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贴敷治疗学(第三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六节 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肿瘤的作用机制

一、穴位贴敷治疗肝癌的作用机制

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最早是从部分肝切除的大鼠血清中分离得到的,是一种很强的刺激肝细胞增殖的分裂原。很多细胞能生成HGF,包括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内皮细胞、肝脏的枯否细胞和脂肪储存细胞,以及肺癌、胰腺癌细胞和白血病细胞。HGF在肿瘤的生成、转移和侵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人以治癌灵(当归、蜈蚣、天葵子、急性子、全蝎、三棱、莪术、白花蛇舌草、人参、白术等十几味中药)制成黑膏,贴敷于前肢右腋皮下接种0.2mL H22肿瘤细胞悬液(浓度为1×107/mL)的小鼠瘤区和“肝俞”“中都”“灵台”穴,隔日换1次,共贴4次。结果显示,穴贴组体内瘤组织内HGF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瘤体生长受到抑制,说明“治癌灵”穴贴可显著减轻体表瘤重量,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控制肿瘤的侵袭转移,显著降低体表瘤内HGF表达水平。穴位贴敷可以通过抑制HGF生成以起到治疗肿瘤的作用。

二、穴位贴敷治疗腹水癌的作用机制

1.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trosis Factor,TNF)

癌性腹水(腹水癌)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病至晚期的重要标志,中医学将本病归入“鼓胀”“癥积”的范畴,目前本病临床缺乏明确的疗效。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生与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密切相关,细胞因子有免疫调节和免疫效应双重作用,是抗肿瘤免疫的重要环节。研究证实,荷瘤状态下普遍存在细胞因子网络的失调,如sIL-2R过高,TNF活性明显下降等。有人观察抗癌腹水膏(甘遂、牵牛子、大腹皮、西洋参、蜈蚣、白花蛇舌草等50余味中药制成)贴敷于艾氏腹水癌小鼠“水分”“肝俞”“脾俞”“肾俞”“膀胱俞”“三焦俞”等处,发现荷瘤鼠外周血TNF杀伤明显降低,而抗癌腹水膏穴位贴敷可显著提高外周血TNF杀伤活性,说明荷瘤鼠存在细胞因子网络的失衡、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抗癌腹水膏穴位贴敷可显著提高外周血TNF杀伤活性,从而调节细胞因子网络的失衡,促进细胞免疫功能。

2.白细胞介素2(IL-2)及其受体(IL-2R)

抗肿瘤免疫主要由细胞免疫起主要作用,其正常功能的发挥依赖于细胞因子网络的平衡。在细胞因子调控网络中,白细胞介素2(IL-2)及其受体(IL-2R)是重要的调控因子。IL-2生物学活性非常广泛,其作用的发挥必须和效应细胞膜上的IL-2R结合,并且其作用强度与靶细胞的类型及细胞因子的浓度有关。已经公认sIL-2R可作为肿瘤的一种生物学标志物,其水平变化可作为评估治疗效果、预后观察及早期诊断的指标,肿瘤发生转移者更为明显,与病情减轻和未转移者有显著差异。动态观察显示病情越重、病程越长,sIL-2R水平越高。因此,sIL-2R反映了肿瘤的负荷情况,小鼠荷瘤状态下的sIL-2R变化显示出与人类的一致性,并且与接种剂量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与肿瘤生长部位有关,腹水癌小鼠的sIL-2R明显高于皮下肿瘤的小鼠。以西洋参、大腹皮、甘遂、牵牛子、蜈蚣、白花蛇舌草等十余味中药制成药膏贴敷于艾氏腹水癌小鼠背部“肝俞”“脾俞”“肾俞”“三焦俞”“膀胱俞”等穴,采用单克隆和多克隆双抗体夹心法ELLSA,发现穴位贴敷法可以明显下调腹水癌小鼠外周血sIL-2R的水平,提示抗癌腹水膏贴敷能纠正IL-2细胞因子调节网络的失衡,保证IL-2抗瘤活性,从而增强细胞免疫功能。

3.红细胞膜C3b受体

有人以抗癌腹水膏贴敷于艾氏腹水癌小鼠“水分”及单侧“肝俞”“脾俞”“肾俞”“三焦俞”“膀胱俞”,“背俞穴”左、右交替使用,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7次,发现该疗法能明显改善荷瘤小鼠的一般状况,抑制荷瘤小鼠的腹水量,不同程度地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使荷瘤小鼠腹水癌细胞数量减少,可明显提高红细胞膜C3b受体活性,增强红细胞免疫黏附肿瘤细胞的能力,使免疫功能增强。

三、穴位贴敷治疗荷瘤小鼠的作用机制

1.NK细胞和IL-2活性

NK细胞是一类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它具有抗肿瘤、抗感染、免疫调节等作用,它的抗肿瘤机制为:①通过其表面的受体,识别肿瘤细胞上的靶结构并直接杀伤之,或通过释放可溶性介质来杀伤肿瘤细胞。②NK细胞表面有FcγR受体,它可以与覆盖在肿瘤细胞上的抗体的Fc段相结合,对肿瘤细胞发挥细胞毒作用。③NK细胞能释放IFN、IL-1、IL-2等细胞因子来加强抗瘤作用。NK细胞处于机体抗肿瘤的第一道防线,对抑制肿瘤的生长、发展、转移都具有重要意义。

IL-2在肿瘤免疫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为:①刺激NK细胞的生长,增强NK细胞的溶细胞活性。②诱导CTL、LAK等肿瘤杀伤细胞的分化和效应功能。③诱导肿瘤杀伤细胞产生IFN、TNF等细胞因子,增强抗瘤效应。④活化巨噬细胞促进杀瘤效应,临床常用IL-2注射来抑制肿瘤而取得一定的疗效。NK细胞表面具有IL-2受体,在IL-2刺激下可出现细胞增殖反应,并产生IFN-α等细胞因子,IL-2、IFN-α、IFN-γ可协同作用,提高NK细胞的活性,以IL-2作用最为突出。NK细胞和IL-2之间相互促进而发挥杀瘤作用。有人以抗癌膏(由西洋参、黄芪、白花蛇舌草、山慈菇、水蛭、鹿角胶、莪术、海藻等药物组成)贴敷于Lewis肺癌荷瘤小鼠的“肺俞”穴,发现抗癌膏穴位贴敷能明显增强脾NK细胞及外周血清中IL-2的活性,改善免疫功能,发挥抗癌作用。

2.肿瘤细胞周期

有人以抗癌膏贴敷于Lewis肺癌小鼠的“肺俞”和肿瘤接种部位,隔日1次,治疗7次后,用流式细胞技术进行癌细胞周期分析,结果抗癌膏使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S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细胞增殖指数显著下降,细胞周期移行在G1期和S期之间发生阻滞,提示抗癌膏通过抑制癌细胞增殖起到抗癌作用。

3.对化疗的毒副作用的影响

有人将天灸膏(由麝香、淫羊藿、三七、黄芪、辣椒组成,按1∶20∶20∶20∶40比例调配)贴敷于右腋皮下接种Lewis肺癌瘤株的荷瘤小鼠的“肾俞”穴,每日治疗2次,以局部红赤、不起泡为度,共治疗11次。各组均在造模后第14日取材。观察天灸后各组小鼠净体质量变化、瘤质量、抑瘤率,以及天灸对化疗小鼠骨髓有核细胞、外周血白细胞的影响,发现天灸加化疗有减轻小鼠体质量下降的趋势,瘤质量明显降低,抑瘤率升高,外周白细胞数目明显上升,骨髓有核细胞数目亦明显升高。提示天灸膏有抗肿瘤作用,可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