原因。而同一种书,因刻印时代不同、编辑校注者不同、刻印者不同,其内容都可能存在差距。我们以《钱氏小儿药证直诀》为例,列出部分现存古籍版本(表1-4)。

表1-4 《钱氏小儿药证直诀》版本表

img

来源: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

可以看出,同一种古籍,成书越早,流传的版本越多;同一种版本,有不同的翻刻本;而同一种刻本也可能存在不同的存卷数、册数等各种不同情况。刻本的优劣,更是需要详细考证,故目录版本学与校勘学一度成为明清重要的学科门类。明清医药类书籍众多,江湖药商、游走郎中,略知一二者都敢编纂医药类书籍,结果不可避免地舛讹百出。明《金台纪闻》卷八记录:明初名医戴元礼,在南京见一医家门前求医者众多,以为必是医术精湛,偶见其嘱咐病人“临煎时下锡一块”。戴元礼大惊,以为“无以锡入药法”,此医答为“是古方尔”。戴元礼求得其书,发现原书应为“餳”字,意为糖,古字“餳”与“錫”形同而易混淆。不辨版本,不仅闹出笑话,更可能闹出人命。清末张之洞作《书目问答》,在该书《略例》中说:“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故影印、点校、查阅古籍等,底本的选择都非常重要。一般来说,越早的版本越接近原貌,精校本、精刻本、卷次全者、有名家批校题跋者,都是优先选择的对象。更要充分利用已整理出的古籍文献目录、提要介绍等研究成果,以及大量的原文数据库,以提高选择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