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五行的特性
“五行”的概念虽然来自木、火、土、金、水五种常见的物质,但其实际上已超越了五种具体事物的本身而具有抽象的特征和更广泛的含义。一般认为,《尚书·洪范》所说的“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是对五行特性的经典概括(表2-9)。
表2-9 五行的特性
1.木的特性 “木曰曲直”。曲,屈也;直,伸也。“曲直”是指树木主干挺直向上、枝条曲折向外舒展的生长势态,进而引申为凡具有升发、生长、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木。
2.火的特性 “火曰炎上”。炎,热也;上,向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光明的特性,进而引申为凡具有温热、升腾、光明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火。
3.土的特性 “土爰稼穑”。春种曰稼,秋收曰穑,“稼穑”是指庄稼的播种与收获。土有播种和收获庄稼、生长万物的作用,进而引申为凡具有受纳、承载、生化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土。故有“土载四行”“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和“土为万物之母”之说。
4.金的特性 “金曰从革”。从,由也,说明金的来源;革,革除、改革、变革。“从革”说明金是通过变革而产生的,金之质地沉重,具有肃杀、收敛、潜降的特性,进而引申为凡具有肃杀、沉降、收敛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金。
5.水的特性 “水曰润下”。润,湿润;下,向下。“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向下的特性,进而引申为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闭藏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水。
由此可见,五行的特性虽然源于对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特性的直接观察,但古代哲学家已将其运用于对一切事物五行属性总的概括,它已经完全超出了其各自本身的意义,且具有更广泛、更丰富、更抽象的意义。
(二)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和推演
事物的五行属性是以五行的特性为依据进行归类的。古代哲学家将自然界万事万物归纳进木、火、土、金、水五行框架中,构成了五行系统,成为五行归类理论的构架。
五行归类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即取象比类和推演络绎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根据事物的不同性质、作用与形态分别将其归属于木、火、土、金、水五行之中,借以阐述人体脏腑组织之间的复杂联系及其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1.取象比类法 又称直接归类法。“取象”,是从事物的形象(形态、作用、性质)中找出能反映本质的特有征象;“比类”,是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属性为基准,与某种事物所特有的征象相比较,以确定其五行归属。假如想要认知的事物征象与五行中某一行的特征类似或相同,就可将该事物归属于五行中的某一类。如一事物与木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木;与水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水;以此类推。
2.推演络绎法 又称间接推演法。即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属性,推演归纳其他相关的事物,从而确定这些事物的五行归属的方法。
五行学说运用于医学领域,是以五行的特性来归类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与病理现象,从而形成五行配五脏,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内部各个层次的五行系统。自然界的大五行系统与人体内的小五行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以木为例,春季草木萌芽生长,呈现了蓬勃生气,并出现青的颜色,故用木来象征春。在生长化收藏的过程中,属于“生”的一环。春季多风,人体肝脏性喜条达舒畅,象征着木和春的情况。五脏中的肝和六腑中的胆是表里关系。肝又开窍于目,在五体主筋,故肝病多出现目病或抽筋(痉挛)的症状。肝木旺者多喜怒,而大怒又易伤肝,所以在五志中主怒。某些肝病,往往会出现青的颜色。把以上这些自然现象和生理与病理现象联系在一起,就可以把木、春、肝、胆、目、筋、怒、青等一系列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木的一类之下,形成了一个系统。现将五行属性推演和归类列表如下(表2-10)。
表2-10 事物五行属性归类表
从表2-10中可以看出,事物以五行的特性来分析,通过取象比类和推演络绎,把自然界千变万化的事物,归结为木、火、土、金、水的五行系统。对于人体来说,也将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功能,归结为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从而将人体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形成了联系人体内外环境的五行结构系统,用以说明人体及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
(三)五行的生克乘侮
1.五行的生克制化 五行的生克和制化是五行学说用以概括和说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观点。五行的相生、相克,是事物正常生化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是五行结构系统在正常情况下的自动调节机制,五行间的相互资生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构成并促进着事物正常情况下的循环运动,并保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
(1)五行相生 相生即互相资生、助长、促进之意。五行间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的关系,称之为五行的相生关系。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顺行相生,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在五行相生的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和“我生”两方面的关系。《难经》中比喻为母子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以“金”为例,因土生金,金生水,故土为金之母(生我者),水为金之子(我生者)。土和金是母子关系,金和水也是母子关系(图2-6)。
图2-6 五行生克示意图
(2)五行相克 相克即相互制约、克制、抑制之意。五行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称之为五行的相克关系。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隔行相克,即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这种关系也是往复无穷的。在五行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和“我克”两方面的关系。《黄帝内经》把相克关系称为“所不胜”和“所胜”关系。以“金”为例,因金克木,火克金,故木为金之“所胜”(我克),火为金之“所不胜”(克我)。
(3)五行制化 制,制约、克制。化,即化生、变化。是指五行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维持平衡协调,促进事物间有序变化和稳定发展。
五行制化,是五行生克关系的相互结合。五行生克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正常规律。在五行的生克关系中,相生与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即木生火,火生土,而木又克土;火生土,土生金,而火又克金;土生金,金生水,而土又克水;金生水,水生木,而金又克木;水生木,木生火,而水又克火。任何一行皆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个方面的关系,如此循环往复。以木为例,“生我”者水,“我生”者火,“克我”者金,“我克”者土。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事物的发展就会过分亢盛而为害。五行之间这种生中有制,制中有生,相互生化,相互制约的生克关系,维持和促进事物的相对平衡与协调发展。
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是五行系统在正常情况下的自动调节机制。它是从认识和分析事物的性质和机能变化而抽象出来的理性认识,成为一种阐释事物系统结构关系及其运动变化的理论方法,已经超越了五种事物的本体了。故《四圣心源》中说道:“其相生相克,皆以气而不以质也,成质则不能生克矣。”
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构成并促进着事物正常情况下的循环运动,并保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五行系统结构中的每一行都与其他四行发生一定的联系,五行中的每一行,由于既生别行,又被别行所生,既克别行,又被别行所克,在五行系统中的各部分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相关的,每一部分的变化,必然影响着其他部分的状态,同时又受着五行系统结构整体的影响和制约。任何部分之间,由于总是存在着不停的相生与相克变化,经常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然而就五行系统结构整体来看,其相生和相克则又都是在总和中表现出相对的动态平衡。
2.五行的相乘相侮 五行的相乘相侮是探索事物间协调平衡被破坏后的相互影响,是五行系统关系在外界因素的作用影响下所产生的反常状态,是五行之间不正常的克制。对于人体而言,则是病理上的相互传变。
(1)五行相乘 乘,即乘虚侵袭的意思。相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制约或克制。五行之间相乘的顺序与相克的顺序是一致的,即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只是相克是正常的、生理的现象,相乘为异常的、病理的现象(图2-7)。
图2-7 五行相乘相侮示意图
引起五行相乘原因有“太过”和“不及”两种情况。太过引起的相乘,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亢盛,对其所胜一行进行超过正常限度的克制,引起其所胜一行的虚弱,从而导致五行之间的协调关系失常。如水行过亢,则过度克制其所胜火行,导致火行虚弱不足,称为“水气有余”。不及引起的相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过于虚弱,难以抵御其所不胜一行正常限度的克制,使其本身更显虚弱,如土行虽然没有过亢,但水行已经过于虚弱不足,土对水来说属相对偏亢,故水行也受到土行的较强的克制而出现相乘,称为“水气不足”(图2-8)。
图2-8 水气有余、水气不足示意图
(2)五行相侮 侮,即欺侮,有恃强凌弱之意。相侮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克,是五行系统结构关系失调的另一种表现。五行相侮的次序与相克的顺序相反,即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图2-7)。
导致五行相侮的原因,亦有“太过”和“不及”两种情况。太过所致的相侮,是指五行中某一行过于强盛,使原来克制它的一行不仅不能克制它,反而受到它的反向克制。即被克者亢极,不受制约,反而欺侮克者。如土本克水,若水气有余,不受土制,反来侮土,即水侮土。又如金本克木,若木气亢极,不受金制,反来侮金,即为木(亢)侮金。不及所致的相侮,是指五行中某一行过于虚弱,不仅不能制约其所胜的一行,反而受到其“反克”。即克者本身衰弱,被克者因其衰而侮之。如水本克火,若水气不足,则火因其衰而侮水,即为火侮水。又如金本克木,若金气虚衰,则木因其衰而侮金,即为木侮金(衰)。
五行相乘和五行相侮,都是反常的相克现象,均因五行中的任何一行的太过或不及所引起,两者可同时发生,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主要区别是:相乘是按五行的相克次序发生过强的克制现象;相侮是与五行相克次序发生相反方向的克制现象。两者之间的联系是:在发生相乘时,也可同时发生相侮;发生相侮时,也可同时发生相乘。如木过强时,既可以乘土,又可以侮金;金虚时,既可受到木的反侮,又可受到火乘,因而相乘与相侮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素问·五运行大论》说:“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五行乘侮体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反常变化,对人体而言则为病理现象(图2-9)。
图2-9 五行相乘与相侮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