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中医学之路:祝世讷中医基本理论研究论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经典中医学”与“现代中医学”

有必要提出和讨论“经典中医学”与“现代中医学”这两个概念及其划分问题。其原因包括以下两方面。

第一,科学技术作为一个整体,经历了古代、近代、现代三个发展时期。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各个学科大都出现了由“经典科学”向“现代科学”的转变。各门学科在古代、近代形成的经典理论,其真理性已被证实,其内容、形式、适用范围已大体固定,成为比较稳定的规范,它不仅在科学史上,而且在各学科的整个理论体系中,都保持着特定的地位、作用。各门学科在现代条件下所形成的新认识,达到新的深度、广度、精度,把握了新的规律,形成新的理论和理论体系,从根本上冲破了经典理论的框架,往往由于发现了与经典理论相悖的规律而不得不用“非××学”“反××学”来命名。它不是经典理论的直线延续,而是在“螺旋式”发展中进到了上一层“螺旋圈”。现代科学是对经典科学的辩证否定。例如,在数学领域,有从以欧氏几何、解析几何、微积分为代表的经典数学向以非欧几何、群论、泛函分析等为主要代表的现代数学的转变;在物理学领域,有从以牛顿力学为主要代表的经典物理学向以相对论、量子力学为主要代表的现代物理学的转变;在生物学领域,有从以细胞学说和达尔文进化论为主要代表的经典理论向以分子生物学、“新达尔文主义”、“现代达尔文主义”、“非达尔文主义”等为主要代表的现代理论的转变等。中医学作为科学技术整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受到科学技术这种划时代转变所造成的巨大影响,也不可能违背科学技术发展的这种历史规律。

第二,近百年来,中医学实际上已面临并提出了这一问题,从中西汇通,到中西医结合,到新兴的多学科研究,实质是一脉相承——围绕着一个共同问题,即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中医学应开拓新的发展道路。这条新的发展道路目前被许多人称为中医现代化,而对中医现代化的理解,主要是指用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和阐明中医学。问题恰在这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和阐明中医学,一方面可以充分揭示中医学的科学真理,使已有认识提高到现代水准;另一方面,则会在传统理论虽已提到但认识尚不充分的地方,和传统理论尚未涉及的一些地方,发现并揭示出新的规律,形成新的理论。正是这“另一方面”可能带来“麻烦”,它是中医学的内容,但内容和形式与传统理论不协调,如果硬塞进传统理论的框架,必然有“面目全非”之虑。而这,正是发展全新的“现代中医学”的胚芽。在科学史上,各门学科的现代理论,正是从这“另一方面”由经典理论中脱胎出来的。真正的中医现代化,应当以建立“现代中医学”为核心。近些年来,关于气、脏腑、经络、阴阳、五行等理论的研究,正越来越深刻地显示出这样的客观趋势。

所谓“经典中医学”,是指到19世纪末叶为止的中国医学,即通常所称“传统中医学”(TRADIT1ONAL CHINESE MEDICINE)。它以中国古代社会为背景,以中国古代哲学、古代科学技术为理论和方法武器,以《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说为核心形成基本的理论体系,以辨证论治为基本的诊断、治疗体系,以中药、方剂、针灸、气功等为主要治疗手段,并包括以两千多年临床实践为基础形成的各家学说和名家经验。“经典中医学”是中国医学发展的古典时期,以未与近代和现代的科学技术相结合为突出特征,在中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以特定的内容和形式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其发展水平在同时代的世界各国中居于前列,其科学性与真理性是肯定的;不但过去和现在,而且在将来,都按其特有的方式为人类的防病治病发挥作用。

所谓“现代中医学”,是指在继承“经典中医学”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人体和疾病,主要揭示未被认识或未被充分认识的新规律而建立的新的理论和理论体系;它以中国(和世界)的现代社会为背景,以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和现代科学技术作为理论和方法武器;其理论体系的内容和形式都具有崭新的性质,既不同于“经典中医学”,也不同于西医学和中西医结合;其实质,是在人体和疾病的现代研究中,把“经典中医学”与现代(和未来)科学技术相结合的结晶。“现代中医学”是中国医学发展的现代时期,以与现代(和未来)科学技术相结合为基本特征,因而成为整个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将比“经典中医学”更加深刻而全面地认识人的健康和疾病的规律,更加有效地发挥防病、治病的作用。

划分“经典中医学”与“现代中医学”的实质,是中国医学发展的“断代”问题。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史,都不可能只是单纯量的积累,它们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必然要发生质的飞跃,即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革命。用库恩的话来讲,“科学革命在这里指的是那些非累积性的科学发展事件,在这些突出的事件中,一个旧规范全部地或部分地为一个与其相对立的新规范所取代”[1]。非积累性,以新规范取代旧规范,是每门学科都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着的质的飞跃。今天,中医学面临的最根本的学术问题,正是这一点。

“经典中医学”与“现代中医学”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两者的研究对象是统一的,基本思路是一致的,“现代中医学”是从“经典中医学”中脱胎出来的,因而具有“母子”关系。 “经典中医学”与“现代中医学”之间又存在原则性差别。由于时代条件不同,使两者在对同一对象的认识中,分别达到了不同的层次、领域,发现并把握了不同的规律,概括为不同的理论,因而在学说的内容和形式上,就具有不同的性质。“经典中医学”与“现代中医学”是中医学螺旋式发展中的两个“螺旋圈”,两者之间的差别是两个“螺旋圈”之间的“螺距”,也就是中医学发展中的两级大“台阶”。

“经典中医学”与“现代中医学”是中医学辩证发展中的两个环节,因而,“现代中医学”就是对“经典中医学”的一种辩证否定,但这是就其历史关系而言。从其科学内容来讲,这种划分,绝不意味着对“经典中医学”的否定,恰恰相反,正是为了肯定,为了完整地、纯粹地保持“经典中医学”的学术内容。因为,用现代科学技术(包括西医学)研究中医的结果,已经产生并将更大量地产生气不是气、藏象不是藏象、经络不是经络、阴阳不是阴阳、五行不是五行等新的认识、解释、理论、学说。如果硬将这些塞进传统理论,甚或代替传统理论,轻者使传统理论面目非然,重者使传统理论被肢解、破坏,这样做有害而无益。气就是气,藏象就是藏象,经络就是经络、阴阳就是阴阳,五行就是五行,传统的理论及其体系,应当完整地、纯粹地保存下来。新的研究发现,凡符合传统理论并能有机地融合于传统体系的内容,都应归入“经典中医学”;凡与传统理论有异、不能融于传统体系的内容,应作为“非传统”的新理论,建立“非传统”的新体系,逐步发展为“现代中医学”。

“现代中医学”源于而且高于“经典中医学”,但并不能完全取代“经典中医学”。“经典中医学”不仅在医学史上保留其相应的地位,而且在理论上、实践上、在它所占有的特定领域发挥作用。量子力学比牛顿力学高,但各有各的适用领域,不学牛顿力学就不好学量子力学;同样,“现代中医学”比“经典中医学”高,但各有各的适用领域,不学“经典中医学”就学不好“现代中医学”。

“现代中医学”的基本内容及其体系是什么?现在还难以断言,恐怕需要30年、50年甚至更长时期的现代研究,然后由能够集大成的中医学家从理论上做出总结。这,也许就是现代仲景出世。

“现代中医学”与“经典中医学”划分的时间界限在哪里?这需要中医学本身的发展实践来铸就,在恰当的时候由清醒的史学家把它指明。但是,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具有“划界”意义的重要史实,突出者如19世纪末中西汇通派的出现,20世纪50年代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开展、80年代“中医现代化”的提出[2],以及中医电子计算机的研究成就等等,把这些联系起来,从历史的观点来看,“近百年”这段历史是特殊的,以存废之争为核心的大吵大嚷似乎是一种“阵疼”,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大冲击可能是“催产婆”,21世纪应该是“新生儿”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