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其实很好懂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九章 见好就收,不行就撤

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棁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注释

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持,执持;盈,盈满,积蓄满当当的财物,要盈出,此处引申为自满膨胀的意思。

②揣而棁之,不可长保:揣,作“捶”,锻击,通“棁”:锐,磨利。

③金玉满堂,莫之能守:王安石说:“堂者虚而受物者也,金玉满之,则是盈,故不能守。”西汉人严君平说:“金玉之于身,而名势之于神,若冰若炭,势不俱存,故名者神之秽也,利者身之害也。”所以,对于害要祛除,而不是拥有。

④富贵而骄,自遗其咎:王安石说:“富贵不期于骄而骄自至,所以遗咎患也。”可见,富贵了骄傲是人性。有没有解决办法?河上公说:“富当赈贫,贵当矜贱。”如此才有可能抵消灾祸。如果不这样做,那就一定有大祸。

⑤功遂身退,天之道:有版本是“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大体都是一个意思。那么,凭什么说“功遂身退”是“天之道”呢?中国古人(包括老子)是从四季更替中得到的经验,春天带来温暖,万物复苏,这是春天的功劳。春天做完这一切后立即退后,让位给夏天。夏天带来雨水和高温,让万物生长,做完这一切后绝不留恋,立即离开。接着是秋天登场,最后是冬天。四位兄弟转一圈后,重新转圈。春夏秋冬的交替变化就是功遂身退的实际演练,老天在背后默默观察这一切,看它们运行着天之道。“功遂身退”这四个字对中国人的影响太大,最后成了无法破解的咒语,谁违背谁一定倒霉。那么,它真的是万古不易、真实不虚的天道吗?

译文

积蓄满当当的财物,不如罢手为好;锤炼成的锋利金属,迟早折断。金玉堆满屋子,少有人能守住;富贵还骄傲,就是给自己招灾。功成身退,才符合天道(自然法则)。

度阴山曰

春秋后期,吴国和越国争霸。先是越国打败吴国,吴国埋头苦干后又灭亡越国。越王勾践主动给吴王夫差当奴隶,用毫无底线的谄媚骗得夫差的信任。夫差将他放回越国,勾践在两个大臣文种和范蠡的帮助下,卧薪尝胆,苦心经营几十年后,终于灭掉了吴国,取得了绝对的霸主地位。

越国死而复生后,所有人都认为,文种和范蠡将得到无可限量的荣华富贵,但范蠡突然向勾践提出告老还乡。

勾践假惺惺地说:“不允许你说这样的话,如今大功告成,正是我们享受劳动果实之时,你怎能说走就走呢?”

范蠡说:“我的任务是助您灭掉吴国,而不是享受荣华富贵,这是两回事。如今目的已经达到,我不走干什么!”

勾践急忙命人帮范蠡搬家,流着眼泪说:“哎哟,范先生,你怎么舍得抛下我啊!”

范蠡走时,他的战友文种正在家做美梦,梦到自己威风八面。范蠡知道文种这个人的弱点,于是给他写信说:“勾践无情无义,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文种看到这种晦气的话,回信给范蠡说:“大王不是那种忘恩负义的人。况且,我们辛苦了几十年才有了胜利果实,如今可以共享胜利果实,为何要走?俗话说,上天给予你的,你不要,就会带来灾祸。”

范蠡连连叹息。不久,勾践发现文种非但不走,还想要胜利果实。他暴跳如雷,赏赐文种一柄宝剑,让他抹了脖子。

文种临死前,懊悔地说:“我应该听范蠡的话啊!”

至于他应该听范蠡哪句话,无人得知,恐怕他本人都搞不清。其实范蠡最想告诉他的话是,别走极端,特别是别走到极端。

走狗被煮了吃肉,是因为兔子被它捉尽;弓箭被藏起沾染灰尘,是因为它射尽了飞鸟。如果还有一只兔子在,那走狗不会被煮;如果还有一只飞鸟在,那弓箭也不会被藏。当你把事做绝,走到极端时,它注定会转化到你愿望的反面,让你事与愿违。用一个耳熟能详的成语总结这种注定的流程,那就是物极必反。

问题就在于,绝大多数人都喜欢把事做绝,走到极端。谁不想富可敌国?谁不想占尽便宜?谁不想天下第一?然而,正如老子所说,走到圆满时,它就开始掉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与愿违,都是因为你走到了极端。

那么,如何避免“物极必反”的发生呢?两个办法。

第一,不要让任何事到“极”的地步,很多事差不多就行了。你可以功成名就,但要身退埋名,即使不身退埋名,也要低调,不可膨胀,不可炫耀,不可认为你功勋卓著。功勋卓著这种事,别人说你可以,但你不能自我吹捧。

第二,对老子“功遂身退,天之道”这句话,可以信,但不可全信。老子早就说过,天地是不仁的,天地之道当然也不仁,它不可能站在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制定规则。它我行我素,粗暴地让人遵循它的一切规矩,你完全可以不理它!

文种觉得,我帮勾践灭掉敌国,勾践凭什么不给我荣华富贵?我千辛万苦建立的功勋,你就让我两袖清风而退,这简直是畜生行径。

所以,你可以逆天而行,从来没有人说过,逆天而行就一定错误。当然,在“随大溜”的思想下,逆天而行成功的概率过小。