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不忘故乡那盏灯》
他乡纵有当头月,不抵家乡一盏灯。
梁土生站在芦苇荡小屋门口望着月亮,不禁地感叹,正常人想表达什么是自言自语,而他是手语比划。妻子孙闽站在窗口,看见月下的丈夫不知道在比划什么,又不好意思上前询问。
第二天,在农贸市场,梁土生不知为什么,跑去站在别人海鲜摊位前,看着大大的螃蟹,长长的龙虾,巴掌大的鲍鱼,独自一人在那边抹泪。妻子瞧见好奇上前问他:
“你是不是想吃这些,想吃就买呀,不要问价格。”于是妻子称了好几斤回家。
晚餐时,孙闽父亲母亲,姐姐都是喜爱吃海鲜的,四个小孩吃得更是欢欢喜喜,哈哈大笑。唯独梁土生拿起螃蟹又放下,拿起龙虾,刚放嘴边又放下,总是好像舍不得吃。这些举动逃不过妻子孙闽的视线。
有一天星期天,哑巴两夫妻早早地关了店门,把4个小孩带到公园去玩。厦门的公园很大,各种各样的动物应有尽有,公园的人也多,尤其是老前辈。打太极拳的,唱歌的,跳舞的,唱戏的,弹琴的。梁土生站着呆呆的看,不知道在想什么。
又是晚饭时,梁土生最终还是端起酒杯,边喝酒眼眶边湿。
按照正常的逻辑去推理,哑巴跟着妻子的选择是对的,来厦门是10月金秋中旬,短短的两个多月,发展到买农贸市场摊位,又买下街面一家蔬菜批发部。而且这间批发部的门面正是南北街交通主要地段,店面门口宽敞好停车,客流量比别的几条街热闹得多。
从梁土生起初踩三轮车到买4轮车,现在生意忙得吃顿饭的时间都没有了。
蔬菜没有及时送到饭店去,被老板们骂,他赶紧雇了五六个员工来帮忙店里打理生意,又专门骑电动三轮车送菜送货去各个高档低档酒楼饭庄里。
有时候忙得连店里老板娘都要亲自出动。好玩的是孙闽有时候都把两个6岁的龙凤胎拖过来看守店铺。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兄妹俩不辜负姨妈的重望,大哥梁月好负责看电子秤,吆喝道:“叔叔阿姨要什么菜自己挑选,价格都标好了。”
妹妹梁月圆,嘴巴更厉害:“叔叔阿姨们,买菜多少钱自己付,该找多少钱自己在篮子里找。”
有人不禁会问,小孩子不懂秤,不懂得找钱,这样做生意顾客不会吃小孩子的空子嘛?
其实不然,城市的人很文明,很有修养,很自觉。再说来来往往身边还有其他顾客在同时买菜,他们都会互相监视着电子秤,都会看价格,该找多少钱一目了然。所以孙闽很放心让两个外甥坐镇。
按理说这样的红火生意,这样大把的钱收入,梁土生应该高兴呀?为什么还偷偷的抹泪?独自叹息呢?
原来二个多月前,梁土生即将要离开寨子时的那晚,从牛棚走去父母家大门口时,很想推门进去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坐坐聊聊天,怎奈何天色已晚,怕打扰老人们的休息,所以没有敲门进去,久站屋檐下,自我叹息道:
“我明天就要离开熟悉的地方和您,一离开就是千里之外,各在天涯,早晚空闲想来看望是不可能了。想起这些,我眼泪就掉下来。”
梁土生就这样默默地离开了故乡,离开了养他的地方,离开了看着他长大到49岁的那些亲人朋友。
常言说得好:“同床共枕是夫妻。”聪明睿智的妻子孙闽知到丈夫心里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她赶紧披衣出来,把月下久立的丈夫牵到房间去,并且安慰道:
“你是我的老公,你是自由的。你想家了,就回去看一看父母亲,爷爷,奶奶,大哥大嫂。
前几天你站在海鲜摊位前,我知道你想起你的父母,他们没有吃过这些海鲜是吗?
前几天你站在公园悄悄地抹眼泪,我就知道你是想你的父母了,想起他们没有见过这么好的世面,是吗?
那好,明天我去买各种各样的海鲜,给你买一张北上回家的车票,好吗?”
梁土生听后像小孩子一样笑了,激动地向老婆深深鞠躬……。
有人说梁土生不算一个孝子,因为他对自己父母爷爷奶奶没有尽孝道。他从17岁到49岁只是为一个女人好,那就是孙沪。不知情的人这么说也是对的。
那么梁土生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呢?
他从小有天先性缺陷,那就是不会开口说话,爷爷奶奶还是很疼爱的。对于他的父母亲好像要面子,生了一个这样的废物,感觉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因为夫妻俩都是生产队队长。
作为生产队队长肯定会得罪一些人,背后社员都会说:“你牛逼什么,你的儿子都是哑巴,以后没有传宗接代的能力。”哑巴的父亲梁木根偶尔也会听到,但他也不敢顶嘴,因为确实家里养着一个这样咿咿呀呀的人。
哑巴的母亲是生长队女队长,在春耕季节和秋收季节都要动员妇女出工或者出早工。在评工分这一块,有的女人会做,有的女人不会做,所以这里有等级之分。背后少不了很多妇女的怨言,骂女队长是:“偏心,不讲人面,不讲情面,不讲亲戚朋友之面。”这些都不算什么,让人更难入耳的,还是计划生育这一块。
福建闽北,重男轻女,有的家庭都生女孩子,这时候女队长去动员她们计划生育或者做绝育手术。常常背后被人骂:“你自己肚子生下来一个废物,还来管我们,看你哑巴以后怎样找老婆。”
由于这些心烦事,导致父亲对儿子没有什么重视。母亲对儿子也是爱理不理的,很少把他带到大众面前,或者带到村里去赶集。
哑巴从小很聪明,他知道父母的心思,也不主动靠近父母,那么没人玩的情况下,这次遇到了来插队的务农女孩子孙沪。城市的女孩来到农村什么都不会,哑巴肯教他,她也把哑巴当朋友,经常表扬哑巴,说哑巴能干,这样哑巴感到成就感,也找到了自我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